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起闖過的饑饉年月

2014-05-10 09:39:43孫斌于茂世
時代報告 2014年5期
關鍵詞:群眾

孫斌++于茂世

長葛,蕞爾小縣,在鄭州之南,許昌以北。

就是這個小地方,1961年幾乎成了“小紫光閣”: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國務院機關黨委書記侯亢、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國務院副秘書長趙守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孟夫、國務院人事局局長金樹旺、國務院辦公廳副主任黃仁、國務院辦公廳副主任田方等12位中央人民政府官員組成中央工作組,于1961年4月10日至1961年8月22日,歷時四個半月135天,展開調查研究。

責成成立工作組前往長葛調查者: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

今年是習仲勛長駐長葛展開調查53周年。謹以此文與大河兒女一起,共同感恩習仲勛與我們、與我們的父母、與我們的爺爺奶奶攜手闖過的那段沒齒難忘、艱難困苦的饑饉年月。

長歌當哭

毛澤東畢竟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1958年11月、1959年2月,毛澤東主席先后在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領導和部分地方領導參加的會議,史稱第一次鄭州會議、第二次鄭州會議或兩次鄭州會議,開始著手糾正一些“左”傾錯誤。

問題是,此時,河南盡管“冒進”了,惡果卻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

是時,我國實行的是統購統銷政策,吹牛也是要報稅的。

吃了苦頭后,基層干群就不想再放“衛星”了。

于是乎,1959年,河南開始“反右反瞞產”——基層干部說沒產那么多糧食,就打你、吊你、斗你……如此這般,村村家家的糧食都被征購了。

1959年7月,廬山會議原定議題本是承續兩次鄭州會議精神,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糾正“左”傾錯誤。不料,因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的一封信,風云驟變,彭德懷等一下子成了“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

從兩次鄭州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走向廬山會議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于是,河南“反右反瞞產”火上再添汽油。

一場悲劇,就此降臨中原。問題通過不同渠道傳到了北京。

1960年初,習仲勛副總理接到衛生部和內務部反映的情況后,不顧廬山會議掀起的全國“反右傾運動”,冒著被打倒的極大風險,立即、如實地向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董必武做了匯報。

中央震動。

1960年12月,中共中央下發《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等,開始著力解決全國農村特別是河南農村的問題。

帶著一系列問題,1961年4月10日,習仲勛,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之命,率國務院機關黨委書記侯亢,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趙守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孟夫,國務院人事局局長金樹旺,國務院辦公廳副主任黃仁、田方等12位同志組成的中央工作組,來到“五風”(“官僚主義、強迫命令、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五股風)典型的長葛,展開蹲點調查。

習仲勛一行來到長葛,當天就聽取了縣委第一書記張漢英的匯報,隨即決定:由縣委書記處書記張繼增等參加工作組配合工作,到存在問題多、情況復雜、離縣委機關最近、又能折射當時農村現狀的和尚橋公社宗寨、樊樓、杜村寺等3種不同類型的生產大隊,進行重點調查。

4月11日,習仲勛帶領曾一凡、侯亢和秘書張云,在張繼增的陪同下,步行幾里路,來到宗寨大隊。時任黨支部書記趙憲章、副書記劉水柱等,將習仲勛一行接進村子。

起初,調查很不順利。在趙憲章家,習仲勛請村干部實話實說,村干部面面相覷,有點兒尷尬:縣里的干部就在眼前,敢實話實說嗎?

習仲勛再三鼓勵他們,并說出了問題由他負責。

氣氛慢慢緩和,村干部們這才開始講了一點兒問題:

