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仁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多媒體技術廣泛地運用于中學物理教學,但由于廣大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對多媒體技術運用還不夠熟練,在將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物理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11-01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好的力量是巨大的。微機系統能將數字、圖片等直觀地展現出來,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受的形象,以此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能把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從而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熟悉活動中去。從而產生無限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愛好因素和藝術魅力,如在講解“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章節時,利用Flash課件,使學生能夠聽到水流聲,能夠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巨大的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而發電的情景,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愛好,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而多媒體教學設計能夠提供文本、圖形圖象、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夠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氛圍,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異、自豪,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布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較好地實現了上述要求。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控制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知識面更廣。學生們在這些動感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輕易領會和把握,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教學進度的加快,為學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大大加快教學進度,從而節約大量時間。對于少數學生不能及時弄懂的內容可以反復播放,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全部學生答案迅速收集統計,及時分析教學效果,從而調整教學的節奏和進程,及時反饋,使教學的調控合理化,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研究的基礎,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學,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不可能每個實驗必做,如豎直彈簧振子在振動過程中不僅運動學量發生變化,動力學量也發生變化,同時還伴隨著振子動能以及彈性勢能的變化,復雜的變化過程學生不知從何入手,利用幾何畫板設計成課件,這些量就會直接反映出來,并找出警戒線同自由長度位置重合時,木塊所受支持力為零。這處情境會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并理解此時木塊處于脫離與不脫離木塊的臨界狀態。對某些演示實驗在課堂進行效果不是很明顯,如用天平測固體液體的質量、牛頓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實驗室進行,其他諸如安全用電等物理性質的示范性實驗,則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輔助。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可合理控制教學節奏,使教學過程能夠按照預設的思路進行,全面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育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重視。多媒體教學主要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或是用flash軟件制作的動畫。在幻燈片的制作中,一張幻燈片的容量有限,一般都會把圖片和文字分開,給學生播放時,學生往往看到圖就看不到文字小結,要求學生做筆記的話就要在圖片和文字之間進行切換,這既不便于學生做筆記,又不便于學生進行圖文結合的記憶。此外多媒體教具需電腦、投影機,要用到電,而隨著用電量的增加,電力負荷越來越大,超過負荷就要斷電。我們一些老師習慣了用多媒體教學,每節課都設計好多媒體教學方法,教案也寫在電腦上,一旦遇到停電或者機器故障時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我們平時備課除了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之外,也應該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備而無患。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在教學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業務進修,提高電腦操作技能,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作好最充分的課前準備,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育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作為一項新領域,具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只要我們用辨證的思想,通過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導,正確地運用教育技術,就能加大步伐推動新課改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