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 要: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的少年兒童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抓住時機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語文的讀寫訓練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讀寫訓練;心理健康;教書育人;人生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65-01
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樣在《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學生的少年兒童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語文教學的讀寫訓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竟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利用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指路人”。因此教師要做到教書育心,在閱讀教學中,恰好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再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在小學教材里,有很多課文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積極的作用。如《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中,作家巴金總結自己一生的“思索”和“追求”,答案就是:“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引導學生朗讀,感受作家博大的胸懷、真摯的愛心閃耀出的人性光輝,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又如在《和時間賽跑》一課中,作者從哲學的高度出發,以通俗、優美的語言,淺顯易懂的事例,表達了要珍惜時間里的事物,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好更多的事,要養成和時間賽跑的習慣。在教學中,努力強調:和時間賽跑,不是指科學論述上的誰輸誰贏,而是用賽跑的精神,縮短做好每一件事的時間,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就相當于我們跑贏了時間。 尤其是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后兩段話,讓學生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通過交流,他們就能體會到人生很短暫,這個過程也一定會充滿曲折,但是要學會珍惜,向著希望不斷地去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體會并學習人物的品質
在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優秀人物的品質值得學生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助人為樂等行為,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和諧、人間的溫暖。在閱讀指導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心理教育因素,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楷模,對形成自己的性格意志、良好的品質都有啟示和激勵作用如在《小英雄雨來》一文中,引導學生朗讀:扁鼻子軍官把書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來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氣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見他掏出來的卻是一把雪白的糖塊。雨來沒有接他的糖,也沒有回答他。
在這里教師要緊緊抓住雨來不被利誘的場景,引導學生體會小雨來面對兇惡的敵人,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從而談談自己想做什么樣的人時,就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還有在教學《冬冬讀課文》一課時,培養學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信任、互相鼓勵和互相幫助的品質。在教學《禮物》一文中,通過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知道孝敬父母、報答父母,這也是讓學生形成感恩心態的好時機。
3、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態
小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多數表現在著厭學、依賴、困惑等學習心理障礙。還有的是表現整天憂心忡忡,情緒不安,還有少部分的常把內心的煩惱、憤恨向他人發泄。毆打、謾罵同學,損壞公物,甚至輕生。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導,常常表現出自己年齡、身份能力極不相稱的幼稚行為,不愿與同學交往。這種心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人格。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有針對性地對于某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來了解學生的狀態,發現學生的問題,以便利用作品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通過寫作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寫作教學,是學生通過“我手”寫“我心”的過程,通過寫作,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說出對事物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通過寫作來合理宣泄內心的情感,更好地解決心理不適和心理困擾,教師再抓準時機,適時地進行心理輔導,啟迪他們稚嫩的心靈。
1、引導作文和做人相結合,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
作文與做人相通的。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從育人的角度來看,作文更要求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觀察真實的生活,從生活中喚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陶冶其坦蕩的胸懷、純潔的情操、磊落的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
現在很多孩子都比較自私,只會無限地接受別人的愛,從沒想過替別人著想,缺少感恩、助人、奉獻的思想。教師就可以根據年齡段的特點安排不同的命題,低年級寫一寫《我愛爸爸媽媽》、《我愛我家》等等、內容,讓學生描寫親人間彼此牽掛,彼此關心,體會親情,讓他們養成孝順長輩,關愛幼小的好習慣;高年級指導寫和國家與社會、人文與生活有關的題材,培養他們關心國家的命運、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培養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真誠相處等好品質,
2、指導與評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習作教學,指導很關鍵,往往提到作文,學生都有畏難的情緒,有時是心里無“物”,不知寫些什么;有時又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下筆。教師要從內容出發,進行適當地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充滿自信地完成每次寫作,有成功地體驗;有修改與評價中,通過傾聽別人的建議與意見,調節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在學生交流討論中,提出的意見比較直接,教師要進行委婉地解釋,讓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如果不夠中肯,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這樣學生才會在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改變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中成長。
在讀寫訓練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對小學階段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嘗試。教師應該在工作中邊實踐、邊尋找、邊探討、邊積累,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范例,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