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進課堂交流,促進學生課外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關鍵詞: 高中物理;情景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強調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到具體情境中去感受,這把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物理情境教學中,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各種感官吸收信息,從而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下面就談一下情景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創設情景
在高中物理情景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來巧設物理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到處都運用到了物理學的原理和規律,如果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和重要作用,就能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想學習、想探究的欲望.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聯想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就會對新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更加透切,這對學生接下來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設計物理情景時,教師要巧妙地根據生活經驗有意識地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學習態度去思考物理問題,自主探究正確的結論和相關的物理原理及定律,并能根據所得結論解決相關物理問題。例如,在講“光的折射定律”時,可以通過巧設生活情景導入新課內容:在一個清爽的早晨,漫步在清澈的小溪邊,會看到溪底有五光十色、大小不一的小石子,當你伸手去抓事先看好的那塊小石子時,拿到手的卻并不是你想拿的那一塊,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這種情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但又不知其中的原因,因此,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對接下來的物理知識的學習就會顯得特別有興趣,就會主動學習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二、通過演示物理實驗創設情景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物理實驗的演示能在學生大腦中產生清晰的物理情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演示實驗相當多,課前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在課堂上一一演示給學生看。同時,教師可根據條件不斷地改進演示實驗,提供學生思考的源泉。例如,在分析“木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是否受到桌面的彈力作用”時,根據彈力產生的條件,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接觸面會存在彈性形變,因為變量不大,所以肉眼很難看到。為了讓學生用肉眼能看到,能記住并理解彈力產生的條件,教師可按實驗要求,適當地改進演示實驗,把桌面換成很薄的水平木片,當把木塊放在木片上時,木片就會發生彈性形變而彎曲,學生用肉眼看得很清楚,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保留了物理情景的場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視覺情景法
第一,多媒體視覺情景。利用多媒體(如PPT軟件)制作動畫片,通過“視覺情景”對物理學中比較抽象和無法“視覺”的知識提供“可視”畫面,從而使學生易于接受。如在講授“光的波粒二像性”,“氫原子的軌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等抽象和不可見的內容時,我采用“勢覺情景”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第二,實物視覺情景。通過物理實驗、圖片演示、實物模擬等手段,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情景渲染,通過“真實的情景”強化視覺效果,從而提高記憶效率。如光的干涉(雙縫干涉、薄膜干涉)和衍射(圓孔衍射、圓板衍射、單縫衍射);特別是在講授“光的色散”時,通過“圖像情景”教學提供的視覺信息,使學生平時難以接受的“頻率、折射率和光速之間的關系”,在一次教學中就得到較好的解決。通過多次的測試,發現學生對這一問題的遺忘率較其他內容低得多。
四、實踐情景法
教學中通過講練結合、討論啟發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叫“參與情景訓練法”。通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我們發現研究性學習過程有利于充分調動人的多種感官,對培養創造型人才具有積極作用。我們的具體作法:一是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確定研究課題;二是師生共同參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是進行研究性實踐(理論分析或實驗驗證);四是形成論文。如學生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后,一方面為它的故事情節所感動,另一方面也為龐大、堅固、豪華的泰坦尼克號觸冰而沉沒的悲劇而困惑。我們帶著這一問題組織了物理興趣小組的活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和研究,學生得到了如下的收獲:首先,對“力的合成與分解”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其次,發現了“冰海沉船”之謎:當船舷對豎直線的傾斜角大于1.15°時,冰塊就會長時間地壓在船舷上,最終將會把船舷壓破,從而導致“冰海沉船”,導致“冰海沉船”的船舷對豎直線的傾斜角稱為“沉船臨界角”。三是提出了防止“冰海沉船”的方法:第一,可通過改造船體使船舷對豎直線的傾斜角小于“沉船臨界角”,破冰船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造的。第二,在保持流線型船體的前提下,可通過在船體涂上某種材料以增加冰與船體之間的動摩擦系數,從而增大“沉船臨界角”。根據《統計學原理》的指數分析理論算出的“興趣指數”,學生對“口訣情景”的興趣指數最大,對“實踐情景”的興趣指數最小。從統計規律可以看出:①我們在物理學教學中要重視“口訣情景”教學法;②“實踐情景”教學法還需進一步加強,這也反映出我們的“研究性學習”還沒有形成習慣和大環境。從高三的“理科綜合”測驗情況來看,凡是參加了一次全過程的“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其考試成績遠高于其他學生。
總之,“教以生為本,學以悟為根。”“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活學。”“教無定法,但要得法。”因此教師應該謹記一點,不管創設何種教學情境,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應立足于這一出發點,在物理教學實踐中。不斷尋求新方法,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深入分析物理問題,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