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摘 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幼兒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生活習慣相對容易些;同時,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課程之一。
關鍵詞:幼兒;良好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74-01
首先,我想在這里先講一個故事: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
因此,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幼兒今后入小學乃至對于整個人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條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導師”。
但現今的一些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學了多少知識,背會了多少唐詩、宋詞,認識了多少漢字,恰恰卻忽略了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下面我有幾點關于小班幼兒良好習慣的建立的幾點想法:
一、更新觀念,啟發引導
家長對于幼兒的教育角度直接影響到幼兒是否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幼兒的習慣養成需要家長以及老師的重視,加以培養,逐步引導,但往往我們在認識上卻存在著誤區,總是認為“樹大自然直”。所以,我們無論作為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孩子是祖國的棟梁,是世界明天的希望,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不能只注重身體以及智力的成長,更重要的是良好行為習慣的成長,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正是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此時需要家長以及幼兒教師的正確引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
二、尊重幼兒發展特點,不盲目
在生活當中,我們見過一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違背幼兒發展特點,對其進行的教育以及培養,恰恰起到了與教育初衷相反的作用,不但沒有幫幼兒盡快成長,反倒是“揠苗助長”。
幼兒的發展總要經歷一些階段,但每個幼兒在發展的方向、起點、速度及最終達到的水平上都存在著差異。這就告訴我們要根據幼兒學習進程和學習方式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通過相互滲透來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發展與建立。
三、環境育人,人造環境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時時受到環境的熏陶和感染,同樣幼兒的行為方式也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盡管在幼兒園教師會時刻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潤物細無聲,”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更加有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父母努力創造和保持喜愛學習、樂于學習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萌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孩子也一定會有較好的習慣。相反,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學習呢?這樣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四、榜樣示范,做最出色的自己
幼兒時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最不喜歡說教。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正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所以它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兒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有著巨大的魅力,會深深打動孩子,這些藝術形象所塑造的榜樣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愛模仿。他們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家中應經常給孩子將一些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五、實踐訓練、堅持不懈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慣、習慣,習了才會慣。同一個動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過,而且要反復做,才能養成習慣。如果家長在思想上重視了,而在行動上卻沒有耐心,那么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也將成為一句空話。人們知道: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許多孩子嘴上說得頭頭是道,行動上卻難以做到,“知”、“行”嚴重脫節。為此,父母必須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創設孩子反復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
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認識,不要總認為孩子太小,剛上幼兒園總是舍不得,把習慣的培養當做是對孩子的一種苛求,忍不下心,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訓練,下決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養具有良好習慣的優秀孩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