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王楠 編輯_汪東亞 供圖_ 董德/chegg
掠—食者OR改革者?美國在線教育巨頭chegg布局中國
記者_王楠 編輯_汪東亞 供圖_ 董德/chegg
Rosensweig宣布他們已經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實習市場—“實習網”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兩個月前,chegg首次公開募股,共募集1.875億美元—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財大氣粗的美國教育巨頭要大舉進軍中國留學市場。
美國最大的學生在線服務平臺Chegg集團將2014年視為深入布局中國的關鍵一年。實際上,在2010年,Chegg集團下屬的Zinch作為先遣部隊已經入駐中國。三年過去,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生來源國,Zinch_中國已站穩腳跟,而Chegg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看似天時地利人和占盡,但轉型期的Chegg也不得不面對在美國遭遇的發展挑戰,中國學生是它手里的一張新王牌。Chegg以合作者的姿態對中國市場顯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視。
2014年1月21日,馬年春節前夕,Chegg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n Rosensweig(丹·羅森維格)率領眾高管造訪北京,同教育部人士座談,并舉行了媒體見面會。這是Chegg集團規格最高的一次訪華,Rosensweig上次來華要追溯至2005年,那時候他的身份還是雅虎的首席運營官,主導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
Rosensweig一行向中國媒體介紹Chegg將依托在Zinch_中國打造360度留學產業鏈,并宣布他們已經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實習市場—“實習網”(Internship.com)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兩個月前,Chegg首次公開募股(IPO),共募集1.875億美元—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財大氣粗的美國教育巨頭要大舉進軍中國留學市場。
實際上,最先引起媒體困惑的是Chegg與Zinch的關系。Zinch自2010年4月12日進入中國后,經過三年多的精耕細作,在中國的準留學生群體中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但Chegg是誰呢?
簡單地說,Chegg與Zinch的關系,是美國一家成功的教材租賃公司收購了另一家成功的升學選校平臺,其后Zinch歸Chegg所有。這是一次完美的結合。并購后的Chegg成了美國最大互聯網學生教育服務平臺,Zinch鞏固了美國最大院校信息互動平臺的地位,它在中國的定位是美國院校推廣平臺。
而在2011年9月15日之前,Chegg與Zinch還是兩家獨立的公司,沒有太多交集,除了她們最初都是由在校學生創立,都是互聯網公司,都專注于學生市場。
Chegg成立時間有多個版本。事實上,2007年是她確定改用“Chegg”這一名字的時間,2005年是她從校園草根小公司轉型電商大公司的時間,而她的前身可以從2003年算起。
2003年,三個美國大學生約什卡森、麥克西格和馬克斐德克在美國硅谷中心的圣克拉拉市創辦了Chegg的前身Cheggpost。一開始他們的目標是做大學校園內的“Craigslist”(美國一家免費分類廣告網站)。2005年奧斯曼·拉希德加入Cheggpost擔任CEO后,這家公司獲得了多家VC投資,逐漸發展為專注為在校學生提供教科書租賃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并在2007年年底正式更名為Chegg,“chicken”(雞)和“egg”(雞蛋)的合寫詞,意為學生和學校的關系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Chegg創建之初曾從事各類書籍租賃服務,后來逐步專注于教材租賃業務,受到了一大批學生的歡迎,發展迅猛。Chegg的成功實際上是看準了美國的教科書市場。美國大學生購買教科書花費高得驚人,一個學生一個學期要花費將近1000美元來購買全新的教科書,占據大學生花銷第二名,而學期結束后這些書也失去了作用。很多學生為了省錢,選擇買舊書。對于他們而言,書新舊沒有差別,他們唯一在乎的是更經濟地獲得教科書的方案,這就為租借提供了土壤。
于是,Chegg開始收羅舊課本,形成龐大的舊書庫,然后再租給潛在用戶。學生可以通過Chegg以原價50%的價格租賃他們所需的教科書,然后在學期結束的時候將書寄回。為了鼓勵更多學生愿意把舊書賣給他們,Chegg還捆綁公益營銷。舊書擁有者每售賣或捐贈一本書給Chegg,Chegg將在社區種一棵樹。口碑相傳,起初Chegg的業務增長非常快,2008年到2010年,收入就從1000萬增長到1.5億美元。2009年獲得了C輪5700萬美金的融資,是2006年A輪融資的20倍。
