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 要: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在產教融合環境下和校企合作模式不斷在高職院校中涌現,傳統的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亦得到了創新應用。本文通過對產教融合環境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進行簡單闡述,并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現代學徒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為此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產教融合; 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9-155-002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為現代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教體系的重要構成,推進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尋求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體系最本質的區別。產教融合能將教育與教學活動與培養學生素質和技能、科研、社會服務水平等有效結合起來,不僅能為社會發展力做出貢獻,加快校企合作進程,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其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升級需要充分利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企業中的優良資源,加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緊密聯系,建立其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學生通過在企業中實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未來找到合適的工作打下基礎。在當下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才供給和產業需求將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利用好校企合作的教育培養模式,提高教學教育質量。
1.產教融合環境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當前社會下,很多高校都采用了校企合作來開展辦學,它是社會最有效的載體之一,使得經濟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況且,國家也大力支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著重加強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進程,加大產教結合的力度,力爭為社會培養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同時,深化產教融合的力度,打造更具創新性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為學生的實踐培訓提供了很多學習機會,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用人單位的職業需求,在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綜合水平提升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就業的質量,學校在給學生提供去企業實習的機會的同時,能夠給予
學生更多實際需求上的幫助,校企合作為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2有利于資源共享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是資源共享的有效手段。許多高職院校在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網絡共享平臺,促進了企業、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高等學校擁有資源和市場,企業具有技術和操作能力,學生對于資源和平臺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平臺資源可以由學校、企業、學生共同使用,對接的共享平臺可以實現教學課程的深度推廣。另一方面,從校企合作的角度來看,共享平臺的課程既是知識又是商品,學校了解教育,學生有需求,企業有能力。只有三方協作才能充分滿足教育和市場的需求。
2.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現狀
目前,很多學校都與企業形成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這其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從學校、教師和企業方面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沒有跟大企業合作的機會,這就導致了校企合作辦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限制了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不利于雙方更深入的合作。
2.2當前,大部分教師自身不滿足信息化條件下校企合作的發展需求,他們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缺乏信息化能力的培訓,也不會主動學習來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來適應新模式。
2.3產教融合已得到學校和企業的高度認可和支持,但是在其實施的過程中,他們會擔心成本超過收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就導致雙方動力不足。
2.4在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中,欠缺科學完善的政策法規,政府職能缺失。在當前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模式下大多都是自發的行為,企業的積極性不足,也有不配合的情況,且沒有指定和實施專項的法律制度。學校的處境就很被動。
此外,高職院校自身欠缺專業優勢或者技術能力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科研能力和社會能力的不足,以至于達不到市場的需求。
3.產教融合環境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應用
高等職業學校實施現代學徒制是順應時代要求、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現代學徒制經常應用在機電類的專業教學中,為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提供有效平臺,可以將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起來。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無論是學校或是在企業,學生都是具有雙重身份的,這種雙重的身份不是單純的由所處環境所決定的。雙向多元考核的評價在這個模式中要求學生既要在學校中接受授課老師的一個評價,還要接受企業中的師傅在操作技能上的評價,兩者結合起來去評價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成績,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還需要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共同的努力促進其發展。
4.產教融合環境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發展建議
4.1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學要求學校和企業聯合制定適合的教學目標,通過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保證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的順利開展,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學校更要進行合理課程體系的構建。學校還要深入了解聯合培養企業的教學計劃,對其教學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系,還要對學生進行崗位能力分析,為其安排合適的企業和崗位,使其能夠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模式將實踐課程與教學學科聯系起來,教師在課程中設計對應企業實踐的相關教學項目,企業實踐中聯系專業的基礎知識。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學校值得重視一大方面。
4.2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水平
為適應產教融合的發展,學校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的提升以及專業教師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校園內任教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學校也應該積極組織教師定期到合作的企業進行調研和實踐,了解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和人才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合作的企業當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從業人員和企業管理或企業家來校園中舉行講座或者其他形式的培訓和教學。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緊密地接近企業的生產實踐,學校也能夠通過有效地整合企業的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幫助,同時讓學生實現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了解,提高教學效果。
4.3完善產教結合的法律法規
產教結合作為目前高職教育體系近年來所實施的重要教學模式,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其發展。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加快制定和實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相關政策,將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層面。并在高職教育模式中推進實施。各級政府完善與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明確政府的職責范圍,強化對相關部門的考核力度,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教融合模式進程中的主導作用。使產教融合模式中各個主體明確各自的權責關系,保障各自的利益。
4.4強化就業
在當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學校始終積極主動尋找企業合作方。為了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為企業輸送和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學校必須以市場需求為人才導向,正確把握社會的人才需求,積極主動的與各類型企業展開教育合作,由此來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良性發展。學校以自身當前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計針對性的課程體系。著力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就業率。使得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考慮了未來行業和就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人才需求的動向,按照高等職業院校的實際專業課程設置以及企業的專長,將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融合滲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職場環境,讓其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今后再次進入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題:2020KC21模具專業基于產教融合的“校中廠”人才培養模設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孫中柏.“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探討,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5):63-64
[2]魏麗.產教深度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24):62-62
[3]魯小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中國市場,2019(24):102-103
[4]林嘉勝.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12):111-113
[5]吳娟.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241-242
[6]胡順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下高職院校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行性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0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