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輝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通過有聲語言表情達意地再現作品的內容,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豐富學生想象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33-01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顯然,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發職責。
一、讓書聲瑯瑯,有助于學生語言、審美和思維的發展和提升
1、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
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民。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
2、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大興安嶺》、《火燒云》、《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
3、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體會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戰友被火燒的極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時此刻邱少云為了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也不動,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堅強,嚴守紀律和獻身的精神讓人欽佩。
二、讓書聲瑯瑯,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1、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語言文字的內涵
如《可愛的草塘》一課,在讀到“啊,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我眼前”一句時,我指導朗讀時要學生抓住“啊”這一語氣助詞,讓學生體會作者借助這一嘆詞抒發自己見到小河時的驚喜之情。我將“啊”與“奇跡般”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怎么也想不到,在這茫茫的草塘,密密的蘆葦叢中,居然還隱藏著一條如此美麗的小河,他覺得這簡直就是奇跡,所以自然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這個“啊”字應該用去聲,念得短促些,將作者的驚喜之情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對作者準確的用詞也理解深刻了,從而訓練了學生語感。
2、指點技巧,揣摩感情
朗讀不僅有理解和感情的問題,還有技巧運用的問題,《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是個較長的句子,由于學生的中氣不足,讀到“砸去”就沒有了氣力,而這個句子恰恰又必須讀得堅定、有力。這時,我會適時指點朗讀技巧,受到良好的效果。我告訴學生,朗讀時除按短句停頓外,要在“砸去”之前換氣,這樣再讀,就會顯得很有力量,學生練習后自然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其他如語調高低,語氣輕重等,我再作合適的指點。
三、讓書聲瑯瑯,借助電教手段,更能激發興趣,讓思維飛翔
1、借助圖像,看圖朗讀
低年級的課文中,都有與課文緊密聯系的插圖,適時用插圖配合朗讀,既能對學生進行看說結合的訓練,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如二年級有一篇《狐假虎威》的課文,朗讀前,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說一說狐貍、老虎及小動物的不同神態,狐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東張西望、半信半疑;小動物滿臉恐懼,嚇得撒腿就跑。然后再讓學生看看這幅生動形象的畫面,進行想象后再作朗讀,效果很好。
2、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維的飛翔。小學語文類型不一,如果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第六冊中的《荷花》一文,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文章內容蘊涵了作者對荷花的無限喜愛和贊美。特別是第四節,作者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穿著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和蜻蜓說話,和小魚交談……這一節是全文朗讀的重點和難點。課前我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開頭中,剪輯了一段旋律優美,能將人帶入夢幻境界的樂曲。在理解課文文意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聽一遍音樂,引導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在音樂中想象自己成了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和小蜻蜓娓娓交談
參考文獻:
[1] 付小娟.語文教學朗讀指導之我見[J];新課程(中);2011(02)
[2] 王守誠.不要讓語文湮沒在“課件”中[J];中學語文;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