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四O二隊,遼寧 鞍山 114002)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四O二隊,遼寧 鞍山 114002)
巖土工程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特別高,巖土體結構和巖土材料性能都是不確定的。計算結果與工程實際之間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因此就需要巖土工程師的綜合判斷。通過對勘察、設計、施工、監測等整個系統的各個部分的可靠度進行都要進行控制,從而使整個工程更加安全。
巖土工程;可靠度控制;可靠性控制
傳統的數理統計分析假設參數空間分布是均勻的。但是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巖土形成了空間變異性,不能用經典統計方法解決,需要隨機場理論進行研究。其中相關距離是隨機場理論應用于巖土工程的一個非常重要參數。小于相關距離時,土性具有相關性;大于相關距離時,土性基本不相關。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整理巖土特性數據在我國勘查中普遍推行,國標《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第14.2.2條中對巖土特性指標數據的統計和取值做如下規定:自主要參數宜繪制沿深度變化的圖件,并按變化特點劃分為相關型和非相關型。需要時應分析參數在水平方向上的變異規律。相關型參數宜結合巖土參數與深度的經驗關系,按下式確定剩余標準差,并利用剩余標準差計算變異系數。

式中σr——剩余標準差
r——相關系數;對非相關型,r=0
由于客觀上問題的復雜性,巖土參數的變異性和統計取值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研究仍在繼續。
2.1 巖土性質的特點
巖土是大自然的產物,其性質十分復雜,而且多變,不僅不同地點的土性差異較大,就是同一地點同一土層的性質也是隨位置不同而變化,所以他們具有比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差異性。在巖土工程的研究過程中,取樣、代表性樣品的選擇、成果分析等各個環節都會引起許多問題,帶來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增加測值的變異性,以及有限的實驗數據所造成的誤差等,就構成了巖土材料特異性的主要來源。
2.2 巖土工程的特點
就可靠度而言,巖土工程,尤其是地基基礎工程,有如下5個特點:
1)失效驗算原則:巖土工程是對整個工程范圍進行整體驗算。
2)極限狀態含義:地基基礎設計中的承載力極限狀態,既包括狹義的承載力極限狀態,也包括變形的極限承載力狀態。二者不是完全獨立的。
3)工程規模方面:巖土工程所研究的范圍一般均較大,這是與結構工程在可靠度分析中最基本的區別。
4)極限狀態方程的非線性:巖土的本構模型多種多樣,具有高度的非線性,在不同應力水平下,巖土體會表現出不同的變形特征。
5)土性指標的相關性:巖土性質的指標具有相關性,既有不同指標間的互相性,也有同一指標的自相關性。
2.3 可靠度的設計水準
國際上通常將可靠度的設計劃分為三個水準。
(1)水準Ⅰ——半概率設計法:我國大部現行公路橋梁結構和路面結構設計都屬于這一水準。分以下三個步驟:1)確定抗力變量R和荷載變量S的標準值;2)半概率的確定材料強度及設計荷載;3)由材料設計強度計算出截面抗力,由設計荷載計算出荷載效應,并進行判斷。
(2)水準Ⅱ——近似概率設計法:目 前國際上已經進入實用階段的概率設計方法,運用較多。確定基本變量的分布時,受現有信息的限制而具有近似性,將一些復雜的非線性的極限狀態方程線性化。所以它仍然只是一種近似的概率方法。
(3)水準Ⅲ——全概率設計法:是一種完全根據概率理論的較為理想的設計方法,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規范采用此方法。
上述三種設計水準,上部結構采用標準Ⅱ,而巖土工程則是三種設計水準并存。巖土工程不求計算精確,只求判斷正確,強調概念設計。巖土工程設計安全度一般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巖土工程涉及的材料有多種情況:第一類材料如混凝土、鋼材等,與結構工程相同,由設計者選定,應保證其強度、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設計要求;第二類材料如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化纖、土工模等),也由設計者選定,但屬于非常規材料;第三類為人工制造或人工改造的巖土材料,如填方工程、路基、土石壩等,由巖土工程師設計,施工時按巖土工程師設計的要求實施;第四類是天然巖石,如天然地基、天然邊坡,通過勘察測試確定其工程特性。材料的不同保證安全的措施也不同。第一類材料屬常規材料,不必多言;第二類材料需由專業機構測定其性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第三類材料由巖土工程師設計,施工單位實施后,也需要通過檢驗,檢驗方法一般由設計者提出;第四類材料性能由工程勘察報告提供。
施工的可操作性和施工質量的可控制性,是巖土工程安全控制必須注意的問題。當有多種功法可選時,設計時應盡量選用施工單位熟悉的有經驗的功法。
施工質量的可操作性對于巖土工程有特殊重要意義。巖土工程多為隱蔽工程,質量的控制和檢驗十分重要,有的功法雖有明顯優勢,但如質量不易控制,也只得放棄。例如:預制樁的質量一般比較容易控制,但打入時因噪音而受到限制;挖孔樁由于可以到孔底檢查,其質量比鉆孔樁容易控制,但因勞動條件惡劣而受到限制;粉噴樁曾被一些地方封殺,不許使用,就是質量不易控制。2002年《建筑地基處理規范》規定“施工機械必須配有計量部門確認的,具有能瞬時監測記錄粉量的粉體計量裝置及攪拌深度自動記錄儀”就是為了解決粉噴樁質量的控制問題。
總之,巖土工的勘察、設計、施工要從場地和工程的實際出發;抓住關鍵突出難點和重點;堅持設計理性,避免盲目;注重綜合判斷和現場試驗;統籌兼顧,協調配合,注意總體效果;設置多道防線,確保工程安全。
[1]施建勇,趙維炳.地基處理及基礎工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7:8—60.
[2]劉景政,楊素春,鐘冬波.地基處理與實例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對巖土工程進行系統的可靠度控制
劉錫金
劉錫金(1966—),男,遼寧鞍山人,本科,學士,高級工程師,研究學科及方向:巖土工程勘察與施工、地質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