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江蘇省外國語學校,215104)
校園中、小型團體操創編(六)訓練方法
陳健 (江蘇省外國語學校,215104)
校園中、小型團體操系列文章之 8
團體操創編過程中,隨著隊形與圖案、動作、藝術裝飾、場地等設計的完成,即為團體操的訓練與表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團體操的訓練就是將之前設計好的方案付諸于實施,是最終完成團體操表演任務的關鍵環節,而團體操的表演是對團體操訓練的最好檢驗。為了有步驟地推動校園團體操的訓練工作,需要把握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即團體操訓練的機構組織、訓練計劃及訓練方法。
科學的組織與正確的領導直接影響設計質量與排練效率。校園團體操表演活動場次多,人數多,內容復雜,牽涉面廣,表演者有男有女,有高年級學生,還有低年級學生,有場內表演也有背景表演。如果沒有高效的組織工作做保障,其訓練效果是不可想象的。
(一)加強組織領導。校園團體操作為學校的重大活動,由創編到訓練直至最后表演,整個過程必須建立組織健全、精干的領導機構。機構組織規模需根據團體操的規模而定,通常在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設政工、技術和后勤三大組。
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和主管體育藝術的副校長分別擔任正副組長,成員應包括團體操總編導以及德育、體育、后勤、教務、醫療等各部門負責人,主要任務是協調各方關系、統籌財政支出。
政工組:負責人由政教處主任或學生處長擔任,各班主任為助理,主要任務是政治工作的安排,思想工作的宣傳發動與交流。
技術組:負責人由團體操的總編導擔任,其主要管轄編訓、音樂和美術三個組。編訓組主要任務是團體操動作技術和背景表演的創編與訓練,表演時的指揮。音樂組主要任務是音樂的選擇、編配、錄制及表演時的配樂。美術組的主要任務是表演場景(邊幕)與背景類型的選擇、設計與制作,服裝與道具的款式設計與色彩搭配。
后勤組:負責人由后勤主任擔任,主要任務是服裝、道具和背景本的購置或制作、保管及分發,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布置,交通保障和生活管理等。
當校園團體操的創編和場地布置等準備妥當后,編訓組、政工組和后勤組將擔負起為團體操訓練保駕護航的重要責任。
(二)確定表演對象
1.確定表演班級。確定表演班級要根據表演的規模、場次和內容統籌安排。要了解可能承擔表演任務的各班男女學生人數、班主任及班級課表等情況,以便確定參加表演的班級。每一場參加表演的班級不要過于分散,一場團體操的表演任務最好能放在一個年級里進行,這樣有利于群體訓練的開展,也有利于各班之間的評比競賽,促進團體操訓練質量的提高。
2.確定表演學生。校園團體操表演學生的選拔,不能做加法(招入思想、身體、技術都好的學生),而要做減法,減去班里高矮胖瘦過于明顯和身體病弱的學生,還有就是思想波動大和身體協調性差的學生。表演學生數量按操的散點隊形而定,如散點隊形20路,每路15人,每班出2路(30名學生,剩余學生少數為候補隊員,其他學生協助班主任做好后勤服務工作),由一個年級10個班級共同承擔,共300名學生,這樣便于組織訓練,同時還應選留一定比例的預備隊員參加訓練。
(三)重視思想工作。訓練中的思想工作是保證訓練工作和表演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一環。下面介紹學生在演練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一些思想問題和解決方法。
1.學生管理、靈活多樣。以班級為最小的管理單位,班主任的作用不可或缺,也最管用。團體操排練需要嚴密的組織工作和精細的技術指導,其組織性比技術性更為重要。比如在分塊訓練中,教練作為新面孔,指令遠沒有班主任管用,這時班主任就要充當“傳達員”,協助教練完成分塊教學任務;在一個年級承擔的一場操的合練中,其中每個班的學生經過幾輪的隊形調度后被拆得七零八落,前后左右的學生相互不認識或叫不出名字,這時學生會因為疲勞而出現“溜號”現象,班主任就要充當“點名員”,確保每名學生的準確到位;在分場編導組織合練時,因為某一位學生的錯誤而導致訓練終止,這時班主任就要充當“救火員”,不是幫著編導訓斥學生,而是要安慰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學生將情緒迅速調整到最佳狀態。
