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平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成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在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并實現語文素養的提高,讀無疑是語文閱讀教學最直接有效方法。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82-01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感受文本、理解生活、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成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在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從而實現語文素養的提高?讀無疑是語文閱讀教學最直接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等等古語都告訴我們讀在閱讀中的重要性,因而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強化讀的作用。正如當代語文教育家張志公所言:“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
一、指導初讀——整體感知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突出其主導地位,教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效果。因此,在沒有講解課文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整體感知——初讀。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邊讀邊想。想什么呢?這要根據文體的特點來決定。一般看開頭和標題很快就能辨別是什么文體。然后頭腦里迅速調出相關的文體知識,按文體的規律邊讀邊想。如閱讀議論文可以邊讀邊想作者的觀點和主張是什么、題目是否表現中心論點、證明論點的根據是什么、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全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是如何論證的、論證的過程是怎樣的等等。如《周公誡子》,可以邊讀邊想周公為什么要“誡子”?他是如何“誡子”的?想象周公如此“誡子”會有什么效果?
二、指導細讀——抓住關鍵句
即是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地研讀。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突出情景抓重點,理解關鍵句、段、章,不同文體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側重。如記敘文在細讀的主要要抓住畫龍點句和語言比較優美的句子;議論文抓論點句、首括句和分析句。學生務必自己讀得懂,一次讀不懂,從頭至尾,再讀一遍,并反復參照教學要求的幾點加以鉆研,緊扣著導讀提示,衡量自己掌握的程度。然后再看看課后“思考和練習題”。我們能掌握哪幾點,深刻不深刻,準確不準確,并做上不同的符號,最后在教師指導中,教師擇題提問,檢查學生閱讀效果,好的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不全對的給予鼓勵和誘導。
三、指導精讀——重點文段及典型細節
指導精讀時,可擇重要文段,議論文精讀部分是論證生動有力的道理和事實,要理解是怎么論證的,分析論證的準確和語言氣勢幾個方面的邏輯性,有沒有充分論證中心論點;記敘文精讀時,不但要明確記敘幾個要素是怎么樣表現的,還要抓住事件的典型意義,它對表現人物的作用。《孔乙己》中的動作細節描寫也很多,而讓人過目難忘的莫過于下面兩個細節:“排出九文大錢”和“從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排”,既能表現出孔乙己暗示自己是規矩人,不少酒店酒錢的得意,又能表現出對短衣幫的恥。“摸”,不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時的經濟處境,同時也表明了孔乙己沮喪的內心世界。同學們通過研讀、精讀,自然就理解這些細節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精讀時,一些文段還要求能背誦和默寫,對牢記掌握和聯系寫作都有相當大的意義。
四、指導重讀
講授過后要指導學生反復重讀,既可以起到鞏固的效果,也可使學生把學到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使上下課文相互銜接。同一個單元的文章,作者的寫法、運用的語言藝術和表現主題的手法總是不同的,可指導學生對照比較,指出各篇課文之間的異同點,以形成系統、完整的單元知識網絡。另外,每個單元中有必講課,自讀課和課外自讀課三類課文,我們以突破必講課,輔以自讀課,放開課外自讀課的原則,讓學生自己能以自講課為主導、統帥其余課文,兼及課外課的閱讀習慣,放手由學生去自讀課外課文。
五、指導講讀、練讀
課堂教學,切忌以講代練。閱讀只是一種能力,不是一項知識,閱讀理解才能獲得知識。教師的“講讀課”,既有教師的“講”,也有教師的“讀”。教師的“讀”,對學生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學生的“讀”,也是一種“練”,不但練朗讀技能、也練口才,所以講讀課,也要充分給學生“讀”的機會。即是“練”的機會。如果教師備課只在“講”字上下功夫,很少在“練”字上動腦筋、花氣力,一堂課老是條分縷析,務求詳盡深透,而組織學生訓練的時間卻安排得很少,就像趕鴨子上田,講讀課就成了單一式的“講聽課”。以講代讀,重講輕練的課堂教學即使講得神采飛揚,學生聽得也全神貫注,也不算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雖不敢說是教學失敗,起碼也不能說是成功。如教學朱自清的《春》的課文,如果師生點讀練讀的雙邊活動處理得好,“春”的五幅畫面,不但展現在學生心中,也會展現在課堂上。五幅圖中,“春雨圖”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得到啟迪,而“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迎喜圖”則應該設計各種類型的訓練題,并輔導學生各種分析方法,讓學生對照課文點出來;也可以設計一些填空的句子,讓學生填上最恰當的詞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作者用詞之美;還要讓學生理解寫春風是用怎樣的方法寫,分別找出寫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的句子。這樣,學生既動腦,又動口、動手的做法,就形成了講讀結合,講練結合之美,能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當然,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靈活的,但是,根據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抓好了以上幾個環節。閱讀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興無.改進高中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才智,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