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平 (浙江省安吉縣梅溪中學,313300)
學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張匯平 (浙江省安吉縣梅溪中學,313300)
獲獎案例選登-15

浙江張匯平
案例背景:本案例選擇的是2011年浙江省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比時的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是高中籃球模塊教學中的胯下運球,由來自浙江衢州二中的方永亮老師借用浙江省遂昌中學高二學生來上的。之所以把這節課當成案例來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它是筆者在省級公開課上聽到的唯一一節與“家常課”沒有太大差別的課,教師課前沒有與任何一位學生進行過教學內容的交流與溝通,但整節課上得高效流暢,聽課的專家和教師都不由自主地贊同這樣的課,最后這節課實至名歸地得了一等獎。
作為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都不陌生。《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本案例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胯下運球變向突破對學生“球性”要求較高,而胯下運球是突破的基礎和重要技術環節,熟練掌握胯下運球就能順利完成完整的胯下運球突破動作。該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更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敏捷,模仿能力強,爭強好勝,求知欲強,渴望能學到精彩的籃球突破動作,但學生的協調能力有待提高。依據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本節課多次采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練習興趣,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在已有的籃球運球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新的變化學習新的內容,在探討觀察中逐步獲得知識,在挑戰中提高運動技能。
案例描述: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非常精彩的部分是在基本部分,教師先教授了三組裁判手勢,每組教授兩遍,并變換示范講解的方位,讓每位學生清楚明了地看到,而且讓學生一起學做。調整隊伍之后便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中,在講解示范動作的方式方法后,學生嘗試各種原地運球方法,而教師則在場地中間出示一些剛才已經教過的裁判手勢,學生的注意力跟隨教師做的手勢,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將手勢的意思大聲地說出來,實現改變學生運球時眼睛看著球的壞習慣的目標。
接著教師安排了十秒鐘計時原地拍球比賽,看哪位學生拍球的次數最多,并提醒學生注意看教師的手勢。在拍球比賽開始之前,教師再一次提醒學生拍球時注意抬頭,不要低頭看球。十秒鐘后,學生都非常高興地自報次數,教師激勵學生“能否做得更好?”,并以最高的40次為基準,再來一次十秒鐘計時運球,競爭氣氛馬上濃烈,第二次明顯比第一次拍球次數增加。教師啟發學生左手與右手同樣重要,左手也十秒鐘計時原地運球,看誰左手運球能夠超越30次,讓學生無形之中提高了左手的控球能力,也為下一個練習作好了鋪墊。
下一個練習是左右手體前交替變向運球,固定擊地點。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時刻提醒學生看教師手勢。此時,有個別學生的運球動作就顯得不那么自然順暢了,看教師手勢的同時會出現掉球的狀況,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加油哦!”,對球性較好的學生,教師毫不吝惜地伸出大拇指,學生練習的興致頓時高漲起來。
接著,教師提高要求,改變擊地點進行左右手體前交替變向運球,學生練習時眼睛同樣注視著教師所做的裁判手勢??匆娊^大多數學生能夠駕馭球并使其變向,教師要求學生兩腿前后開立,在自己胯下做左右手交替運球,大部分學生按照教師講解的動作要點降低重心,迎球手積極迎球,能夠將球控制得較好,但有個別學生在胯下無法做到變向運球。教師積極地鼓勵球性較差的學生繼續練習上一個練習內容,直到感覺能夠駕馭時,再加大難度進行嘗試練習。
隨后的練習環環緊扣,左右轉體胯下運球、快速左右轉體運球、看手勢加快速度左右轉體運球、自然而然過渡到胯下八字運球等等,雖然每一個動作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教師自始至終不忘提醒和鼓勵球性較差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狀況選擇練習的內容。
案例分析與反思:《課標》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本案例將平日常見的運球加上腿部動作即胯下運球作為主教材,從簡單的原地運球、計時運球、固定擊地點運球、不固定擊地點左右手交替運球、左右轉體胯下運球,自然過渡到主要教材胯下運球的學習。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層深入。不僅能讓學生復習到簡單的運球基本功,而且能在簡單的技術上學習到新的技術,符合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都能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表揚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鼓勵球性相對差一些的學生。雖然語言精煉,但從未忽視。一節課下來,每名學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獲。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思想。雖然教學的手段沒有新穎性可言,教學的內容沒有特別之處,教學的隊形沒有太大變化,也沒有充滿樂趣的教學情景設置,但教師將本節課上得實實在在、簡潔高效。教學思路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課堂結構安排有序,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語言干凈利落、不失親和力,籃球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效果好,學生受益面大。
