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高中階段的政治課教學語言,再不能等同于小學和初中的謊孩子,謊和鼓勵多了,對于有一定情商能力的高中生來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從而影響到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們廣大的高中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多探索,找出規律,總結進步,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政治課堂。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25-01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產生后,其運用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識別能力、感知能力、取舍能力、情感應知能力。高中階段的政治課教學語言,再不能等同于小學和初中的謊孩子,謊和鼓勵多了,對于有一定情商能力的高中生來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從而影響到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語言,必須從幽默、機智、大氣方面著手,達到出語驚人而又樸實,易于學生接受。高中學生的情商和接受能力,絕不允許教師在那里作夸夸其談和華而不實的表演。什么樣的教學語言才適合高中學生,高中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筆者拋磚引玉與大家探討。
一、最基本教學語言——多變、幽默有趣
高中教師要使語言生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多變。教師在表達同一內容時,可以有多種方式,如開門見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選用,在很多時候必須視學生的精神狀況而定。現在,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長、負擔重,一天內大腦會出現幾個“興奮——抑制”周期。當學生注意力集中,即處于興奮期時,教師須適時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以最簡練的語言,將重點內容交待清楚。這時,切不可漫天撒網、旁征博引,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聲講話時,教師可暫時離開教材上的詞句,或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或談一件近期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將談話內容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回到教材內容的講授上。2、幽默。幽默是使教師教學語言生動的法寶之一,它簡捷明了,能表達出深刻的內容;它令人捧腹,課堂上師生開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悅,教學效果更佳。3、活潑。教師語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強調重點內容時,采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學生有一個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采用高聲音、快節奏,以達到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論證某一結論而引用材料數據時,采用高低、快慢交錯進行或連珠炮似的語言,以加強結論的可信度。這樣,教師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在向學生傳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傳達出另一種信息,即這些內容是可識、可記、可信的。
二、最基本教學語言——流暢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授,是政治課課堂教學的主要成分。學生從政治教師的講授中,能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教師授課的語言流暢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語言流暢是高中政治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教師要把需要講述的內容,通過自然、連貫、輕松、流暢的語言,行云流水般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語言氛圍中學習知識。與流暢相背離的是習慣性的廢話、重復、停頓。這是政治教師的大忌。這一習慣是有些教師長期以來不注重語言修養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這一不良習慣,非下大氣力不可。首先,高中政治教師要把語言流暢作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其次,多聽聽相聲、評書,學習相聲、評書演員駕馭語言的技巧;第三,進行朗讀練習和與周圍的人多進行語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獲。精心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使授課語言流暢的前提條件。高中教師只有將教材爛熟于胸,授課時才能左右逢源、揮灑自如。教師流暢語言的視聽對象是學生,這種流暢必須為學生所體驗,即語言傳達的信息必須是學生需要和能夠接受的。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不著邊際地夸夸其談,那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以致達不到教學目的。
三、最基本教學語言——清晰明了表述概念、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高中政治課教學語言怎樣才算清晰有度呢?筆者以為,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層次。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是語詞的思想內容。對概念內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對語詞的逐層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對“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我們就可以劃分為如下層次:第一層,規律是一種聯系;第二層,規律是一種固有的聯系,是一種本質的聯系,是一種必然的聯系;第三層,歸納規律的客觀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過提問或練習的方式,舉例指出規律的外延。這樣分層次把握概念,學生容易記憶和理解,運用起來也容易掌握其適用范圍。2、清晰地表述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當高三學生進入綜合復習階段后,教師講授的知識密度加大,一堂課至少要講述幾個甚至十幾個知識點,這必然加大了教師講述的難度。處理這樣的課程,重點在于明確指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比如:在復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內容時,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達十多個,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這兩組概念是學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這兩組概念的區別,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個復雜事物中的多種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說的是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其次,歸納它們之間的聯系,即無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它們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體現,是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兩把鑰匙。另外,在講述一群知識點時,還必須抓住起主導作用的一點或兩點,用一組材料或圖表把它們串聯起來,使之形成一種立體結構,以便于學生抓住重點。
高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與否,我們廣大的高中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多探索,找出規律,總結進步,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政治課堂。
