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2014年4月初的一天,天剛蒙蒙亮,王禪居鑄鐵茶壺的操作車間內就已傳出機器的嗡嗡聲。陳志劍正埋著頭在為一把鐵壺拋光,火星子不停地濺落到地上。見到我們,他慌忙起身,伸出手想要跟我們握手,但又馬上縮了回去——他的手上全是黑灰。
在我來到淇縣之前,從各個媒體了解到的陳志劍是意氣風發和斗志昂揚的,這位出生于1989年的鶴壁市鼎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廠長,也正是因此走入了我的視野。
2008年,陳志劍考入河南省機電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機專)的模具專業,同年,我從機專對面的一所大學畢業。
三年后,陳志劍畢業,最終選擇返鄉,走上了一條漫漫創業路。
又是三年過去,我來到朝歌故里淇縣,尋找他創業背后的故事。
正式創業之前,陳志劍在新鄉市衛輝一家公司做發電機的散熱器設計研發工作。這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卻并沒有帶給他好的感受。所學專業不對口,每天只是單純地出設計圖紙,自己在公司管理環節上的一些建議也不被上級認可,年輕氣盛的陳志劍懊惱不已。
“現在想想,不論在哪個企業打工,都應該以老板的實際情況為主,而我那時候只是單純考慮如何提高效率,提高產量。”陳志劍自己創業之后經過換位思考才慢慢平復了當時的心情,“有很多東西不是說你做得對就能施行下去的。”
2011年年底,陳志劍跟大他二十幾歲的堂哥聊起了當時的情況。堂哥覺得陳志劍還年輕,正是施展抱負的大好年華,做著一個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實在可惜,便提出由他出資,讓陳志劍來創業的想法。
租賃廠房、購買設備、招兵買馬……一條汽車配件生產線形成了。
次年10月,受金融危機影響,汽車配件行業效益整體下滑。原定與陳志劍建立長期合作的客戶單方面終止合同,導致陳志劍的產品積壓,公司陷入困境。
初次創業結出了苦果。
采訪當天,我們沒有見到陳志劍的堂哥。后來電話聯系上他,我問他何以在陳志劍第一次創業失敗后還敢籌資700多萬上馬鐵壺生產線,將生產廠長的重任交給陳志劍。電話那頭沉默良久:“我看中他肯鉆研。這么長時間,他沒請過一天假。別人干完活就回家了,可他總是要在技術上苦鉆。他老婆生孩子他都沒怎么管過,還是一如既往地干工作……”
“這讓我怎么說呢,他可能覺得我嚴謹、勤奮吧。”陳志劍當時是這樣說的,說罷,他靦腆地笑笑,再無言語。
只有在他電話響起的時候,“喂,李工……”“張工……”,聽他安排工作或者給工人們做技術指導的時候,他才像魚兒游入了水中,游刃有余。
陳志劍的堂哥沒有看走眼,在他們決定上馬鐵壺生產線之后,陳志劍多方查閱資料,又多次到外地考察,還請來南方的師傅跟著學了將近一年,一道工序一道工序過關,檢驗自己。
第一把壺的制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首先在研發、制作過程中就出現了花紋不清晰、內部粗糙、實用性差等問題。陳志劍夜以繼日地工作,通常都在晚上八九點鐘才回家。制作鐵茶壺,防銹工藝是一道難過的坎兒。陳志劍第一次做出的樣品全部報廢了,晚上十一二點,他又重新配料磨料,燒制模型。我想他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復雜和矛盾的,頂著資金的壓力,不顧父母的反對,遭著工廠周邊村民的嘲諷……
可他堅持下去了,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兩個月后,王禪居的第一批茶壺面世。第一個訂單只有十幾把鐵壺,是陳志劍在QQ群上為自己做宣傳時,引起了廣東揭陽一個小茶具店老板的興趣。這讓陳志劍很振奮,在他看來,南方人更善于研究茶道,而他的鐵茶具能在南方得到認可,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整個2013年,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將“劉奇葆、文化產業”等關鍵詞鍵入百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業” 、“大力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文化創作不一定都要到園區去”這樣的字眼比比皆是。
陳志劍與堂哥敏銳地捕捉到了政策風向標,加之河南淇縣近年來也對當地文化宣傳的力度一再加強,他們由此將眼光從單一的做茶具轉到了與特色文化的融合上。
相傳戰國時期,鬼谷子已有“北辰一顆星”之稱。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軍庠”,聚徒講學,先后培養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一大批叱咤風云、縱橫天下的軍事家、外交家、謀略家。這些人“一出而王侯懼”,影響并左右了當時天下的政治、軍事格局。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鬼谷子的智慧已逐漸被內化為中國人的思想意志和文化精神。鬼谷子的故事陳志劍從小就耳熟能詳,鬼谷文化也理所當然地吸引了他的目光。鬼谷子,世稱王禪,他隱居講學之地就在今淇縣境內的云夢山中。這便是“王禪居鑄鐵茶壺”這個名稱的由來,如今這已是鶴壁市鼎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
陳志劍拿出一把鑄有“鬼谷下山”的鐵壺給我們看:齊國大臣蘇代持笏騎馬立于山后。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寫有“鬼谷”二字。虎豹軺車拉著鬼谷子在山林間的急奔,兩名步兵軍士,扛長矛跑在前面開路引道。這些情節被傳神而又巧妙地融入圓形的弧圈中,充分顯示出構圖和布局的精妙。
陳志劍說,他們現在正在為“鬼谷煮茶”“鬼谷授徒”開模具,將來還要更充分地發掘鬼谷文化,并將其呈現在他們的茶具上。
2013年10月,“王禪居鑄鐵茶壺”正式投產,填補了我國北方鐵茶壺生產上的空白。前不久,“王禪居”還同少林寺、清明上河園達成了初步意向,將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故事熔鑄到鐵茶壺上,將“王禪居”茶具作為它們對外宣傳自己的一個窗口和載體。
陳志劍還有更大的目標:將全國各個旅游景點及地方特色文化熔鑄到“王禪居”上,產銷結合,打造一條文化發展產業鏈。而淇縣當地的鬼谷文化系列茶具將是這一發展目標的拳頭產品,年輕的陳志劍美好的愿景是以此為基礎打造出鑄造公司、包裝公司、模具分類公司,從而上升至集團。
“堅持吧,一路下來都是堅持。”當被問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時,不善言談的陳志劍語氣堅定地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