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大意義,自此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高度,引發了學界、政界和產業界持續關注討論,也為觀念和制度領域的進一步突破創新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般觀點認為,國有經濟體量龐大、實力雄厚,管理規范、人才儲備和技術優勢明顯,但缺乏活力創造力;非公經濟運作方式靈活、充滿創新本能,但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各個領域仍然較為薄弱。在混合所有制的包容性框架下,各種所有制形式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迸發更為強大的發展動能,這固然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仍然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新坐標系中,探討所有制之混合,是否還有著更為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概念范疇上,“所有制的混合”如何不同于“混合所有制經濟”本身?有哪些更為根本、更為深遠的內涵,可能為經濟制度設計和國家治理實踐帶來哪些重大突破?
——所有制的混合,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否定,還是充分尊重和結合中國實際,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循環,對經典理論的豐富、創新和完善?
——從宏觀制度框架和微觀企業結構來看,各種所有制形式對于所有制的混合有哪些新的訴求,所有制的混合和優化配置有哪些瓶頸、桎梏,如何同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今后的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張力的制度平臺?
——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所有制的混合現象廣泛存在于各國經濟發展實踐中;研究西方國家的所有制混合,對我國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這就特別需要厘清,中國特色語境中的所有制混合與西方國家有何不同,其原則、方向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這些重要議題,都需要從更廣闊的理論視野出發,深入總結實踐探索有益經驗,通過系統的分析論證尋求解答。我們將各領域著名專家學者新近研究成果集結成本期“所有制之混合”專題策劃,以期激發學術思想理論界對所有制混合相關重大議題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我們也將緊密追蹤學界最新研究進展動向,及時集結并推出后續研究成果,敬請讀者關注。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現實中的初級階段要提高物質生產力,就需要發展商品市場和交換關系,需要市場機制調節生產和分配。歸結起來就是需要多種所有制,這就必須對單一公有制進行改革。然而,激烈的所有制結構更迭,必然造成摩擦、動蕩和破壞,前蘇聯走極端的“休克療法”就是例子。
——賈華強
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有“兩層樓”的制度安排問題:一層樓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一層樓是這種制度的實現形式?;旌纤兄平洕竭^了基本經濟制度層面,而直接深入到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屬于治理層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混合所有制經濟同國家治理體系是相通的,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經濟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常修澤
經過多年漸進式改革和發展,我國所有制結構與所有制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宏觀上不同所有制的經濟形式并存,微觀上不同經濟形式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在不同產權主體之間還將進一步快速發展。因此,混合所有制在我國將是長期存在的一種經濟形式。
——田 廣
民營經濟、民間資本進入壟斷產業的障礙,主要來自于制度與行政方面,應當圍繞這些因素制定相應對策。完善法律制度,改革現行的行政審批制度,重塑監管模式。在強化政府監管獨立性的同時,要著力遏制利益集團左右政府決策和出于小集團利益而故意阻礙民營資本進入的行為,為民間資本構筑進入壟斷產業的制度平臺。
——劇錦文
為了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各級國資委須按照《決定》精神,提出全面的政策要求和實施規則,使國有企業在此過程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同時,國有企業與非公有制企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因企、因行業等各種條件制宜的原則,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邱海平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有助于更為充分地打開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這樣,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集中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同時,借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來促進上述調整的實現,將有助于進一步讓市場體制發揮決定性調節作用。
——謝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