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關鍵詞】體育 主題單元 游戲層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A-
0128-01
主題單元的游戲層次構建就是依據體育課程設置,以學生運動技能的規律為前提,以游戲作為主題的構建方式。體育教師只有在主題單元目標統領下,對游戲進行有序的層次設計,才能使游戲在整個主題教學中有持久的動力。
一、構建動作要領的層次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任何一種系統動作的教學都不可能僅僅從單個技術動作入手,而要與整體動作進行系統的有機聯系,從而實現對整體動作的感知和把握。以球類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分解動作放置于一個主題游戲之中,在整體動作到分解動作、分解動作到系統動作的不斷輪回中邊學習邊運用,提升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這種游戲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背景掌握——讓學生建立對游戲的基本感知,建構主題游戲的意義,建立主題游戲的背景;要領體驗——在動作技能傳授、教學和鞏固的不同階段,將技能學習與不斷發展變化的游戲融合起來;動作運用——充分運用動作技巧的層次性,讓學生感知動作技能的實效。
例如,在教學籃球的運球和傳球主題單元時,筆者依據手球與籃球之間動作要領的相似特點,設置了“手球的運球和傳球”的主題單元,將手球的技術動作作為籃球動作要領的輔助目標。而手球中可以持球走三步的規則,為學生掌握籃球的運球要領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在這個案例中,背景的構建為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條件,催發了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而在動作傳授階段,教師則充分利用游戲中主題游戲內容中手球的動作要領向籃球動作教學過渡;而在動作操作上,則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空間和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運用自己習得的動作要領,形成動作技能。
二、構建主體參與的層次性
游戲中的學生不僅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應該是擁有自主意識的生命主動體,要能在主題游戲營造的“解決問題、主動娛樂”的情境中經歷從低級的重復向高級的過渡。這個過程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工具性自主——學生在整個主題游戲中雖然擁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但這種自主意識是在教師布置的任務中逼迫出的意識自覺,是處于低級層面;二是適應性自主——主題單元游戲中目標的構建和達成雖然是學生在一定自主意識層面中完成的,但學生只會利用有利因素,排斥無利因素,即便有著自己的設定目標,但這意味著一旦無法完成目標就是失敗;三是創造性自主——在這一自主性下,學生不僅擁有構建自主目標的權利和自由,更能依據具體因素適時而靈動地調整自我因素,為失敗預留相應的空間。
為了配合排球教學的相關內容,筆者在低年級中設置了“炸碉堡”的游戲。游戲將學生分為兩方,學生在各自場地的椅子上擺放排球作為“碉堡”,進攻方要打掉椅子上的“碉堡”,而防守方則要共同努力防止“碉堡”被炸,并迅速轉變成為進攻方。在這個主題單元游戲中,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動作要領,比如移動擋接球和傳球;而在適應性自主階段,教師將“碉堡”設置遠近距離,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自主選擇防守方式,并在傳球配合中提升動作能力,體驗游戲的快樂;在創造性自主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不改變規則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意識,享受體育課的愉悅感受。
三、構建意識結構的層次性
任何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活動能否達成協調一致,決定于人自身的心理系統、動力系統和生理系統是否協調發展。而主題單元式發展是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完善心理結構的重要途徑。在主題單元教學中,筆者同樣劃分了三個層次:一是遭遇問題階段——在新問題創設中,師生共同分析問題,明確游戲行動的目的性;二是學習控制階段——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中面對種種失敗與挫折,繼而在反復的練習中得到完善;三是解決適應階段——在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通過變革游戲接受全新的挑戰,檢驗動作技能,形成新能力,在解決適應中完善心理結構。
例如,在四年級障礙跑教學中,游戲主題在不同的層次階段有著不同的價值任務。筆者首先以“鱷魚爬”的方式調整學生積極面對挑戰,在游戲中訓練身體重心的控制以及動作移動的速度、協調能力;接著讓學生在鉆、跨、跳的組合下向更高難度挑戰。學生在難度增加的過程中克服自身的畏懼心理,獲取障礙跑的技能。經過這一系列的游戲單元訓練,學生繼續進行了障礙跑的創新組合,完成了由以自身訴求為基礎的心理動力向創造為核心的心理系統的飛躍與升華。
總之,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能夠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更是輔助學生掌握相關動作要領的推動器。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