Rosensweig告訴《留學》雜志,Chegg目前的服務對象包括美國近7000所學校,40%的美國學生使用他們的服務,已經成為全美最大的大學生教科書租賃服務公司。
C h e g g,是“c h i c k e n”(雞)和“egg”(雞蛋)的合寫詞,最初由三個在校大學生創辦,其LOGO是一只正在破殼而出的小雞,依靠教科書租賃起家。
在Chegg前輩們創業的6年后,Zinch的創始人們聚在了一起。Zinch在其后的宣傳中非常樂意講述其創始人帶有傳奇性的故事。
Zinch網站2009年由美國的一名高中生創立,他在SAT考試中的分數未能盡如人意,但執著夢想進入頂尖名校。他創建了一個在線的“個人檔案”,上面詳細地介紹了他的愛好、創造發明,并將該檔案寄給相應學校的招生人員,通過SAT以外的方式向美國的頂尖大學展示他的天賦。他用這種方式最終獲得了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的機會。用當下的話說,這是“學渣”逆襲名校的典范。只不過,這位“學渣”胸懷天下,為了能幫助更多同樣的學生實現自己的求學夢想,他開發了Zinch這個具備社交功能的網站,將這種方式予以分享,順便找到了一條全新的創業路徑。
目前擔任Chegg國際業務副總裁的Sid Krommenhoek是Zinch的創始人之一并至今堅守。他在接受《留學》雜志獨家專訪時透露,Zinch由三位在校大學生創立,一位合伙人是大一新生,也就是上述創業故事里提到的那位高中生。該網站口號是“我比分數更精彩”,為在美國境內的學生提供接觸教育資源和獲得獎學金的機會。由于采取面對學生和家長免費的形式,創業資金只能由三個男生自掏腰包,剛開始他們也經歷了艱難的時光。后來,他們參加了一項大學生創業比賽拿到了冠軍,并且得到了4萬美金作為啟動資金,更重要的,這是對他們的極大鼓勵。
Sid 告訴《留學》雜志,即使美國本土學生,在面對升學選校和申請時也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完善的信息來源和多方位的自我展示平臺,而美國大學也需要快速尋找更為中意的申請者。從單方面展示學生到院校的雙向展示,Zinch保持客觀中立,建立暢通的“學生找學校”和“學校找學生”的平臺,像是誠實的紅娘一樣促成了更多“門當戶對”的申請,快速獲得了院校和學生的認可。創業元年之后,Zinch每年都能拿到投資,一路順風順水地發展。為了更好地運營公司,三位男生邀請具備互聯網公司管理經驗的Anne Dwane出任CEO,也就是目前Chegg的首席業務官兼Zinch首席執行官。
同Chegg創始人不同,Sid和他的伙伴更具有國際眼光,而他們精準的前瞻性為他們贏得了中國市場,也為日后并入Chegg打下基礎。Zinch成立同年,中國內地赴美人數為9.85萬名,彼時美國最大的國際生來源國還是印度。但Sid分析,2009年中國內地留美學生數量比2008年增長了21%,他相信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很快就能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生源國。2010年4月,Zinch帶著2000多所本科院校和5000所研究生院的信息入駐中國,中國是Zinch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國際業務地區。Sid為此在中國住了半年,以保證Zinch克服水土不服期。
Zinch_中國沿用了美國總部的運營模式和管理理念,針對學生和家長免費,對有推廣需求的院校收費。但Zinch并不是進行簡單的院校展示和粗暴的推薦,而是基于數據庫進行精準投放給有此需求的用戶,其他用戶則看不到。Sid向《留學》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例如,某位中國學生用戶希望尋找到錄取要求為托福100分以上、具備工程學專業的海外院校,那么根據這兩項甄選條件進行查找后,符合條件的海外院校會以列表形式一一展現在用戶眼前,倘若用戶感興趣可自主決定將自身信息發給對方以建立聯系。
Anne Dwane介紹說,他們的策略是用戶體驗第一,學生排斥垃圾廣告,需要個性化的信息,而院校希望更高效的投放廣告,Zinch的廣告模式恰好符合二者的需求 。
同在美國一樣,Zinch在中國幾乎從不投放品牌廣告,依賴口碑傳播,開展線下活動增加品牌辨識度,比如選撥校園大使,舉辦留學獎學金大賽,組織美國大學招生官面試,所有的資源都指向學生。
雖然社會知名度不高,Zinch在留學生群體中卻積累了一批粉絲,一年后中國的注冊人數達到了20萬。2011年,謀求轉型的Chegg主動收購Zinch,Zinch_中國作為獨立公司也被收購,挖來培生教育語言考試部亞太區總經理黃威擔任Chegg中國區總裁。獲得雄厚資本支持的Zinch發展更為快速,Dan Rosensweig告訴《留學》雜志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Zinch中國用戶注冊人數達到50萬。他對這一成績很滿意,當然他更滿意的是兩年前做出收購Zinch的決定,優勢資源互補,得以讓Chegg從美國本土公司進軍全球最大的留學市場。
