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長建
【關鍵詞】民間體育游戲 體育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3A-
0045-02
優(yōu)秀的民間體育游戲簡單好玩,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特別受到學生們的喜愛。近年來,筆者嘗試將民間體育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民間體育游戲進入體育課堂的意義
大部分民間體育游戲簡單、趣味性強,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并且這些民間體育游戲有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的成長。
(一)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有的民間體育游戲要求玩的人反應迅速,通過跑、跳、投等動作完成活動,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致,也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如果經常參加民間體育游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心肺功能的發(fā)展,有利于提高身體的協調性、靈敏度、彈跳力等。如“跳大海”“丟沙包”游戲需要通過走、跑、跳等動作完成,這對身體肌肉的活動具有促進作用,而“打彈子”游戲可以鍛煉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協調度。
(二)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民間體育游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安全、輕松、活潑的活動載體,在玩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面臨失敗的可能,但成功的機會對于每個學生來說也是平等的,這對鍛煉學生的受挫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玩游戲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失敗,也可以感受成功,不同的情感體驗,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面對競爭,增加對體育的興趣,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收集民間體育游戲的途徑
(一)教師主動收集民間體育游戲
民間體育游戲產生于民間,因此,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到民族特色濃厚的鄉(xiāng)村,挖掘民間體育游戲素材。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外出采風,有的老師在親眼目睹了學生玩民間體育游戲“踢毽子”后,覺得很有趣,隨后積極地請教當地學生講解“踢毽子”的玩法,以及如何利用香蕉樹葉等材料制作“毽子”。此外,我們還經常對研究民間文化的專家、民間藝人進行訪問,搜集民間體育游戲。比如,“抽陀螺”是一種民間體育游戲,但是很多老師不會做陀螺,為此,我們請教民間藝人示范制作陀螺的方法,講解制作陀螺的技巧,如在陀螺的底部加一顆鐵釘,能夠使陀螺在旋轉時減少摩擦。
(二)請學生收集民間體育游戲
學生的學習容易受到興趣和內在需求的驅使,因此,在認知活動中,當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是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學生就會調動思維去探索、去發(fā)現、去嘗試。我們的做法是:首先,鼓勵學生通過請教長輩、小伙伴的途徑搜集民間體育游戲。在完成搜集活動后,教師召開學生座談會,請學生將收集的民間體育游戲一一列出,如有“踢石子”“電桿”“踩高蹺”“指星星”“我們都是木頭人”等。其次,整理學生收集的民間體育游戲,請學生示范,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了解學生對哪些民間體育游戲感興趣,進而對學生喜愛的民間體育游戲進行改編,完善游戲步驟和游戲規(guī)則。
(三)發(fā)動學生家長收集民間體育游戲
在收集民間體育游戲過程中,學校要對學生家長發(fā)放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你知道哪些民間體育游戲?你玩過哪些民間體育游戲?你支持體育課開展民間體育游戲嗎?你的孩子會玩哪些民間體育游戲?請對學校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從問卷調查統計結果來看,學生家長了解的民間體育游戲多達幾十個,如“跳大海”“拋石子”“跳稻草繩”“擠墻壁”等,大部分家長都支持學校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
三、民間體育游戲進入體育課堂的實踐
(一)實施前的準備
1.對民間體育游戲進行篩選。教師在搜集民間體育游戲素材后,要嚴格按照“是否符合學校辦學方向,是否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標準進行篩選,力求選出符合時代精神、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安全性較強的民間體育游戲,并將其引入體育課堂,也可以對這些民間體育游戲進行改編,使其更符合學生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
2.對民間體育游戲進行“教材化”處理。為了使民間體育游戲更貼近體育課堂教學實際,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師要在保持民間體育游戲風格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教材化”改編與創(chuàng)新。做法是:首先,對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進行適當地拓展。比如,玩“滾鐵環(huán)”游戲,如果僅在平地上滾來滾去,學生很快就會沒有興致,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兩塊踏跳板構建一座“斷橋”,或者插幾根標槍作為“森林”,讓學生體驗上坡、下坡以及以不同的速度進行滾鐵環(huán)的感覺,提高學生玩游戲的興趣。其次,將民間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比如,耐力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但它又是一個簡單重復的活動,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疲勞,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民間體育游戲“滾鐵環(huán)”與耐力跑相結合,在玩游戲時設計各種障礙,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樂,樂中學。經過篩選、改編后的民間體育游戲,需要進行合理的分類,如分為奔跑類、投擲類、跳躍類等,并將它們匯編成民間體育特色教材,使民間體育游戲進入課堂變得有規(guī)可循、有理可依。