在“一平二調”的“共產風”下,宗寨大隊小隊并大隊,小村并大村,大村“割耳朵”(不要小自然村)——發現規模過大,管不過來后,又把村子分開,重新合并。

分分合合中,宗寨大隊3943畝耕地被公社調走825畝,817個勞力被調走356個。另外,調走糧食10萬斤、樹木3260棵、麥秸7萬斤。新購置的23部雙鏵犁,還沒解捆,就被調走煉了鋼鐵。農民的牲畜、家禽、盆盆罐罐,甚至房屋,都被“一大二公”了。副業、手工業也全被“五風”吹走了。誰想不通或不服從,就會被“拔白旗”“拔暮氣”(揪斗)。“站起干,坐下辯;通了干,不通辯”——“大辯論”中,人只要往中間一站,一幫人就會呼啦一聲圍上去,拳打腳踢,直打得你倒在地上起不來。批斗你的人,輪班睡覺;挨斗的人,一點也不能睡,這叫“熬鷹”。三天三夜不合眼,再硬的漢子都撐不下去。農民、干部一個個屈服了:放棄了對土地、農具、耕牛、家具、用具的擁有權。不僅宗寨大隊如此,全縣都是這個樣。

趙憲章、劉水柱等村干部還向習仲勛反映:宗寨由一個富隊變成了窮隊不說,大辦公共食堂由起初“吃飽肚子”不要糧票,到每人每天五到九兩(十六兩秤)的糧食標準,再經過出庫關、磨面關、管理關、炊事關、打飯關、照顧關、干部多吃多占關等,最后群眾吃到嘴里的糧食,四到五兩就頂上了天。說是要“瓜菜代”,哪兒還有什么瓜菜充饑呀,榆樹皮都被吃光了。群眾營養不良嚴重,145位老年人出現浮腫,中年婦女子宮下垂,小孩面如菜色。

公共食堂缺燃料,燒完了樹木燒農具,燒完了農具燒家具,燒完了家具燒飼料麥秸,燒完了飼料扒民房燒木料……

還有,宗寨5頭耕牛被調走,19匹騾馬被調走了18匹。餓得連走路都很吃力的群眾,為了活路,還不得不拉車、拉犁、推石磨。沒有牲畜、家禽,就沒有肥料。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糧食還得大減產。再這樣下去,人都要被餓死了。

1959年“廬山會議”后,河南“五風”狂飆突進,哪個基層干部完不成征購糧任務,說實話,就會被打成“小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以此推動工作,見效自然很快,惡果卻是災難性的。

還是在1961年4月11日這天,趙憲章和劉水柱等村干部,當著縣委書記處書記張繼增的面,壯著膽子,向習仲勛反映了更為殘酷的事實——endprint

1959年、1960年,和尚橋公社打死4人、逼死7人、打殘11人、打傷154人、打跑外逃125人。現在,太平店的馮海成、崗劉的劉毛、坡岳的岳洪瑞等150多名大隊干部、生產隊長和會計,因為上報產量不浮夸、講實話,被上邊定為“機會主義分子”,按政治犯囚禁在監獄里。眼下,無論干部、社員,人人自危,無心生產,誰都不敢說實話,生怕哪天自己被關到監獄里。習仲勛讓秘書張云記下幾個“政治犯”的名字、基本情況等。

他心情沉重,回到住處,問縣委書記處書記張繼增:趙憲章他們反映的所謂政治犯,情況屬實嗎?

張繼增說:習副總理,你們中央領導在北京,對下面的情況不會清楚。一些領導干部為了創政績,整天放衛星、創號外,硬逼著下邊虛報產量和生產數字。大部分干部唯恐挨整,一報產量,就推托肚子疼,跑出去蹲茅坑,不敢先報。因為,你報畝產300斤,第二個人就報400斤,甚至浮夸到一兩千斤的,大有人在。到秋天,玉米畝產就吹到了11117斤。為的啥?“好漢不吃眼前虧”呀!誰說得早,誰倒霉呀!

“這情況,你們縣委第一書記不清楚?”習仲勛追問。

張繼增說:“書記他最清楚。1958年8月7日毛主席視察時,他自己就在主席面前把玉米畝產吹到1500斤,爭取2000斤。毛主席當時莞爾一笑,問:‘會打那么多嗎?拿到手里才算數!他聲稱,秋后還要到北京向主席報喜哩。那玉米畝產11117斤的數字,就是他讓上報省里、上報中央的。”