收購營收狀況良好的Zinch代價不菲,Dan Rosensweig笑言他為此花了一大筆錢。如果要弄清Chegg近兩年的變革,未來的發展走向,以及中國在Chegg業務版圖中的地位,則要先了解Dan Rosensweig。
《留學》巡視
Dan Rosensweig
美國Chegg集團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曾擔任《吉他英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前Yahoo!首席運營官、CNET總裁、 ZDNet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等職務。Rosensweig同時為哥倫比亞大學住宅項目主管之一,且是許多硅谷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和投資人。
Anne Dwane Chegg
美國Chegg集團首席業務官,并任Zinch首席執行官,哈佛大學MBA。曾創辦美國最大的軍事領域網絡Military.com,其2011年編著的《數字化時代中的大學及獎學金 Zinch申請指南》,被美國智庫艾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授予亨利-克朗研究獎
Sid Krommenhoek Chegg
Chegg集團國際業務副總裁,Zinch創始人之一
黃威
Chegg集團中國區總裁。英國商會董事會成員并擔任其教育培訓委員會主席,曾任培生教育語言考試部亞太區總經理,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巴黎高等商學院MBA碩士。
Dan Rosensweig除了Chegg的總裁和CEO的頭銜外,時至今日,仍有媒體喜歡稱呼他為雅虎前COO或雅虎前高管。Dan Rosensweig對雅虎的感情確實非常深,并不僅僅因為他曾是雅虎2002-2006年間的首席運營官(COO),雅虎在他傳奇式的人生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跟很多系出名門或輟學創業的互聯網大佬不同,Dan Rosensweig的學生時代并沒有特別之處,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旺盛的精力。土生土長在紐約州的Rosensweig在高中時期擔任過校足球隊前鋒,后進入霍巴特威廉史密斯學院學習,主修政治學,于1983年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羅森維格也是該校兄弟會及小劇場的成員,曾赴倫敦留學,不過這對大多數美國學生來說很正常。
R o s e n s w e i g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Pitney Bowes Dictaphone銷售人員,負責在曼哈頓上門銷售文字處理軟件。上崗僅三個小時,他就得知公司將裁掉將近1000名員工,包括其所在部門。隨后,他在Ziff Davis出版公司找到了一份電話銷售工作,負責向家庭經營的電腦零售商店推銷雜志。他在Ziff Davis從1983年一直工作到2000年,其間,他從發行部職員到分類廣告銷售再到書刊柜臺銷售,最終成為《PC雜志》發行人。而他在銷售、媒體、互聯網和資本運作上的天賦也逐漸顯現。在Rosensweig的領導下,《PC雜志》在受眾范圍和盈利方面均成為電腦雜志中的佼佼者。
1996年,Rosensweig會見了雅虎的創始人,并創辦了一系列網絡雜志,包括雅虎的《網絡生活雜志》。1998年,他接管了戴維斯的《網絡運作》,擔任ZiffNet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現在稱為ZDNet。該公司于2001年上市并被賣給了科技咨詢網(CNET),Rosensweig在與CNET成功并購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CNET任職期間,Rosensweig作為主要的決策者,在全公司的努力下開發并引進創新型互聯網廣告模式,如交互式訊息單元。
Chegg集團總裁和首席執行官Dan Rosensweig。
因為在媒體和互聯網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2002年,Rosensweig加入雅虎擔任首席運營官,成為雅虎的二號人物,負責產品開發、市場、國際業務以及北美業務,一直到2006年。在雅虎任職其間,他做了幾件影響深遠的事。
第一件事是在加入雅虎后就不斷說服時任雅虎擔任開發部聯席主管的Jeff Weiner(杰夫·韋納爾)加入他的部門。Jeff Weiner后來回憶說,Dan幾乎每次碰到他,都會試圖說服他。但Weiner對當時的工作狀態很滿意,每次都禮貌地拒絕,Dan堅持不懈地努力了差不多一年,有一天他對Weiner說:“Jeff,你總是告訴我你一生的理想抱負就是要最終改革美國的教育體系。那么讓我問你一些問題:你認為哪種方式可以讓你更加接近你的夢想?是分發文件,研究策略,做些小交易?還是切身投入運營,組建團隊,鼓舞人心,開發那些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產品?”
