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了解中職護生對銳器傷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為開展品管圈活動提供依據。
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中職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132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68.9%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的概念,73.4%的護生指導銳器傷的種類,67.4%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的易發環節,59.8%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發生的影響因素,42.4%的護生知道標準預防,45.4%的護生知道安全注射,35.6%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的處理原則,39.3%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的上報流程。
結論:護生對銳器傷認知不足,應加強學校教育、崗前培訓、科學管理、采用品管圈等方法,提高中職護生對銳器傷的認知水平。
銳器傷是一種由醫療利器,如注射器針頭、縫合針、碎玻璃、空安瓿造成的意外傷害,造成皮膚深部組織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皮膚損傷。污染銳器經皮損傷可感染20多種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經血液傳播、對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療困難的疾病。中職護生在藥物抽吸法、肌肉注射法、靜脈輸液法等注射實驗課上以及臨床護理實習期間,由于自身知識、技能的欠缺,加上各方面的壓力,成為銳器傷的高危人群。因此,為了解我校護生銳器傷的認知情況,結合前期教育,有針對性地進行品管圈活動,筆者對2013年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進行銳器傷知識調查,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即將進入醫院實習的132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32份,回收有效問卷13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方法
在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自行設計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問卷。調查內容包括:(1)護生一般資料;(2)護生銳器傷知識:具體包括銳器傷的定義、銳器傷的種類、銳器傷的易發環節、銳器傷發生的影響因素、標準預防、安全注射、銳器傷的處理及上報流程等。調查時間為2013年4月。
2 結果
護生銳器傷知識認知情況[n(%)]
3 討論
3.1護生對銳器傷知識理解深度不夠
從表中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護生對銳器傷有一定了解,68.9%知道銳器傷的概念,25.0%選擇“學習過,但了解不透徹”,67.4%知道銳器傷的易發環節,39.3%知道上報流程等。中職護生現有課程中,只有《護理學基礎》導論部分有一個章節介紹“銳器傷”,并對相關知識做出闡述。雖然醫院感染和職業防護問題已逐漸引起護理教育者的重視,但由于課時或其他因素的限制,護生雖然對銳器傷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不夠,尤其對技能運用時掌握欠佳。雖然我校近年來一直開展職業安全教育,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安全護理要求更高,有學者建議銳器傷等職業暴露的預防要從實際出發,運用管理的方法,科學管理,將護生銳器傷的發生降到最低。
3.2護生對銳器盒的認知不足
1998年,美國一項研究中,將銳器盒的安全特性歸納為功能性、可及性、可視性和適應性4個方面,正確認知銳器盒的安全特性、合理地使用銳器盒,發揮其最大效能,減少銳器傷的發生。本次調查顯示僅有17.5%的護生知道銳器盒安全性能的內涵,而81.2%的護生只是機械地學習教師的做法,而對關于銳器盒的放置位置、更換時間及可視性均不能很好的掌握。結合我校實際,導致護生對銳器盒認知不足的原因可能有:我校銳器盒設備有限,只有教師示教時才準備銳器盒;課程中,雖介紹過銳器盒相關知識,但未重點講述等。這些使得護生對銳器盒的認知不夠完善,不能正確規范地使用銳器盒。另外,有些護生對銳器傷的危害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
3.3護生對安全注射認知不足
安全注射是指對接受注射者無害、使實施注射操作的醫護人員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害、注射后的廢棄物不對環境和他人造成危害。本調查顯示,只有35.6%的護生能完全掌握銳器傷的處理辦法,39.3%的護生知道銳器傷的上報流程,有45.4%的知道安全注射等。有研究顯示,缺乏知識導致錯誤的認知,錯誤的認知行為具有負性影響。因此,科學管理、規范操作、標準預防,可以有效降低銳器傷的發生。
因此,我校在原有開展職業安全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學校教育、崗前培訓、品管圈活動等措施,不斷帶動全校教師、學生對銳器傷的認識,做到安全注射、標準預防,保障護生在校期間和實習期間的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鄧利平,江蘭英.手術部醫務人員銳器傷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5):688-689.
[3]王愛霞,王曉花.實習護生針刺傷后處理情況及防護知識的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23-125.
[4]陳瑩.開展護生職業安全教育減少銳器傷發生的體會[J].護理學報,2011,18(7):2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