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實習記者 于 洋
煤炭使用量快速增長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是煤炭利用技術的落后。

曹湘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曹湘洪觀點集錦
治理大氣污染,決不能不顧天然氣供應能力,盲目推行以氣代煤,要積極發展煤炭清潔利用。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過程清潔,要發展煤制氫和煉油過程結合的加氫型煉油工藝。
對于煉化企業,政府及環保部門應管住的是其排放,而不是限制其使用煤炭。
京津冀、長三角等地持續遭遇的霧霾天氣,令各地政府迅速落實國務院提出的治理大氣污染總體目標,一場“治霾行動”正在全國多地上演。但在此過程中,部分地方盲目提出以氣代煤壓減煤炭使用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今年“兩會”上從行業角度提出“治理大氣污染不能簡單限制煤炭使用而要大力支持煤炭清潔利用”提案。借此機會,記者就石油石化企業該如何合理使用煤炭等問題,對曹湘洪院士進行了專訪。
中國石油石化:曹院士,您好。您為什么提出,治理大氣污染不能簡單限制煤炭使用而要大力支持煤炭清潔利用?
曹湘洪:通過改變能源消費結構來治理霧霾,用清潔的天然氣來替代煤炭,要根據我國資源狀況來逐步推進。我國是富煤、少氣、缺油的國家,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也仍將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目前看來,天然氣是最清潔的化石能源。我國能源生產企業正在加大投入爭取找到更多的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并增加天然氣的產量,也在努力通過各陸路和水路擴大天然氣的進口量。根據我們能從國內外獲取的天然氣資源量,提出壓減煤炭的使用數量是合理的,但決不能不顧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和從國內外市場獲得天然氣的能力,盲目提出壓減煤炭使用量。
煤炭使用量的快速增長,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在于煤炭利用技術的落后。煤氣化制取合成氣凈化后再做燃料或化工原料利用能大幅度減少污染物排放,但投資成本高與資金籌集難的障礙也限制了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從我國煤炭使用的實際情況看,大型企業使用煤炭造成的污染采用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是可以治理的,而約占全國煤炭消費量20%的分散使用的煤炭造成的污染較難治理。治理我國用煤造成的污染應從系統工程原理出發,一要減少分散使用的煤炭量,改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二要要求集中使用煤炭的企業淘汰落后用煤方式,采用煤炭清潔利用技術。
所以在我的提案中,建議國家能源局、國家環保部制定并發布符合國情的、有效改善用煤污染的煤炭使用政策。第一,根據目前國內外已成功的工業化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制定嚴格合理的煤炭使用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加大用煤污染治理力度。第二,支持企業采用先進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的煤炭利用方式,只要能達到新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就不限制企業使用煤炭。第三,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氣資源加快散燒煤的燃料結構調整。
中國石油石化:您剛才提到分散使用的煤炭用量造成的污染很難治理,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曹湘洪:我國有很大一部分民眾日常生活用的燃料、取暖燃料及小型企業用的燃料是煤炭。這部分煤炭分散燃燒產生的煤煙污染,是無法治理的。而集中使用的煤炭,煤氣化氣體凈化后再作燃料利用,采用目前先進的硫回收技術,硫的回收率可以達到99.85%,即SO2的排放可以減少99.85%。因此,散燒煤改用天然氣或液化氣是最好的選擇。天然氣還可以用于汽車燃料,有利于改善汽車尾氣污染。在天然氣、液化氣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從改善大氣環境的角度首先要考慮利用天然氣、液化氣改善民用燃料的結構。
中國石油石化:近幾年,我國石油、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我國富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情況下,怎樣才能融合三者實現最大利益化?