這段話被Jeff Weiner視為徹底改變他職業生涯的三大影響之一,也被廣為流傳。Rosensweig成功了,Weiner加入了他的部門,后來成為網絡部門執行副總裁,被譽為雅虎的守門人。Weiner 2008年從雅虎離職,于2009年臨危受命出任LinkedIn CEO,在他的帶領下,LinkedIn成為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平臺。
Weiner認為Dan Rosensweig教會了他不斷強化對終極理想的認識。他評價Rosensweig是一名資深網絡經營者,他所知道的最有成效的銷售人員,以及一位堅持不懈的老板。
第二件事則是在2 0 0 5年Rosensweig主導了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那年他飛往杭州宣布雅虎投資阿里巴巴—時隔8年后他才再次到訪中國。這起世紀合作在Rosensweig離開雅虎后逐漸走向破裂,掀起中美互聯網浩然大波。
雅虎在任期間,Rosensweig確實做過一件可能會影響世界的事兒,他曾與扎克伯格口頭談妥以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但雅虎的董事會把這事搞砸了。
那時的雅虎陷入了內斗。2007年雅虎高層大變動,Rosensweig于2007年3月離職。有傳言說他是因對高管層制定的市場戰略感到不滿;也有傳聞他在與德克爾的競爭中敗北。不管怎么樣,媒體和互聯網界依然看好他的領導才能和技術背景。2008年楊致遠下課后,Rosensweig成為雅虎CEO的熱門人選。但最終Rosensweig沒能再回雅虎,而他也一直對為何離開雅虎保持緘默,并在被問到對雅虎的看法時始終使用溢美之辭。
離開雅虎后的R o s e n s w e i g成為規模為6 0億美元的私募基金Quadrangle Group集團的營運負責人,活躍于硅谷投資界。2007年,23歲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在尋找運營公司的得力助手,他在參加Dan Rosensweig舉辦的圣誕派對上,遇到了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后者當時38歲,任谷歌全球網絡銷售與運營副總裁。再后來的故事眾所周知,桑德伯格成了Facebook的CEO。
Ros en sweig其后似乎一直沒找到更合適的位置,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更像是下嫁。2009年3月Rosensweig到吉他英雄工作,擔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在他的管理下,公司推出了樂隊英雄和DJ英雄。從未涉足過游戲領域的他,為什么會選擇吉他英雄?對此,他對《留學》雜志解釋說,他的兩個女兒酷愛音樂,作為父親,如果能介紹一些著名的音樂人給女兒,會是非常自豪的事。實際上他也這么做了,他的手機里保留著女兒們和各個當紅歌星的合影。他一邊翻看照片一邊自語—我實在太愛我的女兒了。
但Rosensweig同時也說喜歡和極具創造力的新員工們來創造新產品,吉他英雄的任職經歷教會了他一件事,“每個產業,每個公司甚至每個政府都應該把焦點更多地放在消費者身上,而不是企業本身。”
2010年初,硅谷投資人奧倫·茲夫(Oren Zeev)牽線Dan Rosensweig加盟Chegg擔任CEO。此前,茲夫已經向Chegg進行了兩輪投資。
當時的Chegg面對大量的競爭對手,增長乏力,正處于轉折點。“那時候局面緊張也很困難”,Rosensweig說公司正試圖明確商業模式。或許是力挽狂瀾的挑戰吸引了他—就像他的前同事Jeff Weiner拯救LinkedIn一樣—Rosensweig很快決定加盟Chegg。
Rosensweig認為傳統紙質版的教材租賃沒有未來,上任之初即大刀闊斧著手改革,積極推進電子教科書出租業務。他通過茲夫引入以色列的3D3R團隊并收購,做為Chegg的研發和移動技術團隊。
“公司一直在擴張,但如果只有一項資產可以支配,這將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一直在各個高校和中學之間擴展業務,通過增值服務來使公司的收入多元化。”
Rosensweig的目標是把Chegg打造成為大學生的中心,幫助學生節省時間和金錢。他表示,如果說Facebook是“社交圖”平臺,LinkedIn是“職業圖”平臺,那么chegg就是“學生圖”平臺。
Chegg正在開始通過“學生圖”把人們連接起來。為此它需要拓寬公司的業務類型和領域,最便捷可行的方法是收購能夠業務互補的小型創業機構。