習仲勛說:原來他就是全國糧食產量浮夸冠軍呀!他可給長葛人民群眾闖了大禍,怪不得監獄里關了那么多“政治犯”!救人如救火,明天咱先到監獄調查去。

1961年4月12日,習仲勛帶著中央工作組主要成員前往監獄調查,并看望這些蒙冤之人。

他發現:劉毛已冤死獄中,馮海成已被內定為死刑。

習仲勛找來馮海成等人詳細詢問,秘書張云做了記錄。

回到縣委,習仲勛立即召見履新不久的縣委第一書記張漢英等有關負責人,嚴肅指出:立即釋放那些敢講真話、不搞浮夸、沒有虛報產量的所謂在押政治犯,干部要恢復職務。

馮海成目前已經去世,其子馮文獻向記者追述了父親被釋放后的一件小事。

4月16日,馮海成等100多名干部群眾被釋放。

回到家,馮海成才知道那天在監獄里向他了解情況的干部是習仲勛副總理。當晚,他思前想后,不能入眠。次日,他拖著虛弱的身子,走走歇歇,步行8里,要到縣城面謝習仲勛的救命之恩。

馮海成來到縣委大院,說想見見習仲勛。

縣委通信員一聽,將聲音抬得很高,質問:“習副總理那么大的官,誰想見就能見?他不在,你還是回去吧!”

馮海成很泄氣,走了。

與此同時,習仲勛從辦公室快步趕了出來,問通信員誰在找他,要他趕快把人給追回來。

馮海成一見習仲勛,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痛哭道:“習副總理呀,要不是您搭救,我馮海成也會像劉毛一樣,冤死在監獄里!”

習仲勛攙起馮海成,說:“既然給你平反了,說明咱們有緣。不要因禍喪氣。群眾認可你、擁護你,組織信任你。恢復職務后,你要大膽為群眾利益工作,勤政廉潔,做到問心無愧。”

無顏吃農家的飯

作為長葛縣委書記處書記,在當地,張繼增是配合習仲勛長葛調查的主要人物。記者提出想采訪這位80多歲的老人,熟悉他的劉水柱等老人勸記者不要驚動張老:他數度住院,怕他一激動出現什么意外。

張繼增多次口述這段歷史,靳全州、李文秀、晁保欣等都做過很好的記錄整理。記者輾轉長葛,找到散居諸地的靳全州等諸位先生。一幕幕習仲勛長葛調查的影像,活生生地再現眼前——

1961年4月16日,習仲勛率工作組來到和尚橋公社杜村寺大隊。

張繼增向大隊黨支部書記張大力等介紹了中央工作組成員,說:“今天到咱這兒,主要任務是調研群眾的口糧問題,還要親眼看看糧倉。”

張大力一聽要看糧倉,嚇得話都說不囫圇了。

但是,搪塞不過去,他只好強打精神,領著工作組前去查看。

庫里,糧囤一個比一個高大。村里,餓成浮腫病的百姓一個跟著一個。

糧囤里真的裝滿了糧食嗎?習仲勛很是懷疑。

習仲勛讓張大力打開囤子看看,張大力顯得非常為難。

于是,習仲勛就讓隨行的工作人員打開了糧囤。結果發現:糧囤里,竹竿片兒撐了個拱,布罩在拱上;布上邊,攤著不足一寸厚的糧食。

習仲勛又氣又惱:“你們杜村寺大隊把黨中央制定的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多快好省學精了、用妙了!一個糧囤,如果用土填滿,一個棒勞動力擔土也得兩天時間吧。嗨,這下子好了,半個小時,就能把假給造出來。”

張大力滿腹委屈:“不瞞習副總理,1959年廬山會議后,這里還是到處都搞‘衛星田。上面瞎指揮,種麥每畝地下種幾十斤,甚至200斤。瞎指揮又遇上了1960年大旱,麥子產量呀,連種子都顧不住呀。可吹產量呀,一個比一個高。吹完了,聽完了,上邊還要裝模作樣地下來,檢查工作。沒辦法呀,只好造假了。上邊壓下來的事,只能照辦。不照辦,就得挨批斗。”

面對習仲勛一行,杜村寺大隊學校教師孫守德出言謹慎:“這些還是不說吧。不知哪句話說錯了,就犯綱犯線了。自己挨批斗不說,還禍及家人呀。”