2.尊重學生、以身作則。編導和教練在校園團體操訓練過程中要平易近人,切實做到關心愛護表演的學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引導,絕對避免諷刺挖苦和指責。對自身條件不理想但卻努力訓練的學生一定要表揚鼓勵,糾正錯誤要耐心,語調要柔和,要不厭其煩;當然也有不認真訓練的學生,對他們既要給予成績的肯定,又要嚴格要求,指出不足。大型團體操的排練期較長,而且大多數還在露天進行,時間一長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從而極大地降了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在這個時候教練員要以身作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訓練和與學生的互動當中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教練員的語言既要言簡意賅,又要把要求表達得十分準確,多表揚鼓勵,多采用風趣幽默的提示,規定的訓練時間不隨意延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親近、崇拜和尊重。
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機構的保障、表演對象的保障、組織紀律的保障就是藝術質量的保障,是排練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
如果說編排是團體操表演的劇本,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那么,訓練便是團體操展演取得成功的保障。再好的創意,如果沒有嚴格、合理的訓練,一切只能是水中之月。訓練中尤為重要的因素是結合團體操創編的工作方案,組織培訓教練員與學生骨干,做好訓練前的—切準備工作。訓練計劃的制訂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即準備階段、訓練階段和表演階段。
(一)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訓練的組織基礎階段。本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按表演方案的要求將各班選出的學生進行編隊、編號、定位,確定候補隊員,培訓學生骨干(使其事先了解表演方案的全貌,熟悉動作技術,掌握訓練的步驟與方法);其次是進行基本功的訓練,訓練時可以把鄰近的班級安排在一起,同一個年級可以安排在同一場操里;再者就是做好后勤工作(安排訓練場地、擴音設備、代用道具以及生活和醫務等工作);最后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使其明確表演的目的、意義和任務,確定后備隊員。
(二)訓練階段。訓練階段是訓練工作的主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全體表演學生進行基本動作訓練,使其熟練掌握表演動作及各種隊形變換與整體協調配合,較好地體現表演方案所預計達到的表演效果。合理利用學生骨干,抓好典型,以點帶面,采用競賽、表揚激勵等手段對學生進行訓練。及時總結訓練中的經驗和不足,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表演方案,提高訓練質量。深入做好全體表演學生的思想工作,保證訓練工作的高效。根據訓練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各種各樣的合練,進一步安排好各班級訓練和合練中的后勤工作。
(三)表演階段。表演階段是訓練的完成階段。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消除緊張情緒,克服各種干擾,以發揮最好水平,達到預演和表演的目的。預演和正式表演前應召開會議,對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分工和檢查落實(包括明確表演時間、集合地點、各級指揮位置、疏散路線、表演服裝、道具分發與保管、表演場地的布置、交通、急救站、安全保衛等)。預演后要及時觀察出現的問題,查缺補漏以保證圓滿完成表演任務。正式表演結束后,要做好善后與總結工作。
三個階段的任務確定后,便可具體安排訓練內容,并且規定進度要求。訓練計劃的制訂,一定要結合學校與學生的實際,同時列出各個階段相應的訓練目標與措施,以便隨時檢驗,監督執行。
團體操訓練工作計劃可用表格形式說明(見下表)。
表1 團體操訓練計劃年 月 日
團體操科學的訓練方法能盡快使學生熟練掌握動作和隊形變換。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積極培養學生骨干,并把他們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去做“領頭羊”;要培訓后備隊員,以適應多個角色之需要;要合理安排分塊訓練的時間,組織好聯合排練,并且通過預演最終達到正式演出水平。
(一)骨干與候補隊員的培養
1.學生骨干的培養。在團體操全面訓練之前,首先在每個班選定3~4名學生骨干,對他們進行單獨訓練,使他們事先了解團體操策劃的總體思路、表演方案、音樂,并能熟練掌握各自承擔的表演內容及各種隊形過渡等細節,掌握訓練的步驟與方法。要求他們利用班級自習課的時間先對本班學生講解團體操表演思路,適時教會他們基本功和表演動作,這樣既降低了集體訓練時示范動作看不清的困難,也減少了糾正錯誤動作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在集體訓練時,他們分散在班級中,各自負責部分學生的練習,既是同學的示范者,又是同學的糾錯人。
