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樺 田來 (上海市建平中學,200135)
上海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課程執行力現狀研究
區樺 田來 (上海市建平中學,200135)
本文以體育教師課程執行力為研究對象,將上海市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以問卷的形式展開抽樣調查。篩除無效問卷后剩下的301份問卷中有62.79%來自城區,37.21%來自鄉鎮,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市城市化進程較快,城區學校數量略高于鄉鎮學校數量。調查對象中青年體育教師所占比例較多,26~45歲教師比例為79.73%。在教齡結構方面,各教齡層大體相同,未呈現顯著性差異。在學歷結構方面,有86.05%的教師為大學本科學歷。被調查教師的任教學段分別為高中22.59%、初中46.84%、小學30.56%。學校類型包括完中、高中、初中、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職校。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次調查樣本包含各學段、不同類型學校的體育教師,能夠反應上海市體育教師課程執行力現狀。
本研究將體育教師課程執行力概念界定為:體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內、外部條件的支持,有效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能力。并將其劃分成兩個層面、五種能力,分別是認識層面的解讀能力和科研能力,實踐層面的教學能力、執訓能力和組織能力[1]。以下是對這五種能力現狀的調查。
(一)解讀能力情況
1.課程標準解讀情況
調查顯示56.81%的教師表示自己比較了解課程標準,有24.25%的教師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僅有3名教師表示自己不太了解。按照教師職稱分層可以明顯看出隨著教師職稱的逐步晉級,其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逐漸加深(見表1)。
2.課改認可情況
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所以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改革的態度決定了他們在課程執行中的具體行為。調查顯示上海市體育教師對二期課改予以了較為肯定的評價,但也有近一半的教師認為二期課改一般(42.52%)或不太成功(6.31%)(見表2)。
在體育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程度方面,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比較積極,表明上海市體育教師都在認真地參與體育課程改革。從年齡分層上來看,年輕體育教師表現得更有熱情(見圖1),因為體育課程為體育教師們提供了展現自己才能的平臺和發展專業素質的機會,青年教師正處在快速成長期,更需要借助良好的外部環境來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所以他們更愿意投身課程改革。
(二)教學能力情況
1.教學改革情況
體育教師是否能夠按照新課標上課不僅反映了課程標準的落實情況,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體育教師都在按照新課標上課,僅有2.99%的教師尚處在偶爾按新課標上課的狀態,這說明體育課程改革已經引起了體育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師們正努力地在教學中體現課改理念。調查還顯示城區的情況略好于鄉鎮(見表3)。
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必定會引發體育課堂教學的變革,體育教師是否在體育課中進行教學改革也反映了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調查顯示有90%左右的教師在體育課中進行教學改革,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改革情況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見下頁圖2)。
表1 被調查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情況
表2 被調查體育教師對二期課改的評價
表3 被調查體育教師按新課標要求上課情況
圖1 體育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程度
2.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情況
課改實施以后上海體育教師中采用“以接受式為主,適當增加現代的學習方式”的教師最多(見下頁表4),這反映了現代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使用率偏低。
3.教學成果情況
體育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成果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最好證明,調查顯示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方面獲過獎,只是獲獎層各有不同,其中在區級層面教學比賽獲獎比例最高占到41.53%,從學段上來看高中教師獲獎情況優于初中教師,而初中教師則優于小學教師(見圖3)。
表4 體育教師處理現代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方式之間關系的情況
表5 被調查體育教師帶隊訓練和比賽獲獎情況
圖2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是否進行教學改革的情況
圖3 體育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獲獎情況
圖4 體育教師開設公開課的情況
表6 被調查體育教師論文獲獎或發表情況
從公開課的開設情況上來看,絕大部分教師都開設過公開課,但在國家級層面開設公開課的機會非常少僅為0.66%,從職稱角度來看教師職稱越高開公開課的層次越高(見圖4)。
(三)組織能力情況
