摘 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如何更好地學習知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教學生知識。語文老師更應如此,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孩子的天性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他們的領悟力和學習力進行最大限度的開發,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掌握學習的技巧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到培養終身學習的偉大目標。
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弱點。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閱讀教學習慣于“滿堂灌”,忽視學生是這一閱讀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習慣于接受課本上的和教師的現成答案,不對閱讀篇目進行深究質疑,不敢進行大膽的批判,當然也就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新的發現。這種閱讀教學的模式明顯有很多弊端,所以在當前教學體制與教學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性進行探索。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種因素的整體。有些教師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課文的整體,在教學課文時,只偏重認識生字,只注意某些詞句,只注意開頭結尾,只講求思想教育 ……這些,都是忽視了課文的整體。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自始至終貫徹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何一篇文章時,我們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組的地位、作用和重點訓練項目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其訓練重點貫穿始終。深入鉆研教材也是貫徹整體觀念的前提,鉆研教材時不但應該把握每節課所教內容的訓練重點,而且還應掌握所教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把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對比傳統的閱讀教學,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它促使教師只有更新觀念,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積淀,增加自己的學識水平,才能適應新的教學改革。作為新時期的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把教學變成一個意義重組與再生的過程,把課堂變成思維碰撞,心靈陶冶,知識傳承,精神升華的場所。
二、加強閱讀指導,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1.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閱讀過程本身屬于小學生的個人學習過程,小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方式,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比較小,身心發展還不夠健全,缺乏一定的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一定的閱讀指導,首先在課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再只注重對閱讀材料的客觀分析,而是逐漸將一部分注意力和精力用于引導小學生去體會閱讀材料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逐漸提高學生們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然后教給他們一定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循序漸進地指導他們在閱讀中發現真善美。其次由于小學生在個體特點、氣質秉性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可以先根據小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喜好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小學生們在逐漸了解自身的喜好特點之后,教師應當指導他們運用一定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逐漸引導學生激起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逐漸走上自主閱讀的道路。
2.提高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首先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課堂環境,讓小學生們可以放松身心,擁有一個美好和諧的閱讀環境,使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快樂。作為學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指導者,教師也要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自身的語文文化修養,從而在學生中形成榜樣示范效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多說一些鼓勵性的話,樹立小學生們的自信心,然后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名人讀書的故事,使學生們從心底里愛上閱讀,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接著積極引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證明語文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們主動走入到閱讀的世界中,不斷體會閱讀帶來的快樂。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們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要針對個人不同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思想,不斷加深對閱讀材料的認識和理解,讓閱讀成為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再是令人望而卻步的苦差事,從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閱讀教學不僅關系著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也關系著小學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我們必須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定切實可行的創新措施,不斷加強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為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教學質量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理解性的閱讀,給學生帶來意象流動衍生的美趣
文學作品是作家心靈的產兒。作家在情景創設、意象組合、人物塑造、結構運思乃至言語描述上都以自身的思想、才智,賦予作品靈魂和生命,并由此融合為一個渾然的整體。文學作品的美是作為一個整體所煥發出來的神韻,是意象所輻射開來的情趣,是蘊藏在文字后面的靈氣,它未必在于一詞一句一個段落的精美。因此,理解性閱讀,使學生可以感覺到作品前后連貫著的主旨意脈,言辭間滲瀝出的情趣睿智,直觀的表象后潛流著的思想、信念與追求。學生可以盡情地把作品當作飛鳥、游魚、駿馬去欣賞,感受一種飛翔、游動、奔跑的生命律動的活生生的美,體會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優美的意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如何更好地學習知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教學生知識。語文老師更應如此,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孩子的天性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他們的領悟力和學習力進行最大限度的開發,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掌握學習的技巧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到培養終身學習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