2.候補隊員的訓練。校園團體操涉及學生眾多,演練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活動,所以表演的候補隊員訓練成為團體操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如果忽視了這項工作或安排不恰當,就可能出現無候補隊員替補或替補上之后不能準確熟練地完成表演任務,從而給表演造成損失。
對候補隊員的訓練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使他們明確候補隊員的作用與訓練任務。同時要派得力的骨干認真組織候補隊員在各個位置訓練。在政治和生活待遇上,候補隊員應與正式隊員一視同仁,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二)分塊訓練。隨著訓練工作的開展,根據所要解決任務的不同,應采取不同形式組織訓練。分練是指一場操在各個班級的單獨訓練。這種分練是訓練中最基本的形式。在分練中要完成本班級全部表演動作和局部隊形變化的學習及提高質量的任務。它是整個訓練的基礎。
1.基本功的訓練。團體操的基本功,是指正式表演動作訓練之前的必要的基礎訓練。它為正式表演動作的學習起到了縮短訓練時間、提高動作質量的作用。其內容包括隊列隊形練習(要求步調一致)、基本姿態練習(從頭、手臂、腿的基本姿態動作到整個身體姿態)、身體素質與難度動作練習(身體素質與難度動作則常采用考核與達標相結合的訓練方法)等。
團體操的基本功訓練很重要,大部分學生沒接觸過團體操項目,基礎普遍較差,表現在協調性、姿態、表現力、理解音樂能力等方面。所以訓練時既要講清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另外,基本功的訓練要求不能過急,以免發生意外。
2.表演動作的訓練。表演動作一般分為統一的動作(滿天星狀的統一動作)和非統一的動作(依次與波浪動作)。對于統一的動作,可采用集體講解和示范的方法進行訓練;對非統一的動作,可先培養學生骨干,然后以點帶面,層層深入,全面展開。講解要分別講清每一個人轉動的方向、步伐、路線、動作過程、要領、動作的節拍及規格。講清楚后在統一慢口令下,一拍一拍去完成,待隊員掌握之后再按正常速度完成動作。訓練中一定會發現方案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如動作難度超出學生實際,完不成所要達到的展示效果,這就需要忍痛割愛了,一是換掉原來動作,二是改進原來動作。
練習成套動作時多采取集中訓練,提高動作質量時多采用分散訓練。對訓練質量應定期進行檢查評比,以利促進訓練,提高動作質量。
3.表演隊形的訓練。隊形的訓練比動作訓練容易,學生一般能較快地掌握,但講解時要注意講清每位表演者變化的方法與要求。隊形的講解與示范,一般采取集體講解或邊示范邊講解的形式,也可用隊形變化示意圖來幫助講解,使表演者了解不同隊形的含義和變化的方法。
隊形訓練時要明確指出基準人、基準行或基準排,使其他人有明確的目標。位置移動較大的隊形變化,可在基準人所移動的位置上設特殊標記,幫助基準人辨別方向與位置,其他人也就能以基準人去辨別自己的方向與位置。
掌握了每個隊形的變化之后,可以依次地做連續的隊形變化(不做動作)。讓表演者熟悉隊形之間的聯系和各種位置的變化。這樣既能節省訓練時間,加強訓練效果,又能及時發現隊形設計和隊形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4.表演圖案的訓練。圖案的訓練與隊形的訓練相似,所不同的是圖案組成較復雜,訓練起來也較困難。所以,在排練復雜圖案之前,應把各班級的圖案位置和人數分配講解清楚,由各班級教練按規定完成自己圖案的訓練任務。
在集體排練大圖案時,為了使表演者能準確地走到自己表演的位置,首先,在練習圖案之前,將圖案在練習場地上畫好,并在特殊點上做好標志,練習時要指定站標志點的學生,其他學生以標志學生為參照(或依靠)按規定來組成圖案。其次,教練或學生骨干還要在參加練習的班級的黑板上畫出本班表演任務的隊形圖和圖案,以坐標號或者場地區域標明每名學生或者每組的具體位置。在一場操的合練中指揮者只需用麥克風說明合練的相關事宜,其他教師幫助指揮和調動學生。在熟練之后,就要逐步取消教練員的輔導與場地上的多余標志,僅留下必要的標志。
5.進、退場的訓練。觀眾對團體操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從第一次進場開始的,校園團體操一般都在白天進行,不存在暗場,所以退場與進場也是一種表演,設計者要精心設計退場與進場的銜接。進場與退場時要跟學生講清楚進場與退場時的動作、隊形、方向,并與其連接的動作一起訓練,由慢到快,然后跟上音樂節奏。
進場的訓練需要與進場后的第一個隊形緊密配合起來,因為第一個表演隊形是在進場隊形的基礎上變化組成的。退場隊形也需要與最后一個表演隊形緊密配合起來,因為退場隊形是在最后一個表演隊形的基礎上變化組成的,訓練時根據退場隊形退場。退出場外后,如要連續訓練退場,就需迅速恢復成最后—個隊形。復雜的進場與退場的最初訓練階段,可由教練員引導或在場內插旗作為標志物進行練習。
6.團體操中音樂與口令的訓練。音樂在團體操訓練和表演中具有指揮表演者動作整齊劃一的作用。學生只有完全理解音樂才能真正投入地完成動作。
