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濤
摘 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是物理新課標的主要理念之一,要真正使物理教學卓有成效,必須積極踐行這一理念。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物理教學中如何積極踐行這一理念,滲透各種生活化元素,構建富有生命力物理課堂進行了一番探究。
關鍵詞:物理;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69-01
物理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理念之一便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課程唯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體現教育的本質功能。
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教學應該密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再讓物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生活,又能增強學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識。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的奧秘,認識主體在探索物理現象的過程中應該充滿樂趣,這兩方面的客觀存在與結合是建構物理課程的關鍵,也是物理課程設計的起點。現行高中物理教材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今后的發展出發,課程向生活的回歸并不意味著課程對生活的簡單復制,課程與生活中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對課程庸俗化的片面認識,課程的回歸是課程在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構建,是給課程以更深廣的內涵,必須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提煉,賦予其特定的意義。物理科教師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更加有利于學生學有所用,提高教學效率。
一、積極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高中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了“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知道,物理來源于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有意識地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親自體驗情境中的物理問題,這樣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物理是無處不在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較為密切,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知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球來替代教師的演示實驗,具體做法如下: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塊書本大小的玻璃板,板上放十個玻璃球,用勺一個一個把球盛到碗里(滾出玻璃板的球不能再盛),看誰在15秒內盛得多,然后再來討論獲勝的秘訣。再如,在講述自感現象時,我們拆下了四十多個廢日光燈管的鎮流器,讓每個學生感受自感電流,具體做法如下:用兩手捏住鎮流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接于一節干電池的兩極,然后突然與干電池脫離(注意手與鎮流器的兩接線柱始終不脫離)。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使演示實驗變為隨堂實驗成為可能,因為儀器簡易,隨處可見,就算買也價格便宜,容易辦到,而且學生也很感興趣,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消除了對學習物理的恐懼。
二、利用生活經驗,構建物理新知
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說明物理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植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物理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只有讓學生把這些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達到內化的目的。學生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許多物理知識的體驗,物理學習是學生生活中有關物理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教師應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物理教學的終極目標,通過物理教學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
三、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將物理理論運用于生活實踐
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把那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引入物理課,就會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課外實踐活動是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其參與性和主動學習意識要更強。基于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可適當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課后作業,如在學習重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活動和地球上人的活動,比較差異并進行解釋等。通過類似的實踐調研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活動,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又強化了其積極愉悅的體驗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于生活實踐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強。
物理實驗也是學生課外實踐的重點。物理實驗就成為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最佳途徑。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物理理論知識,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都有相應程度的提高,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常見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實驗,或讓學生有意識地把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帶進課堂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拉近物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當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時候,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與問題,引導學生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環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物理課堂知識,使他們不僅能夠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很好地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科技與社會領域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