習仲勛說:“你大膽說,一切由我負責。孫守德這才開口:“您去看糧倉了沒有?”1959年廬山會議‘反右后,到處都搞衛星田。您去看看我們這里的3塊衛星田:一號衛星田,是公社主要領導的;二號衛星田,是縣里主要領導的;三號衛星田,是地區主要領導的。他們只以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中的‘種、密為依據,以每畝播10斤種能打800斤、播100斤種就能打8000斤為邏輯,強迫這兒的干部種麥每畝下種100斤甚至200斤,然后按照這個邏輯公式,以每畝麥播種200斤產出15000斤作為成績來上報。結果呢?連種子都顧不住。可是,把產量吹出去了,上邊到下邊來檢查,怎么辦?只有造假糧囤一條路!”endprint

孫守德接著說:“坡胡公社孟排大隊馬同義,發現深翻的土地上小麥和玉米增了點產,縣委書記就匯報到黨中央、毛主席那里了,就受到表揚推廣了。可到了下邊,硬要強迫你用在種紅薯上,把地翻挖4尺多深,再一層肥一層土去填平。可紅薯不喜高肥地,只顧長秧,就是不長莖塊。但是,領導們只依據紅薯秧長勢好得很,就報喜了,說:一棵紅薯能吃半年。瞎指揮、強迫命令,勞民傷財,咋能不出現大饑荒呢。”

習仲勛問:“你五叔跳井尋短見是怎么回事?”

孫守德眼淚欲落,沉默不語。

雙方談得很晚,孫守德尷尬而內疚地說:“中央大干部到農家,該吃飯了,我竟管不起幾位一頓飯……”

習仲勛如鯁在喉:“我們無顏吃農家的飯。”

長葛百姓皆兄弟

在習仲勛面前,百姓為什么敢說掏心掏肺的話?除“一切后果責任由我負”、敢于為百姓擔當責任外,習仲勛處處都能與百姓打成一片,也是一個至關緊要的因素。

作為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黨和國家領導人,依照規定,習仲勛下鄉調查是必須保密的。習仲勛雖然衣著樸素,但他的口音與當地人還是很不一樣的。加之他身材高大,氣宇軒昂,還有當地干部、保衛人員隨行左右,走村串戶調研時,不免為百姓所注目。習仲勛一行的做派,甚至讓百姓疑竇叢生:“咋不像過去的參觀團呢?一來都得去歡迎,不去就非推著你去歡迎!”

習仲勛告訴隨行人員,無論走到哪兒,他的身份就不用保密了。就說是國務院副總理到長葛來調查。這說明中央政府對長葛人民很關心,幫助長葛工作,有何不好?

他還要求工作組人員:“下去搞調查研究,要真的能夠放下架子。只有幾里的路程,不要坐汽車,也不要騎自行車,步行去最好。”他還提醒兩位國務院副秘書長:“不要讓保衛人員老是尾隨緊跟。機關放電影,要和同志們一起看,不要事事和群眾劃界隔離。不然,鬧得自己心情也不暢快。”

習仲勛要求隨行工作組人員放下架子,與群眾打成一片,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躬行自明,夙夜在公。

當年5月,在長葛縣委擴大會上,習仲勛教育干部們要這樣去走群眾路線:“給農民講話,要深入淺出,要讓農民聽懂,不要打官腔。群眾要求急需解決的問題,你要真心實意地去辦。譬如,眼下群眾迫切需要干紅薯葉下鍋,需要豆腐渣充饑,你就要想辦法辦到,群眾這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當成知己,才會向你說出真心話。否則,群眾把你當成領導,當成當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

“習仲勛去宗寨、王莊、杜村寺、樊樓等村調研時,總是步行。在路上,他和偶遇的老農邊走邊聊。走累了,隨手撿塊石塊、磚頭,就坐在了路邊樹下。坐得很隨便,聊得很熱烈。”長葛調研期間,劉水柱由宗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到代理黨支部書記再到黨支部書記,時常陪同習仲勛到各村了解情況,他說:“老百姓都拿這個大干部不當干部,有時還調侃他:‘老習,你這個‘習跟毛主席的‘席差多遠?習仲勛笑笑,說:‘我只是咱炕上鋪的席(習),跟鋪天蓋地的毛主席的席是兩碼子事兒。”

