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 呂貴
摘 要:目前,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學科,對教育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現代教育技術主要形式,以其文字、聲音、圖像、影像等融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的強大優勢,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本文通過運用現代化技術資源,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語文教學新的模式,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等五個方面闡述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愉快教學的有效途徑,從而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技術課堂氛圍;教學目的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85-0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小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和技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并不斷挖掘硬件和軟件的潛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象、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去感受現代教育媒體帶來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那么,如何運用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創設詩情畫意的語文課堂氛圍呢?
一、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資源,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
兒童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烏申斯基說:孩子們是以形狀、色彩、聲音思考問題的,假如有人強迫他們用其它方式去思考,那就是逼迫他們失去興趣和天性。合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的資源,選用適合教學需要的課件,通過現代教學設備進行直觀展示,以生動的形象、鮮明的色彩、動聽的聲音營造情境,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觀感受,縮短學生由閱讀到理解的路徑。而多媒體課件以畫面、聲音呈現的形式,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文本閱讀與動畫欣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而減少學習難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語文教材文本插圖,創設語文教學模式。
利用現代教育資源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雖然其效果比較理想,但受學校多媒體教室的限制,要想每節課都運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困難的?;谶@一難題,我充分利用新課程語文教材的特點,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圖,這些豐富多采的插圖有助于學生直觀輕松地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書上的精美插圖以影印的方式進行簡單加工,并把課文中的關鍵爭囝句以大體字影印突出出來,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話文教學效率。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通過圖片進行導入新課,把課文的小幅插圖進行放大,在關鍵處進行標注,讓學生通過對插圖的感性認識獲得表象,再由表象進行思維。這樣,以圖片為切入點,創設情境,引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在看圖時不知不覺、輕松快樂地完成了學習目標。新教材的設計格式更像是解說辭,圖文并茂,精美別致,圖畫簡化了教材內容,文本精確了教材內容。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把圖文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直觀化,讓學生依圖識字、學文,借圖認知、感悟,憑圖記憶、理解。通過圖文結合,使學生整體感知。如:語文教學中,幫助小學生理解生字詞,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字詞與課文及意義的網絡聯系,卉借助已有的認知經驗,整合多種信息進行理解體味,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學生提示圖與文的內在聯系,將音、形、義整合為一體,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記憶理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教學,它是自主的、探究的,也是合作的,在教師輔導、學生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由圖遷移,互動教學。依圖設計的教學不能孤立地依圖學文,還要通過豐富多采的圖遷移開來,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提高教學效果。
三、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開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愛美、求美是少年兒童的基本心理需求。而現代教學可以藝術地表現出教學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將諸多美的因素滲透到現代教學中去,使孩子們在一個和諧的、充滿美感的教學環境中既獲得知識,又陶冶情操。比如在《繁星》這一活動中,將雪白的天花板作為幕布,調節投
影焦距,讓懸掛在“天空”上的星星時明時暗,不時閃爍。孩子頭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現了半明半暗的星空、無數眨眼的星星,還有飛舞的流螢、閃爍的航標燈,教師隨時稍稍移動畫面,讓孩子產生船在移動、星也在動的感覺。與此同時,播放一段優美的夏夜圓舞曲,在視覺、聽覺交織的立體空間里孩子不僅領略到了一個柔和、靜寂、夢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從散文的意境中體會到了語言美。
在古詩詞教學中,由于古典詩歌具有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有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勢。古詩押韻合轍,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由,說耳動聽,呈現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想把古詩讀出韻味來,也并非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貫穿其間的往往就是“情感”這條看不見的線索。那么在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朗讀體會詩的節奏、詩的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在教學<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詩畫欣賞”。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弦樂,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遠的寫意畫,耳中聽到的是曲調宛轉的古曲,充滿激情的朗誦。此時,詩、書、畫、曲多種美的因素融為一體,既使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大的感染與震撼,也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要努力讀好古
詩的強烈愿望。學生有了讀好古詩的強烈愿望,學生們在練習時都特別認真。一位同學讀完了,其他同學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主動把富己對詩句約理解,用朗讀表達給大家聽。學生們積極地、主動地揣摩著、墨條著詩句。這時,我悄悄地點擊電腦,教室中再次響起舒緩的古曲。驚奇的是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動情地朗誦起來。朗朗的書聲,悠揚的樂聲交融在一起,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動聽。每位同學都在朗誦聲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美,與此同時,朗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大課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已不再適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是當務之急,勢在必得。小學語文新教材內容比較深、比較廣泛,難度也就越大。使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就可以變深為淺,化難為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優勢,通過借助錄音、錄像,動畫等形式,使學生去感知傳統的教學中無法表現的內容,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前,可根據教案精心設計編排一些教學軟件。教學軟件制作雖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前的精心設計和準備卻能極大地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就能立即使學生看到清晰的畫面、逼真的錄像、動聽的音樂?避免教l曜動手操作教具時的手忙腳亂和顧此失彼,從而贏得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所以,耍想運用多媒體手段組織好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新現代學生的需要。
實踐證明:正確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能夠使語文教師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是現代教育中一種極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運用現代化技術資源,能夠營造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出語文教學新的模式,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促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小學生“學”的積極性,起到了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現代教學媒體介入語文課堂教學,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幫助教師培養孩子健康的情感、美感、興趣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