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小學,313000)
全面分析原因 找回職業自信
——如何找回對體育教師的認同
李春林(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小學,313000)
的運動技能對于人的一生都受用無窮,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建立起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更是對今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極大的幫助。
要加強社會、家長對體育教師的廣泛了解,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尋找有效的對策。
1.加強自身業務素養和專業技能學習,以極大的責任心和愛心對待學生,以服務的意識對待家長,以培養合格有用的人才為目標,認真上好課,上有用的課,上有效的課。
2.加強課程理念的學習和體育育人思想的轉變,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沒有被很好地開發出來,先進的課程理念與不少體育教師落后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脫節。體育教師應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無論是在幫助學生體質的增強、技能的提高,還是在引導學生行為的規范、品質的改善方面,都應有效反饋到家長的眼里、心里。
3.利用一切場合展現體育教師的正能量,以身為體育教師為榮,宣傳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師的正面形象,為中國學校體育事業添磚加瓦。
(一)學生體質下滑,對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效果產生質疑
導致學生體質下滑的現實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代替了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車,導致天然的運動條件和運動工具消失;機動車的激增導致公共場所運動的危險性增大,家長不敢讓孩子在開放場所活動。
2.獨生子女較多,孩子玩伴較少,尤其在城市里的孩子尤為明顯,課外時間缺少游戲活動玩伴,降低了孩子去室外活動的積極性。
3.家長對文化課以及才藝教育的過分關注,課外補習班、書法班、鋼琴班等占用孩子部分課外活動時間。
家長的關注點是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雖然導致學生體質下降有很大的社會學原因,如果說與學校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師毫無關系是不負責任的。盡管周登嵩、毛振明教授指出:“體育教學目標已經不是去增強體質,而是在于掌握知識技能、開發興趣習慣、培養創造能力,同時,盡可能地同步發展學生的體質”,但并未將發展學生體質排除在體育教學目標之外,國家規定“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更能體現增強學生體質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而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實施的主力軍。我們具有雙重任務,其一,提高學生體質;其二,為學生未來可持續性地發展體質(即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習慣和技能)而努力。
我們體育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盡可能地發揮自己可掌控的資源,以達到為增強學生體質服務的目的。
1.挖掘體育課堂教學是增強學生體質的最大效能。保證合理的練習密度,科學的練習強度,充足的練習活動時間。
2.科學地設置大課間活動項目,合理分組,提高活動效率,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有同等的參與機會和較為充足的活動時間。
3.可適度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通過課外活動時間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二)學習成果難以顯現,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意義和實用價值產生質疑
家長并非不重視孩子運動興趣和技能的培養,不少家長很愿意將孩子送進各類體育運動培訓班,如跆拳道、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經過學習,家長看到了成果——運動技能由不會到會的變化,看到了體育技能的實用價值(健身娛樂價值和交際平臺價值)。學校體育教育的成果沒有在學生身上顯現出來,如教材規定的基本運動技能有跑、跳、投、體操等技巧,這些技能在生活中極少運用,是呈隱性的,家長難以發現學校體育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實質性變化;家長、學生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成果不感興趣、不滿意是制約家長對學校體育教育認同的重要因素,出現體育中考前,家長、學校強制學生拼命練,體育中考后把學生丟一邊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其僅僅將體育教育帶向應試教育,沒有將應試教育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掛鉤;二是沒有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熱愛體育運動的習慣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為改變這一狀況,筆者提出相應的對策,具體如下:
1.學校和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并結合學校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并能較熟練地運用,這些技能需符合五個基本要素:(1)不學則不會,(2)終身能鍛煉,(3)學生感興趣,(4)社會較普及,(5)技能易顯現。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能較好地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不具備符合以上五要素技能的體育教師應進行培訓、強化、提高,從而將這些技能有效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2.有條件的學校可實行分班選項教學,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學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和技能。并確保學生所學項目能可持續性地學習,不能短期內變更項目,保證所學技能能系統、有效地掌握,幫助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技藝的展現。
3.確保規定的體育課時足額配備并充分開展,配置滿足教學需求的專業體育教師,盡量不安排非體育教師兼任體育課。
4.在堅持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學習的基礎上,重視學生運動興趣的開發和終身體育鍛煉技能的傳授。
5.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學習,從“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樣教”四個方面深入思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考核機制。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將學校體育的健體和育人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并且能符合學生和家長的心理需求呈現出來,那么體育教師自然會逐漸被家長了解、理解和接受,并贏得家長的尊重,這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路雖長,不行不至。當然,影響體育教師認同的因素還有很多,本文僅簡單闡述,僅供參考。體育育人之路需要一大批有思想的體育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