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圖書館應該以互聯網時代的參與和分享作為整體理念,參照社交網站的設計要素,從用戶、內容和呈現方式三個方面討論具體的建設策略:以實體圖書館的讀者群為核心用戶,解決好電子版權問題提供優秀的內容服務,并注意借鑒新興社交網站的呈現方式為用戶有條理又美觀地呈現優秀的圖書內容。
關鍵詞:圖書館2.0;信息傳播;社交網站
1 電子圖書館的整體理念
在拙文《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新形態與新型圖書館》[1]里,筆者已經闡明了信息傳播的新理念:“互聯網的新變化是從一個只能閱讀、不能寫作的地方,轉變為既可以閱讀、又可以寫作,互相閱讀、互相寫作的場所。即從一對多的貼告示般地傳播信息,變成了多對多的社會化的都市流言一樣地分享信息。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參與和分享。要讓更多人更容易地參與進來、讓更多人更簡單地分享信息。傳統的圖書館和起初的互聯網類似,都是只讀不寫、貼告示一樣地傳達信息的方式。新的圖書館服務也應該像新的互聯網服務一樣,變成可讀可寫,除了貼告示還加入都市流言般的參與和分享。”
2 圖書館社交網絡的具體實現策略
新型電子圖書館能從新興社交網站里借鑒很多具體元素。社交網站通常有三大要素:用戶、內容、呈現方式,電子圖書館也可以做同樣的結構。社交網絡化的電子圖書館需要有創造內容和分享內容的用戶,需要用戶創造或分享的內容,也需要呈現這些內容的具體方式。接下來筆者會從這三個方面討論。
2.1 用戶
在今天的互聯網上并不是沒有供人們分享閱讀體會的地方,比如國內的豆瓣網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閱讀分享網站(豆瓣網還分享音樂、電影等其它內容)。圖書館和這些網站相比有怎樣的優勢?筆者認為答案之一是實體圖書館。實體圖書館的年輕讀者可以直接成為新的電子圖書館的第一批用戶。這就要求電子圖書館有足夠的吸引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功能和服務來吸引這批用戶。當這第一批用戶出現之后,電子圖書館和實體圖書館就有了緊密的聯系。這并不是說電子圖書館的目的是為實體圖書館服務,而是電子圖書館要利用實體圖書館的優勢做出和其它網站不一樣的網絡服務。除此之外,豆瓣讀書一類的網站向用戶提供的僅僅是圖書的基本信息,它無權提供圖書的正文內容。正文內容的授權或部分授權電子圖書館可以向版權方交涉,從而使其可能成為吸引用戶的核心優勢。
2.2 內容
電子圖書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書籍版權的問題。作者和出版方很可能認為圖書內容數字化之后會影響實體書的銷售,影響收益。其實著作權、版權的相關法律歸根結底也是要解決作者和出版方利益的問題,而不是一種無目的的、抽象的保護。所以解決版權問題的宗旨應該是怎樣保護作者、出版方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甚至為作者和出版方帶來利益。如果電子圖書館能夠做到這一點,作者和出版方就會很樂意讓電子圖書館呈現作品的電子形式。
比起帶來額外的利益,版權方更擔心經濟利益會受到侵害,會影響實體書的銷售。為了不影響實體書的銷售,應該使在電子圖書館免費閱讀的方便程度和購買實體書閱讀保持足夠的距離,但又不能讓這種不方便到達讓電子圖書館沒有存在意義的地步。這樣的限制辦法可以有很多。可以限制同一IP地址在特定時間段內只能訪問特定數目以內的圖書、特定數目以內的頁數或字數。也可以采用按月或年付費的分級會員制度來分段提高訪問數據的上限。而這又可以和實體圖書館的原本用戶結合起來。
2.3 呈現方式
當內容的形式既有文字又有圖片甚至還有聲音、視頻的時候,就需要有條不紊的方式來呈現在用戶面前。首先是時間線,現在用戶常看到兩種時間線,一種是像微博那樣的單線條的時間線,另一種是Pinterest那樣的瀑布流式的時間線。筆者傾向使用后一種時間線的。本來瀑布流布局更適合圖片,而電子圖書館的分享內容里確實文字為主的。但筆者認為這并不是問題。文字可以像圖片那樣顯示出來,并且會比微博文字的呈現方式更好看。瀑布式布局是定寬不定長的。當用戶分享一句話或者小段文字的時候,只需要把這些文字定寬不定長的呈現在一個文本框里就可以了。而如今在線字體服務已經興起,可以通過購入在線字體、做更精致的文字設計為網頁訪問者呈現非常漂亮文本框,并與其它文本框或圖片形成錯落有致的信息流。
還有一個問題是特定用戶的時間線的構成問題。比如微博用戶的時間線是由他關注的其他用戶的內容按時間順序構成的,但也有一些社交網站的時間線不僅僅由關注的用戶構成。時間線里還可以出現用戶關注的特定話題的新增內容,比如國外著名的問答網站Quora)。用戶還可以只關注特定用戶的特定內容,比如Pinterest的用戶可以選擇關注某個用戶的某個板(board)而不是這位用戶的所有內容。對于圖書館來說,由于圖書的分類是已經做好的,這就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將這個分類加以修改就可以在電子圖書館里使用。比如用戶分享某一本書相關的內容時,不需要用戶選擇,系統自動就會把這個內容歸到特定的分類中去。而當一位用戶愛好人文類的閱讀,那么他選擇關注人文類的新增內容,就可以在時間線看到其他用戶發布的人文類書籍的相關內容。
由于互聯網的興起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逐漸普及,電子圖書館能利用這些硬件基礎實現很多從前難以實現的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建設好用的電子圖書館,對圖書館以及廣大閱讀愛好者來說都有同樣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Michael Zarro. Pinterest: Social Collecting for #linking #using #sharing [J].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CM/IEEE-CS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2012:417-418.
[2] 范并思. 公共圖書館精神的時代辯護 [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4(2):5-11.
[3] 范并思,胡小菁. 圖書館2.0: 構建新的圖書館服務 [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6,24(1):2-7.
[4] 劉煒, 葛秋妍. 從Web2.0到圖書館2.0: 服務因用戶而變 [J].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6(9):8-12.
[5] 邱均平, 陳敬全, 李宏軒. 論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 [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0(4):10-15
[6] 幸世桃. 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新形態與新型圖書館 [J].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3(10):105-106.
作者簡介
幸世桃(1962— ),重慶市萬州區教師進修學校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