劉水柱記得,一次開完會,習仲勛請參加座談的農村干部和群眾一塊兒吃飯。他為老農蔡丙戌添飯,風趣地說:“老蔡,聽你這名字就知道你是屬狗的。你比我大兩歲,就是老大哥。咱們一家人,不要客氣。這糊涂面條不算好,但是一定要吃飽肚子。”

時任宗寨大隊敬老院院長的李林海,是被習仲勛多次表揚的人。他和習仲勛一起論過年庚,小5歲。論罷年庚,習仲勛與李林海定了個“君子協定”:以后見面,只能以兄弟相稱,不準再叫官銜。習仲勛一口一個“李老弟”,這可叫李林海犯難了:習副總理是從北京來的大官,如果不稱呼官銜,顯得咱有點兒不通人情世故。于是,憑著河南人特有的忠厚尚義與狡黠機警,他挖空心思想出個兩人之間專用、官民結合的稱呼——“副總理大哥”。

今年81周歲的馮景堯,時任和尚橋公社樊樓大隊青年隊隊長。憶往昔,他告訴記者:“當時樊樓大隊三餐難繼,全村共49戶人家,習仲勛走訪了46戶。農家沒有凳子,他就隨地搬塊磚頭當凳子。每到被訪的人家,他都是稱兄道弟、稱嫂道妹。群眾高興地說:“你看,人家大總理都叫我哥了,弟了,嫂了,妹了。”

“兄妹”不只是在嘴上。時任和尚橋公社王莊大隊黨支部書記王水木、村民馮國富,對當年習仲勛搭救馮國富一家記憶猶新。

1961年夏季,13歲的馮國富一直高燒不退,因為家里沒有錢看病,只有等死。

王水木將這事報告給習仲勛。在習仲勛指示下,馮國富連夜被送進了醫院。“我出院時,院長指著一竹籃子青霉素、鏈霉素空瓶說:你的命真大。看你病好了后還孬不孬。”馮國富回憶道,“要知道,那是一個缺醫少藥的年代。”

馮國富說,他家在村里最窮,工作組就住在了他家里,家里領了救濟糧款。為感謝習仲勛的救命之恩,他的名字“馮孬”改成了馮國富,兩個弟弟改名馮國印、馮國昌。

習仲勛與群眾攀庚序齒,稱兄道弟,群眾有什么話,自然愿意跟他說道說道。長葛調查,習仲勛聽到了真實的聲音,實實在在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八七村黨委書記張喜安對記者說,習仲勛和村民聊天,時常說:“老鄉,和你一樣,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有時,他和群眾一道絞轆轤、推水車,參加抗旱、收麥、播秋等生產勞動。有一天,他看到推水車澆麥的福興嬸腿瘸著,不但推不動水車,反倒被水車杠子拖著在井臺上轉圈兒。習仲勛上前將福興嬸攙下井臺,讓她坐在樹蔭下休息一下。福興嬸無意中摟起了褲腿,習仲勛立馬發現她的雙腿浮腫得很厲害。于是,習仲勛就讓她用手指按一按自己的小腿。按下去,就是一個坑,幾分鐘都不能復原。見此,習仲勛潸然淚下。

被餓得有氣無力的社員們白天干活,晚上或勞動間隙,還得無休無止地開這個會開那個會。為讓群眾省點兒氣力,習仲勛在縣委擴大會上要求干部們:“開群眾會,最多不得超過一個小時。開30分鐘的會,群眾還會多記住些東西。半天、一整夜的會,可能什么都記不住。時間長了,都在打瞌睡。群眾是在勞動間隙來開會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群眾的精力、體力。干部講話一定要事先有準備,不要講話不沾邊,占去過多時間。”endprint