2 010年8月,C h e gg收購了幫助學生選擇大學課程的在線服務CourseRank,2010年12月收購了在線家庭作業服務Cramster,2011年6月又收購了Notehall,一個幫助學生互相購買和出售課程筆記的服務。2011年8月,收購在線輔導服務Student of Fortune,Chegg試圖成為大學生們的“一站式”服務尚。
在完成大學生校園相關的業務收購時,Chegg需要布局前后端,即升學和實習就業。Zinch作為美國最大的升學平臺,被Chegg收購是情理中事。
Rosensweig主導的改革取得了成效。2010-2012年,Chegg的年收入分別為1.5億美元、1.7億美元、2.1億美元,2013年收入估值為2.4億美元。其中,主營業務圖書租賃同比增長了四倍,Chegg擁有的電子教科書也達到了10萬本。Chegg已覆蓋全美7000所院校,擁有450萬用戶,成為美國最大學生服務平臺。
2013年8月,Chegg提交IPO申請,擬最高融資1.5億美元,成為大熱IPO科技股,并于同年11月12日上市,最終融資1.875億美元。
早在2011年就有傳聞說Chegg將在不久的將來上市,Rosensweig當時予以否認:“我們真的只想發展公司。”當記者問Chegg是否會加入“估值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俱樂部”時,他回答說:“以我的五年計劃來說,如果Chegg僅僅價值10億美元,那可以算是個失敗了。”
Rosensweig對《留學》雜志說,他感到他所帶領的團隊做得相當成功。“當時我們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公司估價只有1500萬美元,現在其估價已經超過11億美元。”而公司也已吸引到前雅虎、微軟員工等眾多出色的互聯網人才。
Zinch參加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即NAFSA大會。NAFSA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盈利性專業協會,云集世界各地高校、國際教育決策者、教育機構專業人士等,致力于國際教育。
與俞敏洪不同,Dan Rosensweig對于上市沒有糾結。“上市前后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公司從私有變成共有,公司現在有成百上千的投資人而不是只有幾個。作為一個上市公司,Chegg不會出現資金缺乏的問題,我們有1.4億美元的現金流,這樣我們就可以對未來進行投資,收購公司,以保持快速增長。我們將更快更穩定地發展,也將越來越有雄心。公司上市后,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靈活性,還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前中后校園產業鏈打通,剛上市融了一大筆錢,Chegg高層來中國了。即使2011年Chegg第一次在中國進行品牌曝光時Dan Rosensweig也未出席。財大氣粗了就來了,難免被誤會搶奪留學中介服務市場份額。
國際業務副總裁S i d Krommenhoek在接受《留學》雜志獨家專訪時否認了這一猜測。他說中國已經占據Zinch國際業務的半壁江山,而中國的留學人數還會繼續增加,Chegg領導層到訪是為了表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并尋求更多合作。Chegg對中國的留學中介沒有任何威脅,他們是以合作者的姿態來到中國的。
C hegg中國區CEO黃威說,把Zinch看作美國的留學中介是種誤解,Zinch只是推廣平臺,構架學生和美國院校的直接溝通,不涉及申請業務。而且中國的留學中介市場基本被分割完畢,如果試圖進入,既費力又不討好。
留學中介作為特殊服務行業,需要準入證即從事留學中介的資質,按照規定,國外的機構無法獲得該資質。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團IDP較早進入中國留學市場,通過掛靠其他具備留學中介資質的機構開展留學申請服務,但發展并不理想。
Chegg與國內教育和留學機構合作卻是雙贏的局面。對于國內留學中介和教育機構來說,真正能夠提供的服務集中于語言培訓和留學申請,學生留學后的境外服務缺失被廣泛詬病。而Chegg在美國境內能夠提供從選教材到選課、課業輔導和實習的完善服務,但因無需設置托福等語言培訓業務,在中國境內只能開展以Zinch為代表的單一院校介紹和匹配服務,無法涉及市場份額更大的語言培訓和申請。
