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一代失蹤”的電影《代宗師》,前后籌備13年拍攝又3年,近日才公映。導演王家衛因而被譽為“嚴重拖延癥患者”,他過去在拍攝《東邪西毒》、《春光乍泄》、《重慶森林》時都發生過嚴重拖沓現象。而網絡上流傳的《拖延癥之歌》“字字血淚”地控訴了拖延癥對學習、對生活、對減肥、對工作帶來的毀滅性影響,網友們紛紛表示“中槍”了。這拖延癥究竟是否屬于心理問題?嚴重拖延者是否需要治療呢?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何日輝告訴記者,“拖延癥”是美國一位教授提出的概念,并不是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按他的定義做的調查問卷顯示,90%多的人都有拖延癥。“個人認為,拖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懈怠、惰性現象,現代人壓力大,容易形成矛盾。拖延癥雖影響工作、生活,但不影響社會功能,因而不屬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疇,只是一種現象。”
“拖延癥”這個概念能給大家提個醒,好好分析一下拖延成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拖拉常見的原因如下:
1.工作統籌能力差
有些人拖拖拉拉是因為自己的統籌能力差,不善于利用時間,一會做這個一會做那個,所有事都做不完。“這類人改善的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待做的所有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個序:第一時間處理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再處理緊急但不那么重要的事;接著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最后處理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何日輝建議道。
2.害怕困難
還有的人追求完美,對要做的事情有抗拒心理,害怕一開始做就會面對各種困難,讓自己煩惱,于是選擇逃避,能拖就拖,這就需要調整心態,做足準備。
3.不懂拒絕
還有一種拖延是不懂拒絕造成的。這是性格使然,有些人不懂拒絕又好面子,但自己不一定有能力完成某件事,只能一拖再拖。“這類人過于想獲得他人認同,挽救的招數是不要過度壓抑自己,要多表達自己的感受。
拖延可能是成癮或抑郁的伴隨癥狀
特別提醒:拖延可能是成癮或抑郁的伴隨癥狀
以上是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況。然而,少數人的拖延為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伴隨癥狀,這類就要積極治療。
“成癮(購物成癮、藥物成癮等)是精神障礙之一,它可伴隨拖延癥狀。”何日輝說,成癮的心理成因是緩解壓力,逃避現實,跟拖延有類似之處。成癮者往往很自卑,又在意他人看法,于是更會逃避現實,成癮現象越來越嚴重,同時又很后悔,更郁悶更想逃避現實,更加拖延,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而抑郁癥患者給人的印象是懶惰、老拖延,這種“精神運動遲滯”實際為抑郁癥的癥狀之一,因為抑郁癥患者有心無力,沒動力也沒有能力做事。
(本文來自何日輝博客,博主為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