課外體育活動是課程改革執行的重要方面,體育教師的組織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教師的組織能力體現在早操、課間操的組織與管理,運動會、體育比賽的組織和裁判,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社團的組織與指導等。通過與一線體育教師和教研員的訪談得知,目前上海市體育教師都在各自學校承擔組織學校廣播操管理和校園體育活動的工作,且效果良好,可以說上海市體育教師已具備較高的組織學校活動的能力。但是教師們在市區級比賽的組織和裁判工作中卻表現平平,原因在于一般體育教師參加大型比賽裁判工作的機會較少,導致了相關經驗的不足。
(四)執訓能力情況
體育教師的執訓能力主要體現在獲獎情況上,調查顯示有85.38%的體育教師的訓練隊在比賽中獲過獎,獲獎主要集中在市級比賽(38.21%)和區級比賽(41.2%)上,另有14.62%的教師沒有帶隊獲獎(見
表5)。主要原因在于學校不重視發展體育,無隊可帶或教師本人嫌帶隊訓練工作量大而不愿意帶隊。從專業角度來看,運動訓練專業教師帶隊比賽情況要好于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這主要是因為運動訓練專業的教師大部分都有過訓練經歷,有助于訓練指導。因此,在教師培訓中應對不同專業的教師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如對非運動訓練專業的教師加強專業技術和訓練學的培訓。
(五)科研能力情況
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的高低反映了體育教師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邏輯思考的能力,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夠提高課標解讀、課堂教學、組織活動和運動隊訓練的水平。其中,科研論文的獲獎、發表情況和主持科研課題情況是衡量體育教師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
調查顯示體育教師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的比例很低,在論文獲獎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有39.87%的教師沒有任何級別的論文獲獎(見表6)。從論文發表方面,三年內沒有發表過任何論文的教師占40.86%。主要原因在于體育教師科研基礎較差,沒有掌握科研方法,且對此不感興趣。
(一)對課程研究者的建議
對于課程研究者有三方面的建議:第一,研究者應該走進廣大中小學體育課堂,切實調研體育課程改革之后體育課堂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研制體育課評價體系,為體育教師提供標準。如上課時學生運動應達到怎樣的運動負荷,運動技能掌握到何種層次,怎樣才算是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廣大體育教師上課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有樣可學。第二,研究者可以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現代學習方式、科學的評價手段),收集有代表性體育教學視頻,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點評。第三,研究者應當發揮其科研優勢,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科研指導,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
(二)對管理者的建議
管理者方面包括上級教育領導部門、教師培訓部門和學校領導。
教育領導部門應著力做好體育課程改革的宣傳,重點對各校領導進行宣傳,并將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納入到學??荚u體系中,以考核指標的形式對學校提出相關要求。另外,領導部門還要平衡好城區和鄉鎮教育資源的調控,保證每個學校都有條件開展體育課程改革。
教師培訓部門在制訂培訓計劃時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力爭做到高效培訓。第一,應根據教師需要確定培訓形式,增加教師們易于接受的討論和研討培訓、名師帶教培訓和觀摩公開課。第二,考慮職稱因素加強對較低職稱體育教師課標文本解讀的培訓。第三,考慮年齡因素,加強對老教師進行二期課改意義及作用的培訓,對青年教師著重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培訓。第四,考慮學段因素,根據不同學段設置不同培訓內容,如對較低學段教師加強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第五,考慮專業因素,對非運動訓練專業的教師加強專業技術和訓練學的培訓。第六,考慮地域因素,增加鄉鎮學校的教師培訓。第七,增加科研指導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科研水平。
首先,學校領導要重視學校體育發展,鼓勵體育教師執行新課程,為課程實施提供各項保障。其次,加強體育教研組建設,認真落實傳幫帶式的體育教師校本培訓,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來為新教師帶教。最后,鼓勵體育教師參加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三)對教師的建議
首先,體育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樹立正確課程改革的信念,并積極投身到體育課程改革的大潮,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完善自我。其次,體育教師要學會反思并且善于反思,養成反思習慣,通過及時的反思增加自身的厚度。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對話研討反思、撰寫反思日志、撰寫反思教案等形式進行反思。再次,體育教師要敢于進行科研,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研究,通過教科研實現提高自身的課程執行力。最后,體育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師培訓、教研活動和教師達標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專業發展活動,促進自己快速發展。
[1]區樺,田來.體育教師課程執行力相關概念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