此前一項調查稱,中國高達70%的留美學生會選擇留學中介。盡管簽約留學中介的學生也可能成為Zinch注冊用戶,但大量學生尤其是低齡學生選擇只和中介接觸,從中介那里獲得推薦院校的名單。這意味著潛在客戶流失嚴重。倘若和留學中介和語言機構進行合作,不僅能真正為中國學生提供從語言培訓直至留學后實習就業的完整產業鏈服務,雙方的用戶資源疊加更能創造1+1>2的經濟效益。
即使注冊用戶是DIY學生,Zinch也發現他們申請的某個環節例如文書部分需要專業的指導。用戶無法獲得完整的服務,可能轉投其他網站,這將影響用戶對產品的黏性。
此外,Zinch的存在對Chegg來說就像是未來客戶的孵化器。在中國境內的Zinch用戶如果對服務滿意,對品牌產生好感,達到美國后極有可能繼續消費Chegg旗下其他產品,例如電子書租賃和課業輔導等。
而在美國境內,C h e gg印刷教科書租賃業務面臨BookRenter、CampusBookRentals、eCampus的激烈競爭,電子書租賃也開始遭遇亞馬遜、eBay這些有教科書業務的互聯網巨頭的威脅,RateMyProfessors. com(給我的教授評分)這種針對校園特分領域的小公司也不能小覷。
另一個事實是,盡管2013年前三個季度Chegg的利潤增加了30%,但仍凈虧損5040萬美元。Chegg在上市首日即破發,以11.00美元開盤,在小幅攀升之后,Chegg股價開始走低,最終報收于9.68美元。
看慣了股市動蕩的Chegg首席執行Dan Rosensweig就此表示,“我不能左右市場,或者是控制每天的股價。我們僅能夠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他說近期公司的重點是加大對產品的資金投入,擴大新業務的規模,未來“錢景”看好。好在風投公司看好Chegg的商業模式,而隨著數字銷售的不斷加快,Chegg的利潤率將得到改善。
無論如何,Chegg都需要緊緊抓住每年至少25萬且不斷增長的中國留美學生。不過即便如此,Chegg也面臨另一尷尬,那就是品牌的割裂。根據《留學》雜志的抽樣調查,已經在美國留學的學生中3/4的人聽過Zinch但是沒有注冊使用過,1/2以上的留學生使用過Chegg的教材租賃或選課服務,但是并不知道Zinch和Chegg之間的關系。國內很多的學生則沒有聽說過Chegg。
這些都不影響Dan Rosensweig的好心情和對前景的樂觀。在來中國前,他代表Chegg受邀參加奧巴馬和第一夫人組織的教育主題聚會,參加聚會的有100名大學校長和很多非營利機構,Chegg是唯一一個被邀請的商業組織。Zinch同時也是美中十萬強留學計劃的政府指定官方參與平臺。所以Dan Rosensweig此行首先拜訪了中國教育部的官員,探討如何進一步發展中美之間的教育交流以及Chegg和政府間的合作。
何況在互聯網、移動技術相結合的時代,Chegg和Rosensweig具備天然的基因和技術優勢。而此時俞敏洪陷入焦慮,他在創業家雜志五周年年會上說:“如果更換基因這個坎兒過不去,新東方基本就要死了。”
但新東方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概念股上市公司,在本土化、多業務和品牌經營方面,有許多值得Chegg學習的地方。在離開北京前的最后一晚,首席業務官Anne Dwane認真地把一本新東方20周年紀念宣傳冊裝進了印著Chegg Logo的背包。
除卻商業戰略因素,D a n Rosensweig和Sid Krommenhoek都對《留學》記者說,他們對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Sid曾經在臺灣住過兩年學習中文,現在,他的四個孩子都要學習中文。Dan Rosensweig喜歡中國人和中國美食,犒賞中國團隊的聚餐他選擇了大董烤鴨。臨走的那晚發生了一個小插曲,Dan Rosensweig一行在下榻的酒店咖啡區聊天時,遇到了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俄羅斯互聯網大鱷尤里·米納爾。“我們在美國幾乎見不到,卻在北京意外相逢,真是不可思議!你看,中國就是這么神奇,她有太多你想不到的機遇。”
在Dan Rosensweig離開中國的一個月后,2014年2月25日,精英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正式進入中國。Dan曾激勵LinkedIn現任CEO Jeff Weiner不要忘記改革美國教育體系的抱負。這似乎充滿命運變幻的味道。現在,Weiner的新使命是連接世界上所有職場人士,幫助他們更有效率地工作并取得成功。Rosensweigz則挑起了教育變革的大旗。這對互相欣賞的前同事或許會最終合作,畢竟學生的下一發展階段就是職業。
誰知道呢?一切都可能會發生。
Chegg集團國際業務副總裁,Zinch創始人之一Sid Krommenho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