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摘 要:針對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定好方向、以“效”為繩、從“實”處著手、言簡意賅四個方面,提出了解這些問題的策略,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活動 有效性 問題 對策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其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這就要求教師以“任務型”教學為教學模式,以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因此,活動的有效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活動缺少思維訓練。
如有的教師在組織教學之后,馬上問學生: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you look like? What do I look like? 這些問題淺顯易答,無須思考。學生從這些問題中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這樣的活動怎能稱為有效活動呢?
2.活動內容與呈現(xiàn)內容無關聯(lián)。
學生活動的內容與教師之前呈現(xiàn)給學生的內容之間沒有關聯(lián)。學生難以在教學中學到東西,更不用說掌握得好還是不好,這種活動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3.活動針對性不強。
某項教學活動的實施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任務,如果某項活動不是針對某項任務,那么教師組織這項活動還有何意義?活動內容針對性不強,甚至缺少針對性,就難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
4.活動時間調控失當。
課堂教學活動的節(jié)奏調控非常重要,節(jié)奏沒有把握好,容易造成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
5.活動內容缺少梯度性。
英語教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后一活動要比前一活動的難度要大一點,體現(xiàn)出梯度性。各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如果沒有梯度性,那么學生的思維活動只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上,甚至出現(xiàn)先難后易的現(xiàn)象,學生就不能取得進步。
6.對動與靜的誤解。
教學活動有人理解為“活”就是動,“動”就是不能有“靜”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課堂要始終處在動態(tài)之中,熱鬧為宜。比如,在學生動腦思考或做筆頭練習時,設置背景音樂甚至播放學生熟悉的音樂,或者在幻燈片上設置一個倒計時器。教師的本意是想通過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試想,美妙動聽的音樂誰不愛聽?在緊張的學習之中,聽聽音樂放松一下,這不是學生求之不得的嗎?這樣一來,學生哪里還有心思去思考?至于學生熟悉的音樂,說不定有人還會邊聽邊跟著唱呢;學生活動時,準備一個計時器,教師的出發(fā)點是想讓學生心中有時間觀念,促使學生快速思考。殊不知“欲速則不達”,你想學生做快點,結果是學生越看時間越緊張,越緊張越慌亂,甚至較容易的問題也解答不了。
7.活動組織形式化。
現(xiàn)在教師上課都下意識地隨大流,如人家采用任務型教學,我也采用任務型教學;時下生態(tài)課堂盛行,我也跟著模仿。緊跟形勢,落實教改,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提倡。可別弄成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如看到別人進行生態(tài)課堂教學時,桌椅擺成“T”字形或“品”字形,自己上課時也這樣擺放。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可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沒有去利用這種空間布置,反而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弱,上課時師生面對面的教學效果較好,若要雙人活動或小組討論,臨時組合就可以了,這樣做了幾次,學生就知道與誰一起活動,無須教師次次安排。
8.活動指令不清晰。
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讓學生進行活動,可下面的學生卻有很多人無動于衷。有的教師便生氣了,老師在場都不好好學,何況課外呢?其實,個別學生不按照老師的指令去做,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可能確實不會,如果多數(shù)人這樣,那就說明教師的指令有問題,學生沒有領會教師的意圖,不知道要他們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二、打造有效的教學活動
面對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問題,作為教師不能知而不改,繼續(xù)“問題”下去,要設法解決它們,從而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上述問題,下列對策不妨一試。
1.定好方向——活動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緊扣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注意活動的梯度性。
在這里,“方向”不同于“教學目標”。它指的是教師從什么方向引導才能使英語教學活動開展更廣泛、更深入、更扎實。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思維含量。沒有思維的教學活動,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學習不能取得進步。
案例:這是初中牛津英語7BUnit 4的語法復習課的一個片段。該教師在給學生呈現(xiàn)含有一般過去時的例句后,讓學生歸納一般過去時的構成,接著給出了20個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動詞,讓學生將它們變?yōu)檫^去時的形式,然后進行了下列活動:
Teacher: Im very happy in the Funny World Museum, but when I got home, my friend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Help me complete the dialogue:
A: (be) you excited to see so many amazing things.
B: Yes. I .
A: you (see) a strange bird.
B: Yes, I (see) a dodo.
