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自海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提起閱讀,人們習慣想到文科的閱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生活的數學化,僅具語文閱讀能力是不行的。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所以數學的學習也離不開閱讀。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而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強的閱讀能力。那么,數學教師應該采取什么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
1 讓學生明確數學閱讀教學的教育功能
學生智力發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產生困難和錯誤。因此,重視數學閱讀,完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其獨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學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首先,重視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及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所謂數學交流是指數學信息接收、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狹義指數學學習與教學中使用數學語言、數學方法進行各類數學活動的動態過程。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是提高數學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學生僅靠課堂上聽老師的講授是難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只有通過閱讀,學習書本上標準的數學語言,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從而建立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交流能力。其次,加強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教科書作用的充分發揮。數學教科書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可是,目前廣大師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教科書,教師上課就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地深入淺出地娓娓動聽地講解,講完之后就讓學生翻開課本,進行練習,之后總結、布置課后作業,僅把教科書當成習題集。這正是教師講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缺少閱讀教科書的環節。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貝爾就數學教科書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數學教科書曾作過較為全面的論述,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把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材料的來源,而不能僅作為教師自己講課材料的來源,必須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因此,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育價值,已成為現代數學教育的特點之一。
2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探究活動總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主動學習的體現。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疑問,誘發內在的學習動機,喚起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動中。為了使學生積極、有效地閱讀,在學生閱讀前,教師應創設一些新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意識的懸念等,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提高了閱讀教材的能力,產生了閱讀教材的興趣,喚起了求知欲望,并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 加強閱讀指導,掌握閱讀技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大多數學生缺乏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和習慣,即使閱讀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讀不出要點,發現不了問題。此時,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就很有必要。閱讀前,可以先出示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閱讀概念時要抓住關鍵詞,弄清概念的含義;閱讀定義、公式、圖表時,要知道條件和結論是什么,要邊讀邊思考,充分挖掘課本闡述的思想方法;閱讀時要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讓學生養成邊讀教材邊進行圈點勾畫的習慣,邊閱讀邊實踐的習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產生閱讀的需求,學會從教材中學習新知,從而使學生知道數學的來龍去脈,解決數學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把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從而學到有用的數學。
4 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數學閱讀習慣
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閱讀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相互矛盾的內外事物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完成解決問題的活動。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提高閱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從而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于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后將答案填寫好之后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遍。有許多錯誤往往只需通過最后完整地閱讀,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階段是人生的開端,學會了閱讀可以更多地繼承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知識基礎。同時,在閱讀中形成的學習能力,不僅能提高閱讀的速度、深度,還將為一生中不斷自學進取提供有力的保證。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同時閱讀是思考、是理解、是收獲,是學生成長經歷的必然。隨著社會生活的數學化,要想讀懂“自然界這本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偉大的書,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和閱讀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數學閱讀的訓練,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核心,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再到樂讀,讓數學閱讀真正進入課堂,讓數學閱讀成為數學教學的支點,這樣數學課堂才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