曹湘洪:煉化企業用天然氣、液化氣或油制氫做燃料有利于提高煉化企業的清潔化程度。但我國可以從國內外獲取的天然氣資源不可能迅速增長;液化氣主要來自寶貴的石油資源,我國石油供不足需的矛盾也很突出;將有限的天然氣、液化氣資源用于改善民用燃料的結構或用天然氣做車用燃料的環境效益更顯著。
煤制氫和石油加工過程結合,十分有利于提高原油利用效率和煉油過程的清潔化水平。經測算,目前我國1.1億噸/年渣油焦化加工能力淘汰55%,改造成渣油加氫處理,氫氣由煤制氫供應,每年耗1510萬噸標煤,可以增產1360萬噸汽柴油和200萬噸液化石油汽,相當于發現了一個年產2000萬噸原油的大油田。渣油焦化過程中,氣、水、固廢污染物排放比較大,石油焦利用過程污染也大,遠比不上渣油加氫處理清潔,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煤氣化制氫或煤氣化制合成氣做燃料是一種煤炭清潔利用工藝。已經運行的裝置表明,和傳統的煤炭利用技術相比三廢排放大幅度降低,廢氣排放基本上可以達到天然氣、液化氣制氫或做燃料的水平,廢水接近零排放,廢渣可以用于建筑或修路材料。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發展煤制氫、煤制合成氣做燃料,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是一種符合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合理選擇。
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快速上升,國產石油供不足需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石油資源的利用效率顯得越來越重要。發展過程清潔、環境友好的加氫型石油加工工藝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
過去十多年,我國煉油企業加工的原油越來越重,為此大力發展原油深加工。但為了節省投資,渣油加工基本采用的是脫碳型的延遲焦化工藝。目前,我國延遲焦化加工能力已超過1.1億噸,延遲焦化約使30%的可以轉化成汽柴油及液化氣等輕質產品的渣油變成了石油焦。同時,焦化過程和石油焦使用過程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
今后我國應逐步適當淘汰渣油焦化能力,發展渣油加氫。調整煉油工業結構,發展包括渣油加氫的加氫型煉油工藝需要大量使用氫氣。而煤制氫在我國是最佳的選擇,而且可以實現煤的清潔利用。煉油化工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盡管大力采取節能措施但總是要消耗數量可觀的燃料。近年來,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為了改善大氣環境,出臺了一些具體措施,不少地方政府明確禁止或限制煉化企業使用煤炭。在禁止或限制用煤的情況下,煉化企業只能選用天然氣、液化氣或油做制氫原料或燃料。
我國相關部門應正式發文支持煉油化工企業發展煤制氫、煤制合成氣做燃料,限制新增并逐步淘汰一批渣油焦化能力差的企業,提高渣油加工深度。要迅速糾正地方政府不問煤炭利用的技術選擇,簡單片面的限制煉油化工企業使用煤炭的做法。
中國石油石化:從煉化環節看,您認為企業應該如何通過調整來更加實現環保目的。這其中,企業將面臨哪些困難?
曹湘洪:我認為,煉油企業應該從環境友好、資源節約角度,在重油深加工上做好文章。過去十幾年,我國重油加工基本是脫碳技術路線,即焦化。石油中的高硫石油焦利用過程中,容易產生環保問題,造成的污染比較嚴重。因此,應大力提倡發展加氫型的渣油加工工藝。有人建議以煤代油,我支持適度發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油,但我認為淘汰渣油加工是最有效的以煤代油的方式。煉油企業下決心淘汰渣油,結構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雖然環境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比較高,但渣油加氫的成本投資較高。此外,加氫需要氫源,目前很多地方因限制煤炭的使用而改用天然氣制氫,但天然氣制氫成本很高,也很難保證穩定供應,煉油企業經濟效益受到影響,生產穩定受威脅,這就抑制企業發展渣油加氫的積極性。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支持煉油企業的煤制氫,將煉煤加工和石油加工進行更好的組合。
限煤不能采取一刀切做法。對煉化企業而言,政府要管住的是三廢排放,不是限制煤炭使用。應該提倡企業清潔用煤。相關部門也要從國家政策方面支持煉油石化企業發展煤制氫,進一步發展重油加氫的深加工工藝,來進一步提高石油資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