3.自制體育器材。將民間體育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需要很多不同的體育器材,因此,教師需要收集一些廢舊的器材,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制作。以玩“滾鐵環(huán)”游戲為例,我們先后收集了很多廢舊的鐵環(huán)和塑料環(huán),甚至還有自行車的舊鋼圈,在鋼圈上涂抹不同的顏色,從而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學生在自制民間體育游戲器材過程中,提高了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
(二)實施過程
1.做好“備課”工作。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學生的人數、年齡、心理素質、體質等,有針對性地選擇民間體育游戲項目,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充分熟悉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掌握游戲的玩法,制定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還要預測學生在玩游戲過程中的生成情況,做好解決問題的措施。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合理的組織方式。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能夠使民間體育游戲開展得更加順暢,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做法是:①根據游戲內容選擇組織形式。比如:“貼燒餅”游戲可以全班學生一起參與,便于教師管理;“騎馬打架”游戲只能3人作為一個小組,兩個小組之間開展游戲活動。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游戲組織形式。比如:女同學自由組合玩“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戲;男生自由組合可以玩“斗雞”“滾鐵環(huán)”“抽陀螺”等游戲。③根據學生的能力決定游戲的組織形式。可以將男生、女生進行分組,也可以按照學生能力的強弱進行混合分組。比如,在玩障礙類游戲時,教師按照學生能力的強弱進行混合分組,能力強的可以把障礙難度設置得高一點,能力弱的可以把障礙難度設置得低一點。
2.講解示范。教師形象地講解有利于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因此,教師在講解游戲的玩法時需要靠近游戲場地,整理學生隊形,結合場地、器材進行講解。教師在講解復雜的民間體育游戲時要先講重點,也可以在玩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步驟進行補充說明。此外,教師可以請一些對游戲較為熟悉的學生進行示范,教師及時地進行指導和提醒,對可能引發(fā)事故的錯誤動作及時進行糾正。
3.組織實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民間體育游戲引入課堂,首先要注意引入民間體育游戲的時間。比如,“斗雞”“搖小船”“木頭人”等民間體育游戲簡單、有趣,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伊始或教學結束時將其融入體育教學中。有的民間體育游戲適合穿插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比如,在障礙跑中可以引入“跳房子”“踩高蹺”等游戲。有的民間體育游戲技術難度較大或運動量較大,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此時教師要給予鼓勵或再次示范,必要時降低動作難度要求。將民間體育游戲引入體育課堂教學,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并對反饋信息進行及時、準確地分析和判斷,在必要時對活動的形式、方法、規(guī)則進行適當地修改和調整。
4.進行科學地評價。為了全面、準確地反饋教學信息,為今后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教學積累經驗,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教學結束后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首先,明確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應當依據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原則設定,具體要素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恰當,組織方式是否科學,學生的體育水平、心理素質是否得到了提升。其次,合理運用評價方法。教師根據“誰來評價”和“評價什么”兩個要素,結合實際教學,可以采用4種評價方法:①教師對學生的“學”進行評價。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量化評價比較困難,因此,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應從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5個方面進行評價。比如,在完成了“貼燒餅”活動后,教師可以從學生動作的靈敏度、奔跑能力、活躍程度進行點評,指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引導“犯規(guī)”的學生糾正錯誤的動作。②教師對自己的教進行自評。課后,教師要對自己的備課、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比如,在玩“貼燒餅”活動中,筆者通過自評的方式發(fā)現,有的學生在被“抓”住后馬上就去“抓”對方,對方同時也用這樣的辦法進行反擊,這樣循環(huán)反復,原本的集體活動變成了學生的“獨角戲”。為此,筆者重新制定了活動規(guī)則,規(guī)定“抓”與“被抓”的同學不能互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③學生對老師的教進行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多發(fā)問、多提建議。比如,在完成“貼燒餅”活動后,有的學生認為,在活動中前后站立的隊形容易變成錯落狀,提議將活動的隊形改為“前蹲后立”。根據學生的建議,重新排列的隊形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便于管理。④學生自評與互評。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請學生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想法以及對玩游戲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
將民間體育游戲引入體育課堂教學,應遵循“古為今用,舊法新玩”的原則,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從而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