Teacher: Congratulations!You have passed the second task. You have become a guide now. 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dinosaurs or sandwiches to the visitors?
Topic 1: dinosaurs…230 million years ago,...3 kilos..., over 100,000 kilos..., plants, ...meat..., Some parent dinosaurs..., some...,...more than
這個案例至少注意了三個方面:活動的梯度性、思維含量和活動緊扣所講授的內容。
(1)活動的梯度性。一般過去時的含義和構成屬于基本技能,將動詞變?yōu)橐话氵^去時也比較簡單,可以說這些應該是機械性的活動。但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意境用所給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較接近半開放性的活動,隨后只給出關鍵詞,讓學生運用一般過去時向他人介紹恐龍或三明治,使活動幾乎到達了全開放的程度。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一般過去時、掌握了一般過去時,而且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進步很明顯,因此該活動是很有效的。
(2)遵循了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語言的學習首先是一個編碼的過程(或者說是輸入過程),接著是解碼的過程(或者說是輸出過程)。只有編碼過程而無解碼過程的語言學習是不完整的;只有解碼過程而無編碼過程,語言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該教師先呈現(xiàn)一般過去時的例句,讓學生歸納一般過去時,以及讓學生將動詞變?yōu)橐话氵^去時形式,通過這些編碼,讓學生知道一般過去時,有了語言編碼作前提,解碼也就順理成章:根據(jù)對話情景,用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以及根據(jù)關鍵詞用一般過去時介紹恐龍和三明治。活動的內容與教師先呈現(xiàn)給學生的內容是相符的、一致的。
(3)思維含量得到了保障。如果說,該教師呈現(xiàn)一般過去時以及讓學生將動詞變?yōu)橐话氵^去時的形式,這一活動只需要記憶的再現(xiàn)就可以完成的話,那么用一般過去時完成對話就需要動動腦子了。而根據(jù)關鍵詞用一般過去時介紹恐龍和三明治的活動更要復雜得多,而且里面幾乎都是含糊的、結構不良的問題。面對這一活動,不去認真思考,甚至不與他人合作、探究,憑一己之力是難以較好地完成的。
2.以“效”為繩。
以問題4中一堂讀、寫課為案例。毫無疑問,讀、寫課的目的是通過讀掌握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寫作,這是教學要達到的目標。詞匯處理只需讓學生了解詞義即可,接著迅速進入寫作方法講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寫作方法上。不要擔心學生對課文大意不理解導致影響后面的寫作。教師把重點放在寫作方法上,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會集中指向寫作方法的學習,有意識地學習和記憶寫作方法。掌握了寫作方法,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寫作,就容易實現(xiàn)。但在該案例中,這位老師在生詞處理和課文理解上共花了33分鐘,使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假象:這節(jié)課是讓他們學習生詞和理解課文大意,而不是寫作。學習目標難以實現(xiàn),教學也就不能說是有效的。
3.“實”處著手。
“選擇教學媒體要有針對性、必要性和有啟發(fā)性。”華而不實的東西,也許能使人一飽眼福、一飽耳福,但容易使教學內容空洞,不落實處。學生學不到實在的內容,也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活動時間可由教師一人掌握,時間到了,提醒學生停止活動,根本用不著設置一個時鐘來計時;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不是靠播放輕音樂就可以營造的。弄不好會把英語課上成音樂欣賞課了,對學生更談不上具有啟發(fā)性;課桌的擺放應因教學需要來擺放,做到訓練有素,習慣成自然。教師只有扎扎實實地呈現(xiàn)、學生扎扎實實地操練,教學才能扎實有效。
4.言簡意賅。
俗話說,言多語失。話多了,容易出漏洞。教師對學生活動發(fā)出的指令越長、多次重復,學生可能領會不了老師的話;同一條指令,每重復一遍,學生容易誤認為又是一條新的指令。上文中“定好方向”的案例中,教師的指令就做到了言簡意賅:Help me complete the dialogue;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dinosaurs or sandwiches to the visitors?一句指令簡潔明了,毫不含糊,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教師的要求并進行活動,活動的時間得到了保障,活動的節(jié)奏也變得緊湊,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總之,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預設階段,要進行充分的思量,力求避免這些問題,增加教學的有效性;不然,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會層出不窮,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5).
[3]黃宇元.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學術論壇,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