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就武漢市商貿物流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貿物流;對策建議
大商貿拉動大物流,大物流促進大商貿。武漢市應通過建立地區性的物流基地和大型貿易中心和交易市場,初步建立一套與商貿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高效通暢、協調配套、綠色環保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際配送、農村配送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的商貿物流網絡。具體建議如下:
1 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作好規劃工作
武漢市在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過程中,必須認真學習先進企業的經驗。可通過召開發展現代物流業戰略研討會、開講座等活動,使現代物流業觀念深入人心。采用“行政行為+專家”的方式,科學地論證,盡量避免走彎路。還要注意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企業可以引進國內外物流專業的專門人才,對在職人員可以進行物流管理等業務知識的培訓,從而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
2 建設集散能力強、輻射面廣的商品批發交易體系
根據武漢市經濟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大型商品交易中心,形成以產業為支撐,主要交通樞紐為依托,布局合理、貨暢其流的大型商品交易網絡。加強專業批發市場和特色市場建設。根據我市產品流向的實際需要,打破行政區劃,整合區域市場資源,統籌規劃,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主業突出、功能完善、相互補充的市場網絡體系。依托已具備一定輻射力的龍頭批發市場,通過新建、轉移等方式,形成專業批發市場“聚變”式發展,或特色批發市場集群式發展,或多行業批發市場的組團式發展,打造區域內實力超群、特色鮮明、交易規模龐大的特大型批發交易市場,增強其帶動消費、服務生產的功能。主要支持鞏固和發展漢口北批發城、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西漢正街建材市場、武鋼鋼材市場、沌口汽車及配件交易市場、白沙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交易額過百億元、管理水平較高、區域性的大型消費品批發市場和重要工業品專業市場。
3 建設高效便捷、功能較強的物流配送體系
一要完善商貿物流網絡布局。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為節點、以服務于商貿服務業和居民消費為目標的城市配送體系,實現城市配送與商貿服務網點、居民居住區的有效銜接。依托批發市場、貨運站場、重點商貿網點、大型社區等,在全市范圍內建設100個左右物流配送站,并鼓勵物流企業依托城市物流配送站,大力發展同城配送,以滿足城市物流和民生物流配送的需要。二要合理規劃物流園區(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大力發展直接為生產、流通企業服務的物流基礎設施,在中心城市或交通樞紐規劃建設規模適度的現代物流園區(中心)。充分利用長江水道、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和航空干線構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利用武漢為華中經濟區域中心城市的特殊地位,構筑四重高效物流圈,即面向武漢市區重要產業基地、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費功能區的一小時區域配送物流圈;面向武漢周邊城市的六小時分撥及終端配送物流圈;面向華中經濟中心城市的十二小時干線區域分撥與中心城市終端配送物流圈;面向遠東、東南亞及歐美地區的七十二小時國際中心城市終端配送物流圈,從而形成對外物流輻射和對內高效配送的物流基礎設施系統。三要優化商貿物流配送系統,引導和鼓勵商貿物流模式創新。支持各類批發市場完善物流服務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倉儲、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批發交易型配送模式。盡快建立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物流基地,形成覆蓋主要城市、輻射農村的快捷、便利、暢通的網絡購物配送體系,滿足網絡購物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大城市貨運市場的整治力度,整合貨運市場資源,支持規模化貨運公司的發展。大力推進大型連鎖超市、便利店、專營店、專賣店等多種商業業態的發展,支持大型連鎖企業建設、改造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功能,發展統一配送,提高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精細化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貿服務業與物流業對接,發展專業化、網絡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務,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
4 推進商貿物流業做大、做強、做優
要針對當前商貿物流業發展散、小、亂的現狀,提升優勢和檔次,推進產業集約、集群發展,形成規模效應。一要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支撐。立足現有優勢企業和專業市場,強化政府引導,建立健全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機制,通過企業+市場+產業的發展模式,改變當前市場經營主體缺失、商貿物流業發展分散的落后面貌。二要引進戰略投資者,打造企業集團。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發展商貿物流業。三要吸引大型物流企業的進入,并對本地現有物流企業進行扶持和提升。政府可在相關政策和基礎設施上給予優惠,吸引國內外大型知名物流企業進入我省,從而引進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技術,帶動我省物流產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同時要在政策上對傳統倉儲、運輸企業進行扶持、改造,促其在經營理念、管理方法上盡快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要。
5 提高商貿物流科技應用水平
鼓勵企業加強物流裝備更新和設施改造,采用先進物流技術,實現物流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提高作業效率。加大信息技術在商貿物流領域的推廣應用力度,鼓勵商貿物流企業廣泛采用條碼、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識別等自動識別和標識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可視化技術、貨物跟蹤技術等,實現商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物流流程可視化。支持商貿服務企業與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通過共用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和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推廣應用,提高我國商貿物流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6 機制搞活、環境做優、管理做好
一要加強商貿物流發展的組織協調和引導。建立相關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在國家現代物流工作綜合協調機制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商貿物流發展的合力。二要放活政策,優化環境。圍繞構筑商貿中心,研究制定一些有助于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優惠政策,在財政、工商登記、稅收征管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尤其是在財政支持上,要設立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獎勵和貸款貼息,采取有償使用、滾動積累的方式,扶持符合發展規劃要求并對全市商貿流通業具有重要示范帶動作用的重點商貿項目。三要擴大開放、增強活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國際經濟大循環,引進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投資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商貿流通業項目,通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商貿流通業擴大投資和管理體制、企業機制及服務品種的創新,實現商貿流通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四要創新管理,提升水平,堅持政府管理服務化。政府管理商貿流通業的主要方式從行政式管理轉為服務型管理,主要從事規劃指導、政策引導、依法管理,減少直接行政干預。堅持行業協會自律化。建立行業協會,賦予行業協會制訂行業規范、開展信息交流、協調市場價格和市場推介促銷等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系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形成商貿流通業完善的監督和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姌.武漢保稅物流中心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8
[2]付新平.整合是湖北物流強省的必由之路[J]. 中國水運2011(3):40-41
作者簡介
周慶(1970-)女,武漢市人,研究生學歷。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營銷管理,渠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