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璐
摘 要:文章由分時度假的概念入手,引申出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分時度假合同糾紛的特點,發生糾紛的原因以及分時度假產品本身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和建議。本文旨在從法律的角度就這一新興的度假方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作出分析,以求在一定程度上規范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分時度假;分時度假合同;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穩步提高,人們對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趨向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樂于選擇旅游這種休閑方式來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同時,由于各類群體需求的多樣化,旅游市場也隨之不斷發展,現如今國內旅游市場逐漸興起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就是向旅游者銷售度假住宿權益的分時度假旅游產品。但這種新型的旅游產品在實踐中卻出現各種法律問題,使消費者陷入迷局。
1 分時度假產品的概念
分時度假最初是通過“第二個家”來度假的形式。具體而言就是人們在度假地購買房產時,只購買部分時段的的產權,由幾戶共同分時共享一套房產,共同維護,共同使用,分別使用度假的形式。后來就演變成每戶在每年擁有某個時段的度假房產的使用權。現在給分時度假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就是:把酒店或度假村的一間客房或一套旅游公寓,將其使用權分成若干個周次,按10至40年甚至更長的期限,以會員制的方式一次性出售給客戶,會員獲得每年到酒店或度假村住宿7天的一種休閑度假方式。并且通過交換服務系統會員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權與其他會員異地客房使用權進行交換,以此實現低成本的到各地旅游度假的目的。隨著分時度假概念的引入,市場逐漸產生了分時度假產品,分時度假產品是一種房產產品與飯店產品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旅游度假產品。
2 分時度假產品產生糾紛的特點
(一)分時度假產品糾紛中,中老年消費者一般多為原告,普遍在簽訂這類合同后不久,立即以重大誤解或者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為由,主張撤銷或解除合同。
(二)分時度假合同與一般的旅游合同性質不同,其合同標的具有特殊性,合同提供的是一種度假住宿權益。合同法中對此類合同并無明文規定,系無名合同。這也就使得糾紛一旦發生,案由一時難以確定。有些觀點認為這類合同屬于旅游合同的特殊形式,仍應當以旅游合同認定。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該類合同屬于服務合同。
(三)鑒于履行分時度假合同時間跨度長,合同標的金額較大,消費者通常在簽訂合同后不久,即提出起訴,并沒有實際享受到合同利益。故大多數消費者的主張是解除或者撤銷合同后,全額退款。這也就造成糾紛化解時難度增大。
3 分時度假產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推銷行為不規范。第一、封閉現場、輪番轟炸式地推介,誘導消費者沖動消費、沖動簽字。旅游產品的開發公司往往以回饋客戶、免費參加展覽等為名,吸引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參與此類推介會。在推介會現場,銷售人員一般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要求與會者關閉手機,阻隔他們與外界聯系的途徑,并通過當場簽約就可以享受優惠、獲得禮品等方式引誘消費者倉促簽約、沖動消費。第二、推介時故意突出旅游度假的概念,使消費者產生誤解。部分旅游產品開發公司甚至在推廣時向消費者承諾可以為其免費提供代辦簽證、購買機票、導游引領等多種服務。但實際上,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只能提供住宿服務,這類口頭承諾致使消費者對產品內容產生誤解,將分時度假產品與市場上的一般旅游產品相互混淆。第三、在推介過程中,沒有全面告知消費者相應的權利義務,由此引發爭議。有些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在推介會上只是播放旅游風光宣傳片,夸大宣傳產品內容,如強調一旦簽約就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盡享五星級豪華酒店禮遇等等諸如此類,卻對涉及到消費者切身利益的關于合同約定的具體權利義務不作任何詳細、明確地闡述、說明。