(1)聽音樂能力的訓練。訓練應盡早與音樂結合,反復播放音樂,使表演人員逐步熟悉音樂節奏,深入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使表演人員能在音樂伴奏下,輕松自如并富于感情地進行表演。在操與音樂開始配合階段,可以適當加入口令予以提示。
(2)動作配音樂的訓練。在動作配合音樂訓練的初期,學生很難跟上音樂的節拍變化,也不易做齊動作,這時就要根據教練指揮旗的變化做動作和變換隊形,但這時小旗的指揮是在音樂的提示下進行的。學生耳朵聽音樂,眼睛看指揮,手腳做動作,訓練幾次后就無需指揮,學生也能合上音樂節拍。
(三)聯合排練。一般規模較大的團體操,表演場次較多,場面大、人數多。因此,在訓練方法上一般采用先分條塊,然后把所有條塊結合在一起整體合練的方法進行練習。
1.分班合練。分班合練是指一場操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鄰近的班級聯合訓練,主要解決一個班級訓練所不能解決的動作或隊形問題,也是實現某一部分動作和隊形的配合所采取的一種訓練方式。
2.單操合練。單操合練是指一個年級承擔的一場操的所有參加班級聯合在一起的訓練。這種合練主要解決需要共同完成的進場、退場、組圖案等訓練問題或作為檢查、觀摩、競賽評比等所采取的一種方式。
3.各操聯排。各操聯排是指各年級參加表演的各場操的聯合訓練。主要是解決操與操的順序和銜接問題,最后場面的合練以及對各操的檢查、觀摩、競賽評比等。
在各操聯排中光靠在指揮臺上的總導演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將隊形變化過程的引導任務分解到若干區域,由多名教練或骨干在場地內分頭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排練隊形和圖形的變化。這就要求訓練前就做好任務分解和分工,制訂周密的排練計劃,充分發揮教練、班主任和學生骨干的作用。
4.操與背景的合練。操與背景的合練是指所有各操與背景的聯排。它主要解決各場操與背景的相互配合問題。背景與操的互相觀摩也是很重要的,通過組織觀摩,一方面促進相互間對表演內容的了解,互相學習互相鼓舞,同時有助于表演的配合。
5.模擬表演的訓練。模擬表演(彩排)是團體操訓練工作的尾聲,通過模擬正式演出,使表演者熟悉表演時的環境特點和氣氛,提高學生臨場表演的適應能力,同時全面檢查場地布置、服飾、道具及各操之間的銜接配合是否存在問題,為正式演出做好充分準備。
總之,合理的領導機構是團體操能夠順利開展的組織保障;周密的訓練計劃是團體操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團體操能夠取得成功的有效措施。當然,校園團體操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是在創編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學校與學生的兩大特性,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慮參演學生有限的課余時間和接受能力。這樣,訓練時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并取得訓練和表演的最好效果。
校園團體操從創編到排練直至演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每一個環節運行的好壞都直接影響到團體操的演出效果。要提高校園團體操的質量,需要體育教師的潛心研究和不懈努力。
[1]毛學信.中國團體操[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10.
[2]洪美玲,馮先妹.校園團體操的創編與排練技巧[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03):61.
[3]徐寶林,趙軍.體味小型團體操編、練、演三步曲[J].體育師友,2008(06):41.
[4]蔡巧艷.學校團體操的編排與訓練初探[EB/ OL].2010-03-20.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ea627ec0100hh4a.html.
陳健,江蘇省高中體育特級教師,全國禮儀教育標兵,江蘇省舞蹈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藝術類體育教學、體育藝術活動策劃創編、禮儀教學。發表學術論文《團體操隊形及其變化例說》、《“校園16人團體操隊形”微探》等30余篇。主持課題《體育課滲透禮儀教育的可行性研究》、《高中藝術體育特長生培養的策略與方法研究》等4項。1996年擔任江蘇省第四屆師范生運動會開幕式《跨域世紀》總編導;2002年擔任江蘇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這方水土》總編導助理;2007年擔任江蘇省高等師范首屆運動會開幕式《健康每一天》總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