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靜 (山西省太原市濱河小學,030001)
看我七十二變,和“平衡板”在一起的快樂課堂—“平衡游戲”一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霍曉靜 (山西省太原市濱河小學,030001)
(一)指導思想
本次課的教學突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從學生實際出發,將趣味、娛樂、實用,寓于課堂教學中。課堂上教師運用情境導入、自創體驗、合作交流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鍛煉,得以發展身體素質。讓學生在體驗中發展身心,在學習中尋求成功,在玩樂中培養合作意識。
(二)教材分析
平衡是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平衡游戲是低年級體育教學內容中深受學生喜愛的項目,發展平衡和協調能力,可從兩個方面去進行,第一是靜態的平衡,如:燕式平衡、兩點平衡等;第二是動態的平衡,如:踩梅花樁、過獨木橋等。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很多教師都會用平衡木來進行練習,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稍大一點,本課教師讓學生嘗試用新器材“平衡板”替代平衡木進行練習,既降低了高度,減少了危險,又可以讓學生嘗試新器材的一物多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是第2課次。因此,將本節課教學目標設置為:
1.通過師生交流,了解保持平衡的一些基本知識,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及體育活動中。2.學習、探究靜立、走動時身體保持平衡的動作要領,并利用重心的移動調整身體的平衡,保持身體的穩定性,發展學生的平衡能力及協調性。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機智勇敢、大膽創新的習慣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針對這些年齡特點,本節課重在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變換多樣的練習方法中,主動學習、自主合作、快樂體驗,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身體平衡、重心穩定;教學難點是重心的調整和控制。
(五)設計思路
本課最初的器材是教師利用廢舊八寶粥桶,五個粘在一起,組成一個小梅花樁,讓學生在梅花樁上進行平衡練習,但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自制的梅花樁容易倒,易造成傷害事故。為了讓學生能夠安全快樂地進行練習,筆者就開始思索究竟能有怎樣的一個器材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安全實用且有推廣性,于是便在網上進行瀏覽,無意間發現了平衡板這個器材,覺得很新穎,就買回來進行嘗試,沒想到這個平衡板可踏、可坐、可搖、可隨意拼接、擺放,變化多樣,孩子們百玩不厭,十分喜愛。為了增加安全性,教師還在平衡板上特別貼上防滑貼,真是既安全實用,又物美價廉,且極易推廣。
主教材教學中,教師將動作要領、重點難點融入自編兒歌中,兒歌內容簡單易懂,瑯瑯上口。從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大公雞”到中國經典動畫人物“孫悟空”,從孩子們喜愛的游戲“劃小船”到“沖浪”,再到結束部分的“爆米花”,自編兒歌貫穿全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流程
1.隊列練習。針對低年級學生方位感差,原地三面轉法易發生錯誤的現象,教師設計了口訣找方位練習法,即教師口令提示“舉起你的左手向左轉”,學生原地踏步的同時回應“我就舉起左手向左轉”,一邊說口訣一邊做動作,這樣既刺激學生快速反應,又能讓學生自主地準確找到方位,提高了隊列練習的有效性。
2.小游戲“大公雞”。這是師生互動的一個環節,教師語言激勵學生和大公雞比賽金雞獨立的本領,實則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復習已學過的單腳站立的動作方法,為下一步平衡練習做準備。

3.熱身操。時下“韓流”席卷全球,教師考慮到現在孩子接受新鮮事物的渠道廣泛而暢通,選擇了孩子們喜愛的韓國童謠《牛奶歌》伴奏做操,學生踏著律動的音樂,和教師一起時而踏板,時而搖擺,鏗鏘有力,在達到熱身目的的同時,體現了器材的多功能性——可踏可坐。
4.平衡板自創練習。這一環節教師為滿足學生對平衡板的好奇和喜愛,引導學生自創練習方法。孩子們拿到平衡板后開發出了很多玩法。有的坐在板上劃小船,有的趴在板上模仿魚兒游泳,有的把板背在背上模仿烏龜爬行,有的將板立起擺放,練習單、雙腳跳,有的站在平衡板突起的小山峰上練習金雞獨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及器材的多功能性。
5.復習靜態平衡?!皩O悟空,本領大,七十二變難不倒他。變公雞,喔喔啼,變老鷹,真神氣,變燕子,滿天飛。唐僧念起緊箍咒,東海龍王顯神通,定海神針定、定、定”。教師和學生邊背《孫悟空》的兒歌邊復習上節課學習的金雞獨立、鷹姿勢、燕式平衡、羅漢式等靜態平衡動作,掌握重心在一條腿時保持身體平衡的動作要領。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無所不能的孫悟空,爭相展示自己控制身體平衡的本領,為下一步學習動態平衡做好了鋪墊。
