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軍
摘 要:游戲教學是指圍繞教學目標,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游戲的設計和在課堂實際運用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游戲;運用;設計;課堂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須是有趣的。)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游戲則是激發學習興趣最好的方式之一。因此,要想讓游戲在英語課堂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發揮應有的價值。筆者認為在游戲設計環節中需遵循三條原則;游戲呈現過程需做到四點注意。
一、游戲設計環節需遵循的三條原則
1.游戲的安排要有目的性,任務明確
游戲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沒有教學目標的游戲是沒有教學價值的,不能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吸引學生注意力而游戲。要精心設計游戲,安排合理的游戲情境。游戲在精,而不在多,游戲要有一定的意義。比如,在采用“擊鼓傳花”的游戲時,游戲緊張、刺激,學生很喜歡,強烈要求多玩幾次。但很多學生只關心“花落誰手”,而忽略了應該學的內容,而且對重點知識的學習毫無促進作用。為了改進這一現象,我們不妨設計“找物品”活動,先讓學生指揮老師走正確路線找到物品,再讓他們分組指揮同伴去找,看誰能又快又準地找到物品。這樣在游戲中,學生能正確運用句子進行實踐活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目的。
2.游戲活動要體現全體性
教育要面向主體,因材施教,在設計游戲的時候不能只為了某種程度的學生而準備,要讓每個學生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成為游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比如,在教師提問或者開展游戲時,很多學生都怕說錯,不敢參與其中。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小記者采訪”的形式,讓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向其他學生采訪,進而讓他們每個人采訪或者被采訪。在角色扮演時,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安排不同難度的角色;還有“接龍”游戲,可以大范圍地讓學生進行游戲,這些都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這些集體游戲每個學生都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學生要么輪流提問,要么有機會猜,要么分組積極搶讀,全員參與到游戲中,充分體現游戲的主體是全體學生。老師組織游戲時,不要被游戲的熱鬧表象所迷惑,不管是集體游戲還是小組游戲,不應讓小部分學生做主角、大部分學生作配角,而要讓每個學生“動”起來,每個學生有事可做,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
3.游戲形式要多樣,內容要有新意
小學生都是愛玩愛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再有趣的游戲玩過幾次后他們難免喪失興趣,所以在玩游戲中得經常變換花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設計新游戲,不斷翻新游戲。如,在學習單詞時,單純跟讀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這時候可以采取我大聲讀你小聲讀或是相反;我讀你聽,我聽你讀;我做動作你說句子,你做動作我說句子等方式;也可以把句子改為歌曲或歌謠,套上學生熟悉的旋律進行操練,既好玩又降低了學習難度。總之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可以運用豐富的游戲手段來進行練習。
二、游戲呈現時應注意的事項
好游戲的構思只是在課堂教學成功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如何將游戲與課堂實際相結合,將游戲在課堂教學上完美呈現,需要教師注意以下幾點。
1.組織工作有條不紊,活而不亂
小學生天性愛玩,具有爭強好勝,容易激動的特點,有些學生做起游戲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會高聲喊叫,因此在游戲開始時就要講清游戲規則、紀律、要求,如果是競賽性的游戲,一定要說清楚贏了會有什么獎勵,輸了會有什么懲罰。必要時可以加幾句簡單的漢語講解,游戲規則不宜復雜,而應簡單易懂,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教師可以先提供示范,示范的過程也可以請學生幫忙。然后讓部分學生嘗試玩游戲,最后才是全體學生參與。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和提供幫助給需要的學生,這樣既可以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教學,也可以監督學生,以便有效地控制課堂紀律。
2.在游戲過程中進行適當評價
在游戲時有的學生表現得很好,有的學生可能無法完成游戲,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并鼓勵他們繼續參與,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易發揮,更容易完成原本以為很難的任務。對于完成不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協助,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堅持完成游戲;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懲罰(比如背幾個單詞、說兩句英語等)。同時也可以給課堂增加趣味性。游戲結束時,讓每個參與游戲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完成游戲的滿足感,并對下一次游戲產生期待。
3.游戲時間的有效控制
游戲大多是在教學環節中按照先后順序安排設計好的,時間安排不當也會影響課堂其他環節的安排,所以教師要把每個游戲安排在最佳時機,以便收到實效。所以,一個成功的游戲在一堂課中適時地成功開展,能起到催化劑和調味劑的作用,它能使課堂更輕松、更活躍,為整堂課增色不少。
4.游戲后要注意總結
課堂游戲結束后一定要總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復習知識點,了解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確定在以后的鞏固練習中需要進一步強調的地方。另外,教師還要總結游戲操作成功的訣竅,或失敗的教訓,為以后完善游戲積累經驗。
小學生多處在6~12歲這樣的年齡段,這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上還沒有以自我需求為目標,也沒有學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作為英語教師要因勢利導,創造需求,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教學工作變成學生全面發展的源泉。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組織.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英語[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王鵬娟.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上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