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飛
摘 要:對綠色文化研究進行綜述,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二元辯證的模式。引入列斐伏爾“社會空間”三元辯證法,對綠色文化進行重構,進行批判性總結。
關鍵詞:綠色文化;二元辯證;社會空間;三元辯證
1 綠色文化研究綜述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英美出現了文化研究的綠色轉向,威廉·魯克特首次使用 “生態批評”的概念,嘗試以關注人類生存前景為出發點的生態批評研究方法。綠色GDP、綠色理念、綠色設計、綠色文明等各種“綠色”詞匯頻現各類文獻。研究都以環保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精神健康等為主要內容,都以綠色文化作為理論根基。
綜上所述,迄今關于綠色文化的相關研究涉及學科門類眾多,從內涵到外延,從狹義到廣義,層出不窮。但基本上以“和諧”為研究的中心理念,以“生態環境”為研究的客觀物質基礎,以人類意識形態領域的“能動追求”為研究的主觀要點,以“可持續”發展為研究的目的。
2 綠色文化三元組成
1、綠色文化物質層面
綠色文化起源于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存在于大自然。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具體環境,即便工業文明以來,人類可憑借自身創造所謂“第二自然”,仍不能擺脫大自然的影響。單純強調人類的自然征服,忽視自然存在的笛卡爾式的機械主義早已被證明不可行。單純強調人類精神領域的認識,脫離對大自然的尊重,實踐證明是空中樓閣。按照系統辯證的思維來看,如將綠色文化的物質層面剝離開來,既不利于文化的載體研究,也難于形成現實中的綠色文化對應事物。“綠色”泛指大自然中的森林、草木以及一切與綠色植物相關的環境。但凡具備生機,表征大自然存在的一切植物及相關生態環境都可以理解為綠色文化的物質載體,構成三元辯證的物質層面[3]。
2.2 綠色文化精神層面
當一種文化被人類識別,文化研究也就具備了現實意義。綠色的物質層面被人類所識別,精神上產生了向往,于是有了追求“綠色”的沖動。精神層面反作用于物質層面,與物質層面相互和諧共生,共同促進。隨著精神認識的逐漸加深,綠色物質層面的勃勃生機被用來思考人類活動的其他領域,負面影響被逐漸重視。一種考慮問題的視角發生改變,即人類從征服者的行動狀態,轉化為考慮共生、共存、共發展的和諧狀態。不單單應用在人類活動領域,人與人,人與自身的共生關系也納入了此類思考范疇。精神層面的綠色文化,具體到了人類精神領域對綠色的追求和向往,構成了三元辯證的精神層面[4]。
2.3 綠色文化的“社會空間”層面
“社會空間”是列斐伏爾空間三元辯證法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一種社會秩序空間[8]同時也是思考和行為的工具。社會空間與物質空間和精神空間共同出現[9]。列斐伏爾認社會空間就是通過抽象化去克服抽象化,再現 “事物整體”的思維過程,即通過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相互辯證,不斷運動發展,構建出了第三層次的事物整體。綠色文化的物質層面被人類精神層面感知,并且不斷追求,兩者互動發展,最終形成了更高層級的綠色文化社會空間層面。這個層面既不同于初始的物質層面,也不同于被人類認知后的精神層面,而是發展變化中,隨著不斷的社會生產而產生的。所以,列斐伏爾認為社會空間是社會生產過程(Social space is a social product),這構成了三元辯證的社會空間層面。
3 綠色文化三元辯證重構
列斐伏爾是“后現代”新一批馬克思學者,他的三元辯證法是將“空間性”引入了傳統的辯證法,通過總體事物來重構文化,再現“整體事物”。這種重構是生活的,也是社會生產的。因此引用三元辯證法重構綠色文化,是建立在原有的馬克思主義二元辯證基礎之上。
首先引入馬克思的二元辯證思想,綠色文化的物質層面是被人類感知的,綠色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引起了人類的感知,同時也是綠色文化的物質存在。這與綠色文化的精神層面形成二元互動,綠色文化的精神層面引起了人類的無限構想,構想起了人與人,人與自身的發展,類比綠色大自然,形成和諧共存與可持續發展,生機一片。
其次將“社會空間”引入綠色文化研究。在不斷的社會生產過程中,通過生活的體驗和思考,重構出綠色文化的社會空間,即綠色文化的空間概念,即立體的、全方位的、整體的綠色文化,成為了超越以往真實的“他者”。但要注意的是,綠色文化三元之間是呈累進的、螺旋狀交替上升的,并且以綠色文化物質層面和綠色文化精神層面的二元辯證為基礎。
綠色文化的三元辯證,重構出了一種動態的,社會實踐的,整體超現實的新型綠色文化概念。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綠色文化的物質層面、精神層面、社會空間層面不斷豐富,不斷拓展,螺旋式上升促進發展,形成一個永續向前的辯證循環。
這種綠色文化的立體概念,打破了以往所謂“綠色文化物質財富”和“綠色文化精神財富”的二元辯證格局,以更立體、更廣泛的概念涵蓋了各學科的不同定義。在綠色文化的此種架構之中,各類學科都可以融入進來,與綠色文化主體符合,且并行不悖。此種架構本身也符合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外延。
4 批判總結
綠色文化的研究屬于文化研究的范疇,學科門類眾多,研究背景復雜,內涵和外延極為豐富。法國社會心理學家A·莫爾新的統計資料表明,20世紀70年代以前,世界文獻中的文化定義已達250多個。范圍過大,門類廣泛,多重定義對綠色于文化研究形成了復雜局面。引入“社會空間”的三元辯證法對綠色文化進行重構,畢竟打破了二元辯證的模式,能夠突破平面解釋,形成一種立體解釋框架,從整體上融合各門類學科的解釋矛盾,達到立體整體把握的程度,是一種理解上的進步。空間與時間的延展性決定了關于文化的研究也是變動發展的,文化領域的研究需要不斷拓展深化。正如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所言,“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
參考文獻
[1]M.B.費根,《地球上的人們——世界史前史導論》[M].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2]周鴻.《文明的生態學透視——綠色文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周鴻.文明的生態學分析與綠色文化[J].應用生態學報,1997,83-84.
[4]郭因.關于綠色文化和綠色美學的問答[J].學術界,199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