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秀榮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學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學工作者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理解、學習效率、語言運用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問題;建議
就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而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給予了明確的要求,認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1)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策略。(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并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培養學生記憶、邏輯、想象等綜合能力,最終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目的。
一、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學習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局限于教材詞匯,忽視對詞匯的深入挖掘
在初中教學階段,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教授學生課本上的詞匯,而忽視對所學詞匯的延伸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的挖掘。欠缺的詞匯無法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英語作業,讓學生感覺到英語學習的困難從而影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尤其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長時間就會產生焦慮心理,對單詞的懼怕和對英語學科的厭惡。
2.詞匯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對于初中英語來說,單詞普遍被學生所厭煩。一直以來,英語單詞最傳統的方法就是“記憶”,教師詳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反復領讀,學生跟讀,不厭其煩。這種單一、被動的詞匯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一點愉悅感,學習情緒低落,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3.重視詞匯量的增加,卻忽視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詞匯量的確是影響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詞匯量掌握的大小并不意味著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高低。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單詞講解后,留給學生課下鞏固,而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來練習英語教材中的對話情節。這種情景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鍛煉,導致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低。
二、解決英語教學困難的幾點建議
1.明確英語教學的核心,注重歸納、總結,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實踐
語法現象紛繁復雜,學生自身能力有限,在學習中往往會顧此失彼。各種詞類,特別是動詞的變化形式繁多,句子的成分和結構復雜,多種語法現象混合使用,弄得學生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找到核心,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語法規律,并能找出配套的習題,讓學生經常練,在練習中出效果。
2.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以一種固定的模式來教,教師教得呆板,學生學起來乏味,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給他們一種強烈的獲取欲望,能以一種愉快的心境學習,并且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3.重視語法的交際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強語法的實踐性
學習語法是為了運用和交際,要讓學生有機會在實踐中應用,通過運用加深、鞏固所學的語法項目,并達到很自然地掌握。可以讓學生在每周的活動課上做情景對話,或者自編節目進行表演,教師可以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
改革必然是一個摸索的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英語新理念的改革也是不可能一步成功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通過實踐去摸索探究。
通過不斷的摸索、不斷的研究,進而真正地把握英語改革的發展方向,保證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余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和策略初探[J]新課程學習:中, 2011(04).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