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將全方位地觸動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策略,促使教師不得不摒棄傳統的舊式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觀念;合作學習;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17-01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課程走近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新課程在為我們語文教師開創新天地、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的同時,也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語文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必須適應時代要求,更新教育觀念,深入、全面地研讀課程標準,探索課堂教學新方式、新方法。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新課感受頗深,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轉變課程觀和教學觀
新課程對教師的課程觀念和教學觀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學校和教師只有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權力,而無對課程進行創造、選擇等權力。而課程改革后,我們力求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走向學生,使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即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接受者,而且成為了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者。在教學觀念上:新課程要求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從“講學”走向“導學”。我們現在追求的是“教學相長”――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師生思想、情感交融,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的課程改革,倡導改“講學”為“導學”,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就是把學習的活動定位于與書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使教師的“教”真正讓位于學生的“學”,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和交換意見者。
二、注重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語文教學沒有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感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只能讓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狀態之中,對于所學內容只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所以我們要努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問、敢辯,激活他們創新的欲望,使學生主動求學的欲望高漲,由此獲得的教學效率也極高。新課標要求老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而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對話者,一個教學活動的平等參與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導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應該是穿針引線的作用而非僅僅是傳授而已。所以老師要學會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發現問題,并給予學生方法上的點撥,而不是充當他們可靠的拐杖。
三、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俗話說;“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獲取知識是我們教學最期望的。新課程標準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中小學教師目前十分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目標的有機結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把過程與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與過程有機融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獲得和諧的發展;同時,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四、倡導合作學習的實施
新課標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這是一項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新舉措。它使學生能自由、積極、靈活多渠道的鍛煉能力,從而掌握知識。
比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十分必要的讀寫訓練,要求每名學生每周在網絡或作文雜志、圖書上選讀1篇優秀作文或名篇(著),摘錄優美語句,撰寫閱讀心得,每周在全班評選出3篇“優秀閱讀心得”在班上交流并表揚,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作文詞匯、素材,開闊學生的作文視野,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互相修改作文、評議作文。修改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別具一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使每名學生在合作中進步,在合作中健康成長。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每月辦一期手抄報,分小組辦報,不斷增強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
五、建立有效的評價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單方面強調教師的神圣與崇高,而忽略了學生的尊嚴與人格,學生是人,是一個有感情、有理想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未定型之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蘊藏著極大的潛力。因此,教師不能按照某種抽象的公式性的條理辦事的審判官那樣評價學生,而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摒棄那些冷嘲熱諷、謾罵等形式的學生評價,而帶之以鼓勵、表揚、欣賞式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對每個準確的回答,每次認真的作業,每次好的表現,教師應該不失時機的給予表揚,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話、一個贊許的眼光,都是極大的鼓舞。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越來越高。學生是人類的寶石,盡管他們還是一塊有待雕琢的石頭,但終將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所以,走下神壇,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把握教與學的關系,重新認識評價意識,是做好學生評價的前提。同時還應該重視非學業因素的評價。對于那些無法進行書面測查的內容,如語文的朗讀背誦、口語交際、數學的動手操作、體育藝術的技能等,要不惜人力物力多標準地進行評價,要打破考什么教什么的觀念,樹立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意識。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將全方位地觸動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策略,促使教師不得不摒棄傳統的舊式的觀念,樹立終身教育、大眾教育、學習化社會、主體的思想,因材施教,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