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寶鋼等重工業項目轉移到湛江,湛江第二產業經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需求巨大。為了擴大旅游市場份額,提高湛江旅游業的競爭力,本文提出三步走建議:改善內建;建立區域旅游產業;濱海旅游與工業旅游雙線發展。
關鍵詞:湛江旅游業;區域旅游產業;工業旅游
1.引言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及生活理念日益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規模增大。擁有良好濱海自然資源的湛江旅游業先天優勢巨大,但過去一直停滯不前,市場競爭力日益下降。隨著廣東重工業中心轉移到湛江,湛江提出“以港興區,工業立區”的戰略,這利好消息將推動湛江經濟發展,那湛江旅游業如何利用該契機,改善現狀,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湛江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2.湛江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作為粵西地區的經濟核心,湛江的經濟發展將影響著粵西地區的發展進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給湛江旅游業帶來一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第二產業將成為湛江經濟支柱,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對當地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湛江歷史文化悠遠,濱海資源豐富,擁有優質的沙灘、海水及獨特的地貌優勢,這些豐富旅游資源能夠為湛江旅游業提供一定的競爭優勢,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湛江市接待游客1151萬人次、旅游收入53.3億元,分別增長29.1%和13.2%;2010年,湛江接待游客人數超過1 400萬人次、旅游收入65億元,分別遞增21.6%和22.0%;2011年,接待游客1812.3萬人次,旅游收入92.9億元,分別遞增42.3%及29.5%。然而,如今的湛江旅游業無法合理利用先天資源,出現“有游無旅,有項目無娛樂,有產品無產業”、市場競爭力不足等現象,導致該現象的原因可歸結如下: (1)政府對旅游業的財政投入力度不足,給予的財政政策有限;(2)社會基礎建設不完善及旅游游玩設施落后單一;(3)對旅游景點宣傳力度不足,缺乏旅游品牌效應,在需求市場上的知名度有限;競爭力落后于臨近的陽江、茂名等其他粵西地區[1];(4)旅游資源缺乏合理利用,戰略規劃不合理,難以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業,對游客的吸引力有限。(5)眾多重工業項目落戶湛江,會污染環境,造成自然資源的破壞。
根據中國人民網相關報道顯示: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將達15億人次,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計劃接待1.45億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為3350萬人次,創匯750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為2.7萬億元人民幣;旅游總收入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這說明在未來日子里人們對于旅游這種休閑生活方式的需求越來越大,旅游市場經濟規模進一步加大,旅游市場的競爭將趨向白熱化。因此,湛江旅游業要想在未來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須改善現今的發展現狀,合理規劃未來發展之路,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3.改善湛江旅游業現狀的優化對策
湛江旅游業面臨著不利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如重工業對環境的污染與臨近城市的濱海旅游業市場競爭激烈等,這些因素對湛江旅游業來說是嚴峻的威脅,但更是隱藏的發展良機,只要充分認知并利用這些危機,湛江旅游業必能迎來發展巨大機遇。湛江旅游業改革的方向應為:根據內部存在的劣勢進行改善;整合自然資源,與臨近地區建立區域旅游產業;用可持續發展觀理念管理工業,加強工業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關系,形成具有現代化特色的工業旅游。
3.1 改善內建
在第二產業與旅游業發展驅動下,政府應該加大對社會基礎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市場因素,加快社會基礎建設與旅游業的發展 ;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以及悠遠歷史文化,建立“五島一灣”濱海產業,進行“島灣一體化”旅游規劃 [2]并且把人龍舞傳統習俗、硇洲燈搭歷史遺址以及雷州文化等歷史文化融入旅游業中,形成具有歷史文化韻味的現代化濱海產業,文化旅游的融入使得湛江旅游業可以具有更深層次的發展內涵;利用多種傳媒媒介對湛江旅游業進行對外宣傳,把人龍舞傳統習俗商業化并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參與,把人龍舞走向國外內,讓更多人了解認知湛江,定期舉行沙灘文化節,加大了對湛江旅游業的市場知名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政府應該整合景點線路并免費向游客提供設計好的線路,延長了游客的游玩時間,方便了用戶的選擇,除此之外,開發湛江旅游景點APP應用軟件,讓游客事先了解湛江特色景點以及美食等資訊。
3.2 促進區域旅游產業合作
