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泉
摘 要: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使德育工作能適應形勢,能在繼承中求新求實,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本文從工作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談談做好德育工作的思想工作。
關鍵詞:德育;校園文化;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24-01
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何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守信勤奮、自主合作、樂觀進取等良好品德和個性品質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要使德育工作能適應形勢,能在繼承中求新求實,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育為目的,師生共建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校園布局、校內景觀綠化、各類建筑雕塑、環境衛生等。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創造出具有生命靈性、豐厚人文底蘊、和諧優美的環境。荀子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廓使然也?!闭f的就是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大影響。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因此,我們應站在環境育人的高度,重視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和建設。例如:開展師生共同綠化活動,給校園內的老樹制作身份證,身份證上標明樹的種類、科目、年齡,既讓學生鞏固了生物知識,又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經常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生會學會鑒賞美、熱愛美、追求美,得到美的熏陶心靈會受到洗禮,自然而然的去保護環境、熱愛環境,日常行為中的表現就是不亂扔垃圾、不破壞花草樹木,甚至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費一滴水等等。
二、以德育為導向,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最立竿見影、立見成效的的方式。通過校園文化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達到陶冶情操、修正思想的目的。
例如:每個月開展一次“集賢沙龍”師生閱讀活動。 通過對他人人生經歷、名人成功案例、社會現象的剖析以及對各種自然景物的描寫等等,啟迪學生對人生、對社會、對美等的深深思考?!拔囊暂d道”、“文以明道”是自古以來文章的最高追求。 “集賢閱讀”成為學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德育天地。總之,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母親節、教師節到來時,開展“感恩母親”、“感謝教師”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故事會、征文比賽,讓學生學會感恩老師,孝敬父母;勞動節、國慶節到來時,組織文藝演出,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文藝節目,在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的氣氛中體會到成功和快樂。在各種文體娛樂、學術講座、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加強正面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三、以德育為陣地,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
社團是一些有著共同志向的同學自愿組成的群眾性團體。社團成員來自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年級,信息傳播的對象多、速度快、輻射面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和手段。實踐表明,學生會、文學社、青年志愿者組織等在促進學生道德培養的自我教育方面發揮了德育的定向、塑造和矯正作用。有第一課堂和教師無法替代的優勢,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和拓展,能使學生實現知行的統一。例如:公益服務型社團“愛心社”經常開展愛心募捐、義賣等活動,主題就是幫助需要關愛的人群(家庭有困難、身體有疾病的同學),集中學生自己的智慧,匯集學生自己的一切力量給予對方全方位的關心和幫助。很多同學將自己的部分零用錢拿出來做愛心基金,很多同學把自己喜愛的玩具拿出來義賣,學生對社團類學生活動的參與是真誠熱忱的,而于其中所受到的道德熏陶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付出使他們讓自己的仁愛之心得以不斷的充盈而成為足以令自己驕傲一生也足以寶貴一生的財富。
四、以德育為方向,重視校園文化的主陣地建設
校園文化陣地很廣,最為突出的就是“一課”、“一會”、“一儀式”的主陣地地位。我們要對主陣地進行把關和引導,使它們很好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正面宣傳和繁榮校園文化的作用。每周2節的品德與社會課、每周1次的班(團)會與升國旗儀式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品德與社會課的德育作用自不必說。結合各種紀念日、活動月、傳統節日撰寫材料,或者弘揚學校的好人好事、先進典型,用學生感興趣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實事讓學生切實受到教育,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操。每周一次的班會選題要新穎,有創意,學生才感興趣,才能最終受到教育。
如政治類《理性愛國,釣魚島是中國的》;學習類《學習中苦多、樂多?》;理想類《假如我是班長(衛生委員、體育委員等)》;日常生活類《學會做家務》等等。班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能夠培養學生對祖國、對事業、對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心,我們應突出它的主陣地地位,認真組織,做到每次活動都使學生有興趣、有收獲。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學生心態,發揮學生主動性,激發學生內在機制,從細微處著手,不斷地強化、深化,在潛移默化中、在學生的認同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建新.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探析及對策思考[J].教書育人.2010(20).
[2] 汪麥成.如何深化學校德育工作[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02).
[3] 劉立華.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