6.學習左右平衡。這一環節,教師先設疑:“你能在左右搖晃的板上站穩嗎?”。接著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再引導學生試著說出在左右搖晃的板上保持平衡的方法。最后,教師結合自編兒歌《小小船》引出左右平衡的方法,孩子們在兒歌的幫助下通過自學、自練、互相學習、互相展示、互相評價,很容易就掌握了動作要領。
7.平衡的拓展練習。在掌握了左右平衡后,教師便引導學生嘗試“如何在前后搖晃的板上保持平衡”。結合“迎著浪向前沖,踏著浪向后移”的小兒歌,孩子們進行了初步的嘗試,而且很快就自己總結出了動作要領。
8.合作練習及行進間平衡練習。這一環節教師注重了學生合作學習及大膽創新能力的培養。孩子們自由組合,相互討論,設計出了蹬三輪、蹺蹺板、連環橋、踏石過河等多種練習方法,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平衡板搭建造型各異的小橋,并嘗試平穩地通過小橋,有了前面自主學習的經驗,孩子們很快就配合起來,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成功體驗后孩子們還和自己的同伴擊掌慶祝,相互擁抱。孩子們在練習中掌握了技能,學會了溝通,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學習。
9.游戲“爆米花”。這是一個在跑動中進行快速反應的游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平衡板擺成圓形的“米花機”,邊背兒歌邊圍著“米花機”跑動,聽到指令后快速搶到“爆米花”(平衡板)。孩子們奔跑著,歡笑著,運動帶來的樂趣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0.放松活動。伴隨著美妙的《生命的禮物》樂曲的響起,孩子們圍坐在豎立的平衡板上翩翩起舞,全身心放松。
(一)注重日常積累,打磨過硬素質
作為一名在一線從事體育教學工作16年的體育教師而言,能在全國十城市的盛會上作現場課,是筆者多年來的夢想,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最佳認可,更是筆者教學生涯中的一次升華與蛻變。
觀摩一節好的現場課,就像是欣賞一場藝術演出,體育教學藝術所反映出來的是教師語言的美、教師運動技術示范動作的美、教學場地的美、器材布置擺放的美等等,這些美無不直觀刺激著學生,感染著學生,調動著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這些美絕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來自教師平日里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字一句的鉆研,一板一眼的訓練,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弊⒅厝粘=虒W方法及經驗的積累,有目標,能自省,求突破,無論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的教材都能駕馭自如。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體育教學藝術的功能
回顧這節課,從教材的選擇上注重了易掌握性,學生容易掌握就會建立自信,積極參與;從器材的使用上體現了創新性,學生永遠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興趣,興趣使人專注,興趣能促進人的智能增長,興趣能使人養成習慣;在教法的運用上突出了趣味性,以趣促練;在學法的指導上強調了自主、平等、創新、合作。整堂課學生沉浸在民主、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熱情水漲船高,真正發揮了體育教學藝術的功能,體現了高水平組織管理能力的真諦。
點評:
1.器材新穎, 一物多用,易推廣。加上防滑貼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器材的安全性,體現了教師一切為了學生安全著想的良苦用心。此為本課的一大亮點。
2.隊列練習緊密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實效,注重了學生的良好體態及運動習慣的養成。
3.兒歌及情境創設生動活潑,過渡自然,做到了以趣促練,強調了體育教學的快樂原則。
4.教師在宣布完課的內容后,詢問有沒有身體不舒服需要見習的孩子,這一點非常好,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在體育課上至關重要。
5.哨聲的運用準確的表達了教師的思想及意圖,成為吸引學生情感的“磁石”。
6.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習方法的指導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7.教師自然、真摯、熱情、大方的行為舉止,準確、生動、風趣的語言表達,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優美的體態給學生以審美的愉悅,親密的師生關系,融洽、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度顯著提高,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點評人:曾秀東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