這個小小的案例,讓我感觸頗多,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強弱對體育教學是多么重要,教學能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多么大,但更為重要且不能忽視的是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知道教師實施教學的核心不是某個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曬”課,不是方法有多新穎,而是學生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經意的一句鼓勵、一個眼神、一種提示都有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簡單的方法只要使用適宜,效果也會一樣好。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并將這種關注和滿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身體的、技能的、心理的發展,并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各種方法,確保學生的獨特性和個體差異性得到兼顧,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得到激發。要知道學生的獨特性和個體差異性既然已經存在于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一現狀,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成了僅供觀賞的空中樓閣了。對待不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我們更要關注他們的存在,關注他們的差異,使他們在教學中收獲更多、提升更快,并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有感而發之三十三:評委王安 (山東省肥城市京城希望小學,271602)
在觀—察中發現,在反思中成長讀教學案例《學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有感

山東王安
觀課議課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因觀課者視角的不同,故其對授課者執教過程中所看、所想也就存有差異。作為一名智慧型的教師,能在觀課中發現并感受到課堂上落實的《課標》理念、教育機智、教育策略、教育方法、練習手段等深層面的問題,以及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開心地玩、高興地學等生本理念的落實,無疑會產生授課人、觀課者和學生多贏的局面。讀罷張老師所撰寫的教學案例《學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一文,筆者感觸頗多。
1.觀察細。細致地觀察是寫好教學案例的基礎。張老師以其細膩地觀察,從“家常課”前師生沒有任何交流到課上基本部分的引導,以及在觀課中觀察到“左右轉體胯下運球、快速左右轉體運球、看手勢加快速度左右轉體運球”等豐富的練習手段,“教師自始至終不忘提醒和鼓勵球性較差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練習的內容”等,再現了課堂上真實的教學場景,課堂內容的“真面目”是理解觀課者撰寫教學案例的基本意圖。
2.視角準。準確的視角定位是寫好教學案例的關鍵。張老師在觀課時,選取了“學生個體差異”視角,瞄準“個別學生在胯下無法做到變向運球,教師積極地鼓勵球性較差的學生繼續練習上一個練習內容”等不同學生客觀存在的表現,凸顯出現象背后的“文章”——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感悟出執教者指導學生練習時的表現,分層指導、循序漸進、穩步提高技能等閃光點,讓每名學生都能感受到練習的樂趣,達到學有所得,練有所獲的目的。
3.思路清。思路清晰是寫好教學案例的保障。張老師對“胯下運球”教材分析到位,宏觀上從《課標》的要求進行闡述,微觀上從教材本身的特點,從動作技術的前后聯系、學生知識能力差異、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深入分析,重點明確。再者,能夠聯系學生現有生活經驗和技能基礎進行客觀剖析,厘清了教學中一系列的關系后,張老師在教學案例描述上做到了讓讀者對案例背后的教育價值、教育策略有更加清晰的感知和領會。
4.描述實。實實在在是寫好教學案例的“法寶”。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教學案例也是如此?!凹页Un”一詞折射出張老師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如果平時不去認真研究,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楚什么是“家常課”,什么是“公開課”?!澳芊褡龅酶谩薄ⅰ凹佑团丁钡燃钚缘恼Z言真實感人,我們在張老師真實描述的“家常課”中,品嘗到豐盛的“精神大餐”。
5.感悟真。真情實感是優秀教學案例的魅力所在。該案例“雖然語言簡單,但從未忽視”、“雖然教學的手段沒有新穎性可言,教學的內容沒有特別之處,但教師將本節課上得實實在在”,樸實的話語,真實的感受,發自內心真實的感悟和覺醒。
6.反思深。反思是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提高的重要環節。張老師以生為本,在此基礎上提升得出“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結論,反思的深度和廣度也彰顯張老師在教學實踐反思后對“教什么、如何教”、“學什么、如何學”的正確認知和理解。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在反思中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一定會更加豪邁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