(二)分時度假產品合同約定不明確。分時度假產品合同均為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單方擬定的格式文本,內容簡單,不能全面體現分時度假產品應有的特性及消費者的權利義務。在消費者權利義務方面,尤其是對消費者的權利限制方面,往往在合同尾部加上附件,例如會員手冊、俱樂部規章制度等資料。而這類會員手冊、俱樂部規章制度等資料又通常以中英文對照版印制,內容繁復。消費者在簽約當時無法詳細全面閱知其中的全部內容,而對其中涉及到限制消費者權利的相關內容,旅游產品開發公司更沒有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消費者注意,簽訂合同時,銷售人員更不會詳細說明和解釋合同附件的內容,這也就使得消費者在簽約后,實際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才發現合同中存在諸多對自身的權利限制,由此引發爭議和糾紛。此外,旅游產品開發公司為了規避可能產生的合同風險,還會要求消費者另外再簽訂一份“聲明”或者“備忘錄”,言明消費者承諾其已經詳細閱讀并且全面理解了合同的內容。這點也是在發生糾紛過程中,消費者認為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存在設陷阱,欺騙、欺詐消費者的主要原因。
(三) 分時度假產品開發公司的準入門檻低。我國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制分時度假,并且這一新興旅游行業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產業.目前也沒有明確相關的監管部門,導致分時度假經營者的行政審批可以由任一行政部門插手。也正是因為沒有準入門檻低,導致這些開發公司在設立之后,表面銷售產品,實則套取現金,坑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四)分時度假產品的行業監管部門不明確。旅游產品開發公司本身并不具備旅行社的資質,但其在推介、推銷產品過程中往往突出旅游度假的概念,所以在發生爭議,產生糾紛后,消費者通常是向旅游質量監管部門投訴,旅游質量監管部門卻以只受理具備旅行社資質的旅游公司的相關旅游投訴為由拒絕受理。從這些旅游產品開發公司經工商登記的營業執照中可見其經營范圍一般包括了旅游咨詢,提供酒店訂房服務等等,都是屬于與旅游相關的經營項目,但卻并不在旅游行業監管部門目前明確的監管范圍之內。因為缺乏明確的行業監管部門,不利于保護消費者的相關權益,更不利于分時度假旅游產品的規范發展。
4 針對分時度假產品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堅持審慎處理的原則,加強合理引導規范。分時度假旅游合同屬于無名合同,其不同于一般的買賣合同。在處理這類糾紛時,尤其需要秉持審慎原則,平衡雙方當事人各自的利益。同時加以合理引導以促進行業的規范和發展。另外,加強與旅游局、消費者協會,行業協會的溝通協調,探索多渠道、多途徑解決機制,監督促進旅游產品開發行業規范有序地經營發展。
(二)規范經營行為,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司法機關在處理分時度假旅游合同糾紛時,可以司法建議的形式建議旅游產品開發公司規范各項操作內容,建立相關反饋機制,從推介旅游產品的內容到材料發放或者寄送的流程層層完善,形成一整套可操作規范利于執行,加強風險防范與控制。
(三)加強監督管理,健全長效機制。在明確行業監管部分的基礎之上,建議相關的監管部門:第一,制定發布分時度假合同示范文本,在示范文本中全面約定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避免因為條款約定不明,限制某一方權利,加重某一方義務而引起的爭議。第二,發布分時度假旅游產品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注意履行分時度假產品合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請消費者根據自身的需要,理性選擇旅游產品。明確告知此類旅游產品與普通產品之間存在的差別,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第三,針對部分分時度假產品開發公司夸大宣傳、欺詐銷售、誤導消費者等現象,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構建旅游產品開發公司信用評級制度,拓寬投訴舉報的渠道,建立定期監督檢查機制,督促旅游產品開發公司規范運營。
5 結語
度假旅游日漸成為人們消費的熱點。同時,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日益成熟,分時度假這種高檔度假方式的出現,實際上也是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在帶薪休假呼聲漸高的當下,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同時,我們也必須面對一個現實,伴隨著這一新類型旅游產品的出現同時衍生出大量的法律問題亟待解決。法律的相對滯后性決定了法律制定之初無法預見到這類新事物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在加快完善立法的同時,在現有的法制框架下,加強空白區域的行政監管,落實具體行政監管部門,出臺實施細則。這才能規范這類新興旅游行業的發展,保障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顏敏.論分時度假在我國的發展與法律保障[J]. 中國商貿,2010.
[2]王翠平.透析中國分時度假業的發展現狀[J].長治學院學報,2005.
[3]楊月華.淺談分時度假產品在中國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