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黨的十八大重點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新思路,當前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行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旅游業是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前景十分 廣闊。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旅游設施明顯改善,旅游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旅游業在促進對外開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旅游業正在成為新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然而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亦凸顯出來,影響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積極有效地發展循環經濟。
從新疆本身經濟發展路徑看來,自新疆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來伴隨著內地援疆省份的經濟援助,新疆大力承接內地污染產業專業,以及發展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造成看環境的污染以及生態的破壞。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思路,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
1 循環經濟及其重要啟示
應對氣候變化,實施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持續發展,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全球眾多的科學家達成的共識是:人類社會活動排放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效應氣體導致全球出現變暖趨勢,如果人們不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減少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任憑全球氣溫升高,那么極地和高山的冰雪將融化并導致海平面上升,同時地球將更加頻繁地出現惡劣氣候。美國著名環境學家、地球政策研究所長萊斯特·布朗曾警告說,全球變暖將毀壞人類經過祖祖輩輩艱辛努力建立起來的文明。
循環經濟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準則,使經濟活動尊重自認系統的規律,重組構成一個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自然協調發展。從而可以看出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是新疆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的最佳選擇。
2 新疆的旅游業基礎
(1)豐富的的旅游資源:新疆是以歌舞、瓜果、黃金玉石著稱。其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跡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游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占全國旅游資源類型的83%。整個新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余處,居全國首位,在這廣闊大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勒泰山、昆侖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洼地,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測的沙漠奇觀。保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天山,天池,白楊溝,水磨溝區,葡萄溝,那拉提草原,胡楊林,羅布泊,喀納斯湖,哈密,齊南山,絲綢之路,等數不盡的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濕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于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于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準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號稱“火洲” 的吐魯番為33℃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居全國之冠。
(2)新疆的美食多種多樣,很有民族特色。食物以牛羊等肉食為主,味道上喜歡辣椒孜然之類的佐料,還有很多獨特的吃法,如手抓飯之類的豪爽吃法。另外新疆的瓜果也是十分有名的,比如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哈密瓜嘗起來可都是十分香甜可口。唯一要提醒的便是,要是去到地廣人稀的地方最好自己也能有所準備畢竟有的時候要找到和自己胃口的食物也要一點點運氣的。
(3)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著較大的影響。新疆宗教組織主要有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經學院和佛教協會等。
(4)新疆被稱作“民族櫥窗”,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伊斯蘭教是新 疆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共有10個少數民族,即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東鄉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信教群眾占新疆總人口的58.3%。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民族信仰佛教。
3 新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面臨的問題
(1)西部大開發,新疆是重點開發對象,近年來,資源大力開發。工廠的不斷興建,尤其是天山北坡經濟帶附近大量的煤化工企業的建立,以及東部高耗能產業轉移到新疆,已經嚴重的破壞了新疆的生態環境。這些本地以及轉移產業雖然對地方經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就近年來的空氣污染指數而言,天山北坡經濟帶附近的空氣質量堪憂,并且日益嚴重。從長遠的角度來說,資源的過度開發有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同時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發展相違背。
(2)固步自封的社會心理,導致旅游業發展缺乏世界性標準。誠然新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自然環境,人文地理,神秘氣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只憑借著天然環境和祖先留下的獨特文化,固定的模式,容易被模仿,并且難以保持游客的新鮮感和回頭率。
4 如何樹立新疆的旅游循環經濟理念
(1)只有通過加強教育和社會文化建設,樹立旅游循環經濟的理念,才能使政府、企業和社區公眾對規劃的產生理解和接受力,并將有關的規定落實到實處,構件生態環境理論。環境與人類生命息息相關,關愛環境、節約能源本身就關愛自己、他人、后代和全人類,體現了現代人的基本責任。每個人都擁有自身生存的權利,負有維護和促進他人生存、發展的義務。對人類共有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侵犯他人和后代的生存與發展權利,過度地消費資源,隨意地污染環境,都是違背倫理的。新疆政府應通過宣傳、教育等手段,發揮其信息傳遞、輿論導向和監督、規范行為和普及知識的功能,積極引導管理人員、游客等相關利益主體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參與意識,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為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開拓市場。高度重視旅游地整體的形象宣傳和塑造的營銷作用,重視不同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全面為廣大游客提供綠色旅游和消費。是提供循環經濟發展的良性條件。
(2)大力發展旅游的循環經濟,實施綠色經營策略,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是一種“具有保護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充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向高層次發展,推動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采用適當的處罰手段,引導規范旅客的旅游習慣和行為綠色化。倡導綠色消費,發展生態旅游。綠色旅游倡導游客在消費是選擇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3)倡導綠色營銷理念。當今社會的銷售理念正逐漸從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銷售理念向以社會綠色健康發展的綠色營銷理念為先進目標。無論是開發旅游景點,保護現有名勝古跡,開發新旅游產品,對旅游景點進行宣傳都應當以全新的綠色營銷理念為指導,走循環經濟道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旅游氛圍,倡導更健康的消費理念,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盡力。
5 探索新疆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項開創性工程,必須推進體質創新、組織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積極探索適合新疆發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構件綠色技術的支撐體系。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遵循的技術思路,通過對旅游系統進行物流和能流分析,大幅度降低旅游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提供生態服務,把旅游活動需要的方便舒適的衣食住行娛樂購服務作為一個整體,使服務產業生態化旅游飯店要創建綠色飯店,采取節能措施。綠色飯店石運用安全、健康、環保理念,堅持綠色管理,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的飯店,其核心是運用安全、健康、環保理念。旅游景點要實行景區休眠制,控制旅游容量,創建生態商店,專營各種天然食品、飲料、化妝品、純棉服裝、絲織品、手工藝品以及有關生態環保的小型設備等。
6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我們做到
(1)資源利用效率方面:提高資源利用率,能夠使有限資源得到更大發揮,減少廢棄物的排放,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保護環境。是循環經濟得到發揚的重要手段。
(2)資源利用減量化趨勢。眾所周知,資源中寶貴的不可再生能源正是當今社會人們賴以生存主要能源,用掉之后難以再生,過度的開發會嚴重威脅到我們子孫后代的生存,因此我們不但需要不斷創造研發新能源以替代原有資源,也需要開發能源新的使用方法以增強能源利用率,并且減少現有能源的開發量。必要時應當禁止稀有資源輸出,現有資源開發量。
(3)污染減量排放:大量的污染威脅環境質量,以及人們的健康。污染的減量排放能夠有效控制環境惡化,因此政府應當重視并通過強制手段控制污染源頭的排放量,必要時應當通過有效手段和強制手段停止一些過于陳舊的工廠或者企業等污染源。
(4)資源再循環與再利用:收到技術的局限,我們的資源利用率始終有限,資源再循環利用卻帶來了資源的新出路,降低了廢棄物量,減少污染,降低成本,減少資源開發需求,可謂是全方位支持循環經濟的有利政策。
(5)產業循環結構:無論是旅游業或者是其他行業,產業循環結構都是有效實施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重要方向,旅游業的產業循環可以減少宣傳的消耗,資源利用率得到全面提高。
(6)能源結構與環境安全:循環經濟正是以減少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為主導思想,建立能源結構體系,重視環境安全,倡導綠色意識。
(7)循環能力:提高循環能力,政府方面應當加強能源控制,教育當面增強綠色意識教育,培養大眾綠色思想,科技方面,先進的能源利用技術,能源開發技術,綠色營銷理念,綠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能力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