劉水柱還說:“當時沒糧食,很多人家只能找點兒紅薯渣、紅薯葉、紅薯稈、壞紅薯、玉米芯等,將其粉碎后弄成飯團充饑。就是買這些東西,有的社員還不得不出賣衣物。當時鹽也缺,飯團澀得咽不下去。為體會百姓之苦,習仲勛副總理和群眾一道啃這種飯團。那會兒,都能看到他眼中噙著淚花。”

動用“國家戰略儲備糧”

糧食被征走了,谷糠、薯藤、野菜、樹皮吃光了。

旱情在持續,麥子大面積枯萎,眼睜睜地看著夏糧行將絕收。群眾擔心:繼續待在家里,只有死路一條。于是,他們紛紛擁向長葛火車站,攜家帶口扒火車,外出逃荒尋找活下去的路。

習仲勛聞訊,立即帶領工作組趕到火車站。

面對此情此景,習仲勛非常動情地說:“鄉親們,咱們這里遭到大旱災,大家生活困難,我們非常理解。我也是咱河南人,老家在南陽的鄧縣(今鄧州市)。我爺爺時遭遇饑荒,全家人逃荒到了陜西。那時是舊社會,老百姓的死活沒人管。現在是新社會,我們有黨和政府做靠山。今年咱這里的情況,我們已經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做了匯報,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決。縣委、縣政府也想方設法籌集糧款進行救助,讓鄉親們度過饑荒。我們中央工作組將同鄉親們一道,克服困難,堅持抗旱,爭取不讓夏糧絕收,種好早秋,度過災荒。”

剛穩住群眾,沒承想,麥收后卻迎頭碰上了更大的危機:上級下達給長葛縣的糧食征購基數是3651萬斤,超購289萬斤。如此一來,全縣有29個大隊在秋收之前人均最低口糧不足百斤,個別大隊人均只有五六十斤。

時任縣糧食局副局長趙壽亭回憶當時情景,說:習仲勛知道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退庫和統銷(返糧)的問題。會上,他還提出動用國家戰略儲備糧的問題(那個時候,動用國家戰略儲備糧是個誰都不敢碰的高壓線。著名河南作家張一弓的小說《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寫的就是饑荒年代李銅鐘在“違法糧”和“救命糧”之間悲壯抉擇的故事)。縣委第一書記張漢英思考再三,說:“關于國家的戰略儲備糧,縣里只有為國家妥善保管的責任;沒有中央批準,一粒都不敢動。”

都聽出了這話的意思,都將眼睛盯向了習仲勛。

都在心里相問:習仲勛,你敢不敢擔當這個責任?

習仲勛果敢地說:“特殊情況下,要采取特殊措施。我們必須盡一切能力去拯救人民的生命。現在動用一部分儲備糧,等于向國家‘預借,下年豐收,再補上。”

會議室里,縣委常委和中央工作組成員面面相覷,無人發言。

說得輕巧,能“預借”嗎?

說是“補上”,“補上”就完事了嗎?

看到這場面,習仲勛思考片刻,拍板決定:“縣委做好開倉放糧的準備。我馬上打電話給中央和國務院,向周總理和小平同志請示,他們會考慮問題的嚴重性,給予破例。”

《長葛糧食志》記載:“縣決定退庫(小麥)60萬斤,統銷341萬斤,又動用儲備糧62萬斤、機動糧135萬斤……共計1156萬斤,有效解決了群眾口糧嚴重不足的問題。”

1156萬斤糧食,挽救了多少長葛人的生命?

《長葛糧食志》上的這張表格,默默地記載著習仲勛的膽識與擔當。

(此文摘自《習仲勛“長葛調查”:與長葛百姓闖過饑饉年月》)endprint

猜你喜歡
群眾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今日農業(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始終和群眾融為一體
當代陜西(2021年6期)2021-07-22 06:48:48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人大建設(2017年3期)2017-07-21 11:01:18
進化了的吃瓜群眾
暢通“最后一公里” 解決群眾出行難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91偷拍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色吧|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黑丝一区| 欧美精品1区|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a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福利片91|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最大|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欧美日韩第二页| 91精品专区| 伊人色婷婷|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99一级毛片|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性视频网站|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免费aa毛片|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538精品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色婷婷综合在线|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爱爱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色噜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