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學校重視并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下,介紹高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舉措:貼近重點專業建設,突出職業教育職能,注重特色資源開發,為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開展專題培訓,為求職就業提供參考咨詢,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關鍵詞:工學結合;圖書館;信息服務
高等職業教育走工學結合之路是深化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作為信息中心的圖書館在學校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下, 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館藏文獻資源、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信息服務,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必須優化信息服務。
1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將課堂教學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實踐能力的生產實踐、技術開發、實際應用進行有機融合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是學校將“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策略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應用開發能力和職業競爭能力為出發點,應用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方式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保證教學內容盡可能與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同步,與具體的職業實踐相對應,在教學中加強實用性。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要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型”向“能力構建型”發展。 面對社會變革的挑戰和人才培養的競爭,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再學習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學習型社會”中努力提升和創新,能適應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信息服務
圖書館工作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對信息資源的建設,就談不上開發和利用。 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組織和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高低。 隨著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圖書館館藏的類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傳統的書刊、報紙、專利資料、政府出版物等,還包括電子期刊、光盤、音像資料等,以及自建特色數據庫,非印刷型數字資源在館藏中的比例日益增多。 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的圖書館,承擔著為學校教學科研收集、存儲、加工、傳遞信息的任務。
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平臺,是學校教學科研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在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擔負著重要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種知識的傳授過程,而圖書館的閱讀活動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更多的是一種思想影響和熏陶過程,其他的教育手段往往無法達到這樣的作用和效果。圖書館依據工學結合模式的要求進行正確定位,主動搞好科學服務,大力進行特色建設,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供富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圖書文獻和信息咨詢服務,引導和培養學生選擇職業的能力,為學生的創業、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在培養學生高素質、善創新等方面發揮因勢利導的重要作用,促進圖書館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
3 高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舉措
3.1 建立與工學結合相適應的館藏體系,注重專業性、實踐性、品牌性
圖書館典藏具有自身特點和規律,各環節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搞好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的基礎,需要集思廣益、長遠考慮。以前圖書館采購新書,多希望以較少的經費購買較多的書籍,或是根據館藏結構進行均衡配置,有些書籍因為價格昂貴,放棄采購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結果造成只求圖書數量而圖書質量良莠不齊,書籍借閱率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3.1.1 重視設置專業性書庫
針對理工類專業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可以設置“理工類流閱一體”書庫配合學校的實驗實訓建設,在書庫中設置理工類書刊、光盤、期刊雜志,加強實驗、實訓、工具手冊、行業標準等書刊的采購力度,注重實踐性教學資料的配備;針對藝術系讀者,專門設置了“藝術設計”書庫,放置有關藝術設計、裝潢裝飾、繪畫書法、鑒賞收藏等方面的專業圖書,加強設計案例等書刊的采購力度。
3.1.2 重點采購實踐性書刊
注重購買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高職教育相關文獻, 及時收集購買各專業實踐教學涉及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職業技能考核規范,市場準入準則等,加強實驗實訓教材、參考書的采購,多采購教師和學生真正想要看、真正用得著的書籍,切實滿足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用書需求,保證相關學科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
3.1.3重在保證品牌性館藏
任何圖書館都不可能將世界上出版的全部文獻都收藏齊全、面面俱到,為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文獻信息服務、有條件有選擇地進行文獻典藏對于高職院校圖書館顯得尤為重要。依據學校重點學科、品牌專業、精品課程的實際需要,圖書館有側重地購買資料文獻,突出學校特色,提高館藏資源質量,保證品牌建設需要。
3.3 版物
數字資源是在紙質文獻整合基礎上的數字化、電子化,信息量更大,涉及面更廣,因此其訂購就更加要求有系統性、連續性。
由于數字資源單個采購成本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大,購齊所有的數字媒體出版物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購買各類資源庫時必須要有針對性和選擇性。 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數字資源,圖書館的采購不能光求數量,更要講究質量,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調整各類型資源采購經費的比例,確定購買思路與方向,既要性能穩定、使用方便,還要經濟適用、合理高效。例如我院多年來,圖書館經常與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科研動態, 廣泛聽取建議和意見,致力于數字資源的購買和升級,先進行試用再加以對比,先后購置了“中國知網”、“超星”等數字資源。
3.4 貼近院系品牌專業創建特色數據庫,為實踐教學提供資源保障
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重要的參考咨詢, 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直接影響著教學科研的質量和效果。未來幾年,我院圖書館打算加大投入,大力進行特色化建設,對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傳播、管理、利用、開發等,不斷實施增值服務,建成了自建特色數據庫,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學術研究氛圍,挖掘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精華,更進一步提升和創建校園文化特色和品牌具有現實意義。
圖書館緊密聯系學校的教學實踐,按照專業設置、學科類別、課題項目,開展信息的組織、檢索和傳遞利用服務,加強與院系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現有自建特色數據庫的基礎上, 實行貼近教學需求特點和有助于提升品牌特色的服務模式, 積極為教學實踐第一線提供專業性的定題信息資源服務。 例如我院目前與藝術設計系正在加強溝通交流,準備進行重點專業的數字化資源開發建設工作,對信息加以集中、分類和利用,從中提煉出有針對性、有深度的部分,提供裝潢裝飾、影視廣告、藝術設計、信息傳播等主題全面系統集成化的內容,希望藉此為用戶的教學和研究帶來新思維、新創意。
3.5 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活動,提高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
老舍先生說過:“一個藏書多而用書少的圖書館不見得是好圖書館,一個用書多而不教人們怎樣用書的圖書館,還不見得是好圖書館。 ”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和其他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對讀者的影響往往是細致入微、潛移默化的。 網絡的發展帶來海量的信息增長,這些信息更多是以多元的形態呈現,讀者在利用網絡時,面對海量信息,往往會無從入手,出現信息迷航現象。 圖書館定期進行館藏資源介紹和咨詢服務,開展專題培訓講座、網絡資源導讀,可以提高讀者的信息獲取意識和信息利用能力。
學校的課程規劃和教學安排不可能囊括所有知識結構和操作技能, 豐富的圖書館藏是讀者獲取信息的有效來源和便捷途徑。 相當多的讀者對新書介紹和推薦導讀非常重視并按圖索驥,圖書館經常以宣傳通告和網頁發布形式推薦圖文并茂、 深入淺出的優秀教材,不斷提高讀者獲取所需文獻的效率。 圖書館還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利用圖書館網站建立人性化的檢索界面,指導讀者正確使用和合理操作,開展有利于提升讀者信息處理能力的輔導培訓, 提高師生信息素養, 高效利用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葉茜. 論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合理建設[J]. 圖書館,2011(2):126-127.
[2]黃宇. 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建設的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0(1):28-29.
作者簡介
竇淑娜(1986—),女,漢,天津,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