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投資價值分析報告是國際投資商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依據,能夠反映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得出更科學、更客觀的結論。本文以葡萄酒行業龍頭企業張裕為研究對象,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基本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判斷投資價值,并做投資價值分析。
關鍵詞:張裕A;公司價值;股票投資
1 張裕公司簡介及行業發展背景
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發起人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總公司)以其擁有的有關經營酒類業務的資產及負債進行合并重組并改制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子公司從事葡萄酒、白蘭地、香檳及保健酒的生產和銷售。張裕公司經歷了工業創立階段、初步發展階段、曲折成長發展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四個階段,成為中國葡萄酒業的龍頭企業。
2 張裕公司的財務分析
2.1 營運能力分析
張裕A的總資產周轉率較去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較去年皆有所下降,企業總體的營運能力較去年有所下降。就單項資產周轉率而言,存貨周轉率有輕微下降,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則顯著提高了4.67%。
2.2 償債能力分析
2.2.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的流動比率逐年降低,一方面說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在逐漸下降,但張裕A的流動比率在2左右,速動比率也在1.28左右,說明其短期償債能力仍有保障;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更好的利用了外部資金來發展生產,充分利用了資源。
2.2.2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逐年上升,說明企業的財務政策變得越來越開放,利用外部資金進行生產的能力在逐漸提高。與其同時,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在增加,長期償債能力也在逐漸下降。
3 公司生產及市場營銷分析
3.1 公司生產分析
3.1.1公司的原料供應
目前全國有九大葡萄生產基地,而在葡萄基地方面,目前張裕公司已在煙臺、新疆、寧夏、陜西、遼寧、北京6個優質產區擁有25萬畝葡萄基地。這意味著張裕葡萄基地面積將占到全國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已成為葡萄酒行業擁有葡萄原料基地最多、分布最廣的企業。
3.1.2公司的生產設備與技術
張裕集團技術中心目前專門從事專業研究工作的就有100多名,其中國家級專家兩名,博士和高級研究人員就高達34名。張裕集團技術中心已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也是葡萄酒行業的唯一一家。
3.1.3公司的產品戰略和品牌
目前張裕集團公司的產品有葡萄酒、白蘭地、氣泡酒、保健酒、中成藥、糧食白酒等八大產品系列幾十個品種,并形成了長度、寬度和深度完整適中、發展均衡的產品線,以及“低檔酒占市場、中檔酒賺利潤、高檔酒樹形象”的產品結構。上市公司部分葡萄酒主要品牌是張裕葡萄酒業務主打“4+1”戰略[1][2]。
3.2 公司的市場營銷分析
3.2.1一線陣營地位不可動搖,二三線陣營仍有機會
我國葡萄酒廠商的梯隊分布比較明顯,一線陣營:張裕、長城;第二陣營;通天、龍徽、華東;第三陣營:民權、新天、云南紅、莫高等品牌。
一線陣營已經在市場份額、產品結構、原料、品牌等各個方面獲得優勢,基地投資、廣告費用支出,因此二三線陣營憑借現有的資金和規模想在短期內趕超還比較困難;而二三線陣營主要由增長強勁的二線全國品牌與區域強勢品牌構成,二三線品牌主要優勢在于品牌數量多,區域市場表現突出。
3.2.2公司形象、產品信息的傳播與策略
張裕品牌與央視“標王”們相比,宣傳顯得更為成熟。其每年投放在CCTV等電視媒體的廣告費穩定在5000萬元左右,主要用于產品形象宣傳或配合新產品的推出。而作為營銷重要手段的葡萄酒博物館、卡斯特酒莊、葡萄酒俱樂部和《葡萄酒鑒賞》雜志都與實際生產、銷售緊密地結合起來,并強調“中國最老的并且是西洋模式的葡萄酒廠”,塑造了張裕“中國葡萄酒領導者”和“葡萄酒文化的推動者”的形象。
3.2.3公司產品的價格策略
公司對產品的定價能力比較強,幾年來公司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地提高產品價格[4]。張裕和長城品牌影響力領先優勢較為明顯,兩者占據了29%的行業銷售收入和69%的利潤總額,張裕通過4+1品牌戰略,即四大酒莊酒品牌+解百納,向中高端發力,獲得了很大成功。長城主要集中在中檔葡萄酒上,中檔酒量的優勢很明顯。
4 與主要競爭對手(長城、王朝)盈利能力對比
由于長城并非獨立上市公司,在母公司中國食品的財報中沒有單獨列凈利潤,只提供了營業利潤,為了對比的統一性,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以營業利潤計的;以下圖表根據張裕、王朝和長城母公司中國食品年度財務報告數據制作:
4.1 張裕利潤率近年不斷提升且大幅領先主要競爭對手
張裕、長城、王朝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第一集團,在04年營業額、營業利潤差距并不大,張裕小幅領先,在04年后的發展中,張裕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布局中高端產品;張裕營業利潤率由04年23.9%提升至07年34.7%,而同時長城由18%微升至20%,王朝則由28%降至16%。
4.2 張裕資產獲利能力大幅領先主要競爭對手
張裕總資產收益率由15%提升至29%;長城由13.5%微升至15%;王朝由28%降至9%。資產獲利能力張裕是長城的兩倍,王朝的3倍,主要差距體現在經營利潤率的差別。同期伴隨總資產獲利能力的提升,張裕凈資產收益率由18%提升至42%;長城凈資產收益率由23%升至36%,但實際上并非資產獲利能力提升了,而是負債比例不斷加大,提升財務杠桿所致,王朝凈資產收益率由53%降至12%,主要原因是利潤率大幅下滑;從經營上看,王朝是由于缺乏中高端產品,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獲利能力越來越差。
參考文獻
[1]張金超.張弼士實業成功原因探析[J].嶺南文史,2005,(03)
[2]葉澤方.西方經濟學家股票投資理論評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1,(07)
[3]劉勝英.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財務評價模型的構建[D].沈陽工業大學,2006
[4]穴志強.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公司投資價值分析報告[D].清華大學,2004
[5]姚濱.論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分析[D].廈門大學,2002
[6]胡運生.貴州茅臺和五糧液投資價值比較分析[J].中國酒,2001,(05)
[7]王廣斌.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分析與投資價值判斷[J].經濟問題,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