湛江、茂名與陽江同屬于粵西地區,湛江旅游業面臨同地區的陽江、茂名旅游的挑戰,旅游市場競爭激烈,且相比其他兩市,湛江旅游的發展情況相對落后,市場份額進一步被瓜分。走出湛江,從區域經濟角度來看,三者所組成的粵西地區經濟實力、發展水平都與珠三角、國內先進地區存在較大的地區,年旅游總收入約占全省的5%,粵西地區旅游產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把旅游收入細化到湛江的份額就更加少。由于三市均為靠自身力量發展旅游業,造成了整個區域資源無法共享、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旅游市場分割、旅游產業所產生的成本較高、利潤空間少;三者在同區域內進行惡性競爭,這不利于旅游市場規模擴大、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者的關系即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粵西地區的共體,湛江與陽江、茂名進行旅游合作對于推動自身發展及粵西地區的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合作來增強各地區的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和更多的外部效益,吸引更多游客到粵西地區旅游,增加旅游收入和稅收,提高旅游住宿業和旅行社就業崗位,帶動交通、餐飲、商貿、通訊等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3]。把三市的旅游資源與文化資源優化組合,形成整體的競爭力,促進粵西區域旅游產業的協調快速發展,根據各市所擁有的旅游產業特色,進行合理分工,實現三者之間的互補、聯動,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色。
3.3 加強工業與旅游的互動,實現具有現代化特色的工業旅游
由于廣東省工業結構轉移到湛江,眾多重工業的建設及日后的投產必然對湛江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與此同時,重工業這資源可給湛江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成為未來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推力。在以重工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基礎上,湛江提出的“以港興區、工業立區”宏觀發展戰略應在“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下逐步實現,盡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污染,實現兩者共同發展。
從長遠的戰略角度出發,工業與旅游業互動發展形成的產物為工業旅游,工業旅游是產業旅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現代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是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旅游業與工業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4],湛江的工業旅游以企業現代化、現今的生產技術、新型建筑、企業文化等內容為主打對象,并不像長三角所形成的以老工業區為對象的工業旅游,賦予工業旅游現代化、先進化的特點,現代化特色的工業旅游將在未來把湛江旅游產業帶到一個全新的歷史高度。工業旅游的游客定位應為商務調查性、學習參觀型和觀光游覽型。工業旅游可以成為高校師生的社會實踐項目,工業旅游的實現在企業與人們之間建立了一個認知、監督的交流平臺,提高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透明度,廣大游客能夠迅速了解企業的文化風貌、生產環境,增強對企業產品的好感和信任,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5],推動企業品牌發展,工業旅游應該作為企業的副業,更多追求的是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而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由于工業旅游在我國仍處于發展階段,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較大,對此,當湛江生態濱海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工業旅游可以借助生態旅游引進市場,加強與旅游景區的聯合,形成“集聚效應”;結合湛江工業產業集群的特點,可以把湛江東海島的寶鋼、中科石化、冠豪高新制紙廠聯合起來,打造出強大的工業旅游品牌形象,增加當地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聯合合作伙伴之間實行資源共享、客源客流、宣傳互惠,協助管理,推動工業旅游的合作發展。除此之外,考慮到企業資源的有限性,企業可以接受業務外包的理念,把工業旅游業務外包給專業從事旅游開發的企業,讓他們幫助工業旅游進行品牌包裝、推廣、經營,
4 結語
湛江旅游業應學會運用合作、區域聯合的觀念來經營、發展旅游業,充分分析好自身發展現狀,合理整合、利用資源促進自身的良好發展,與陽江、茂名建立區域旅游產業,形成區域間的良性競爭與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市場的規模;理性面對眼前的危機并從中挖掘出隱藏的發展良機,發現工業這寶貴的資源,并站在長遠的戰略高度思考,結合地區、企業的特點,提出現代化的工業旅游發展思想。只有逐步實現三步計劃:“改善內建—建立區域旅游產業合作—加強工業與旅游的互動,實現工業旅游”,湛江旅游業才能克服現今發展現狀,并在未來得到良好的發展,實現競爭力質的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樹立特色的品牌,才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春林.湛江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探討[J].綠色科技,2011(6):89-91
[2]蔡霞,李志勇.湛江“五島一灣”濱海旅游產業園規劃探討[J].規劃師,2013(29):95-97
[3]薛浩.粵西地區區域旅游合作與體制創新研究[J].南方論刊,2011(3):29-32
[4]李炯華.工業旅游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2010.10-11
[5]李娟.中學生“工業旅游型”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嘉良(1992-),男,廣東廣州人,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