李娟
摘 要:高中階段的政治課教學語言,再不能等同于小學和初中的謊孩子,謊和鼓勵多了,對于有一定情商能力的高中生來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從而影響到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們廣大的高中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多探索,找出規律,總結進步,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政治課堂。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65-01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產生后,其運用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識別能力、感知能力、取舍能力、情感應知能力。高中階段的政治課教學語言,再不能等同于小學和初中的謊孩子,謊和鼓勵多了,對于有一定情商能力的高中生來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從而影響到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語言,必須從幽默、機智、大氣方面著手,達到出語驚人而又樸實,易于學生接受。高中學生的情商和接受能力,絕不允許教師在那里作夸夸其談和華而不實的表演。什么樣的教學語言才適合高中學生,高中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筆者拋磚引玉與大家探討。
一、最基本教學語言——多變、幽默有趣
高中教師要使語言生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多變。教師在表達同一內容時,可以有多種方式,如開門見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選用,在很多時候必須視學生的精神狀況而定。現在,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長、負擔重,一天內大腦會出現幾個“興奮——抑制”周期。當學生注意力集中,即處于興奮期時,教師須適時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以最簡練的語言,將重點內容交待清楚。這時,切不可漫天撒網、旁征博引,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聲講話時,教師可暫時離開教材上的詞句,或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或談一件近期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將談話內容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回到教材內容的講授上。2、幽默。幽默是使教師教學語言生動的法寶之一,它簡捷明了,能表達出深刻的內容;它令人捧腹,課堂上師生開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悅,教學效果更佳。3、活潑。教師語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強調重點內容時,采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學生有一個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采用高聲音、快節奏,以達到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論證某一結論而引用材料數據時,采用高低、快慢交錯進行或連珠炮似的語言,以加強結論的可信度。這樣,教師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在向學生傳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傳達出另一種信息,即這些內容是可識、可記、可信的。
二、最基本教學語言——流暢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授,是政治課課堂教學的主要成分。學生從政治教師的講授中,能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教師授課的語言流暢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語言流暢是高中政治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教師要把需要講述的內容,通過自然、連貫、輕松、流暢的語言,行云流水般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語言氛圍中學習知識。與流暢相背離的是習慣性的廢話、重復、停頓。這是政治教師的大忌。這一習慣是有些教師長期以來不注重語言修養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這一不良習慣,非下大氣力不可。首先,高中政治教師要把語言流暢作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其次,多聽聽相聲、評書,學習相聲、評書演員駕馭語言的技巧;第三,進行朗讀練習和與周圍的人多進行語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獲。精心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使授課語言流暢的前提條件。高中教師只有將教材爛熟于胸,授課時才能左右逢源、揮灑自如。教師流暢語言的視聽對象是學生,這種流暢必須為學生所體驗,即語言傳達的信息必須是學生需要和能夠接受的。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不著邊際地夸夸其談,那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以致達不到教學目的。
三、最基本教學語言——清晰明了表述概念、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高中政治課教學語言怎樣才算清晰有度呢?筆者以為,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層次。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是語詞的思想內容。對概念內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對語詞的逐層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對“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我們就可以劃分為如下層次:第一層,規律是一種聯系;第二層,規律是一種固有的聯系,是一種本質的聯系,是一種必然的聯系;第三層,歸納規律的客觀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過提問或練習的方式,舉例指出規律的外延。這樣分層次把握概念,學生容易記憶和理解,運用起來也容易掌握其適用范圍。2、清晰地表述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當高三學生進入綜合復習階段后,教師講授的知識密度加大,一堂課至少要講述幾個甚至十幾個知識點,這必然加大了教師講述的難度。處理這樣的課程,重點在于明確指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比如:在復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內容時,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達十多個,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這兩組概念是學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這兩組概念的區別,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個復雜事物中的多種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說的是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其次,歸納它們之間的聯系,即無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它們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體現,是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兩把鑰匙。另外,在講述一群知識點時,還必須抓住起主導作用的一點或兩點,用一組材料或圖表把它們串聯起來,使之形成一種立體結構,以便于學生抓住重點。
高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與否,我們廣大的高中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多探索,找出規律,總結進步,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政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