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秀碧
摘 要: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來自社會更多的愛護和關注。介紹了三元區留守兒童的實際狀況,就如何發動社會力量開展幫扶提出探討,并針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關愛;教育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力進城務工的增多,農村留守兒童也相應增加,形成了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據統計全區留守兒童有863人,其中市區571人,鄉鎮學校292人,約占全區學生數的19%。近年來,三元區針對以上情況,采取有力措施,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積極創新工作理念,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對“留守學生”的關愛力度,營造了全社會關注留守學生的良好氛圍,促進了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發動社會力量開展特色幫扶行動
1.成立領導組織
三元區政府成立關愛未成年人領導小組,教育局主要領導任組長,主管督導室副主任任副組長,教育室各股室、各學校負責人為成員。同時結合“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依托各網格對各未成年人形成全覆蓋。
2.建立長效機制
學校建立各未成年人花名冊,將每一個未成年人信息,如,未成年人姓名、所在學校、父母姓名、聯系電話、家庭住址、聯系三級網格長等逐項納入臺賬,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方便未成年人管理,提供服務。各鄉鎮(街道)出臺學生獎勵救助政策,對家庭貧困學生進行救助,對考入高中、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
3.搭建活動平臺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社會各界關心、關愛特殊群體未成年人搭建平臺。如,學校建立互助活動成立“成長導師制”,開展“千師訪萬家”活動,“大手牽小手”“彩虹橋”志愿者幫教活動、開展“愛心媽媽”志愿者活動、捐款、捐書、資助學費等形式,積極開展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暑假利用各村、各社區文化大院為留守兒童提供服務,保障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快樂安全。
4.建立保障機制
實施關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計劃。據統計,我區13所小學就近或相對就近安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到公辦中小學就讀4326人,全區6所初中校共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748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率達100%。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通過“三優先”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建立留守兒童應急機制,形成家校社一體的關愛網絡。
二、完善基礎設施,保證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1.不斷完善寄宿生宿舍建設
投入1400余萬元新建中村中心小學宿舍、食堂,莘口中心小學食堂、星橋中心小學宿舍、莘口中學宿舍及食堂。今年7~8月份星橋中學食堂改造、維修中村小學廚房、巖前中心小學食堂改造投入大約33.5萬元,目前兩所學校經三元區衛生部門審核為A級達標食堂,為農村寄宿生學習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
2.加快“三房五室”設施建設
目前各校衛生室添置必要的醫療設備和常用藥品,洗衣機、電視機、電腦、開水機等設備全部配齊,確保正常使用;心理健康咨詢室、活動室、閱覽室、親情室全部對學生開放,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購置了電腦、電視機、飲水機、洗衣機等設施設備,充實了學校“三房五室”,鄉村少年宮建設投入21.461萬元。
3.組織開展冷暖工程捐助活動
在轄區范圍內發動區直機關、各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各鄉鎮街道行政村共同捐資助學,目前已捐助16萬元,統一購買1000套三件套的床上用品幫助解決農村寄宿生床上用品,市贈送88臺電風扇等設施,全部發放到各校,保證每個宿舍有2臺電風扇。
4.落實“兩免一補”“早餐工程”等惠民政策
三元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共7所(其中并入三中1所)2013年春季寄宿學生1374人(小學716人、初中658人)。寄宿生補助生活費資金省級37.3萬元,區級配套23.51萬元,資金全部到位。食堂外聘人員51人,區財政每年安排的聘用人員工資(不含從學校正常辦學經費開支經費)58.36萬元。
5.開設農村寄宿生周末班車
政府與公交公司簽訂協議,政府每年補助25萬元,定期定時接送學生上下學確保學生安全,為學生上學提供便利條件。
6.推進少年宮建設
學校少年宮項目整合利用學?,F有的活動場所和教育資源,添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和電子琴、腰鼓、鼓號、乒乓球桌等活動器材,使少年宮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周四、周六和寒暑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建立親情室,讓留守兒童與家長建立感情匯報學習成績。開設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解疑困惑問題,較好地進行心理疏導。開展吸引力強的德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感恩的心”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
農村關愛“留守學生”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不足,特別是對市區弱勢“留守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群的關愛工作調研不夠、措施不足。下一步,我們要更加深入調研、尋求對策、加大力度,協助政府主管部門抓好關愛工作。在市關工委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明確工作職責,延伸工作手段,創新工作機制,為全面維護青少年權益,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