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部矛盾的外部解決:私人利益取向集體行動的一種發生機制——以魯北小河村 “水費事件”為例

2014-05-12 06:41:04尹洪祿
天府新論 2014年3期

尹洪祿

一、文獻與問題

社會學有關集體行動、社會運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問題:一是它為什么會發生,二是它的發展有什么規律以及社會后果如何。早期的研究以第一個問題為主,晚近的研究則更關注第二個問題?!?〕前述判斷主要是針對西方社會而言的,在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中,這兩方面的研究同樣亟需。對集體行動的發生機制的研究,宏觀上可以分為三種研究視角,即結構主義、功利主義和建構主義。在這方面,曾鵬等研究者曾做過較為詳盡的梳理?!?〕在理論視角上則呈現了心理、理性、結構與文化四種研究取向。

基于中國集體行動經驗所做出的分析框架中,有“壓迫性反應”、“面子”、“氣”、“情感”、“怨恨”等?!?〕〔4〕〔5〕〔6〕〔7〕劉能曾結合中國轉型時期都市社會的特定社會情境,建構了一個“理性變量-動員變量-怨恨變量”的本土化解釋框架。曾鵬、羅觀翠則以建構主義為基礎,提出了一個以“共意動員與行動動員”為主要脈絡的集體行動綜合模型?!?〕這兩個框架在中國社會情境中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但何艷玲則認為,這兩者實質上并無較大差異,如劉能的“理性變量”實際上是 (潛在)行動者基于現有社會結構的理性選擇,而怨恨變量和動員變量則貫穿于曾鵬所指的“共意動員”與“行動動員”過程中。結合孫立平曾提出的“動員能力生產”研究假設,何艷玲提出了一個“動員能力與反動員能力共時態生產”的分析框架?!?〕這些分析框架各有所側重,也各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其更多側重于理論分析或理想類型的想象,在現實案例的對應方面稍顯欠缺。

對于研究農村地區的集體行動而言,稅費改革具有分水嶺式的意義。早期集體行動的產生原因之一就是反抗性的,是在既有利益失衡格局里的被迫反應。而隨著農業稅的取消以及一些惠農政策的出臺,集體行動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也在變化,“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主動追逐利益以及以維護某種價值為目標的集體行動逐漸增多”。〔10〕稅費改革后的鄉村關系出現了新的特點和困境。稅費改革前,我國鄉鎮與村委之間總體上是一種明顯而強烈的上下級行政命令關系,或者說是一種行政化的鄉村關系。〔11〕稅費改革后,這種形式上以及具體生產領域的行政干預明顯減弱,隨之的是其間關系趨于松散,村鎮干部的關系也由以前的顯性轉為隱性。稅費改革的目的之一本是讓鄉村干部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為百姓服務,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由于考核機制與財源結構等方面的變化,他們要么將精力放在應付上級檢查上,要么放在個人謀利上,干群之間的關系并未有好轉。這正如周飛舟所分析的,稅費改革表面上是國家和農民關系的改革,實際上是針對基層政府的改革,改革的結果是使得鄉鎮政府處于“半癱瘓”狀態,政府不是能夠更加完善、周密地提供公共服務,維持一方平安,而是在國家和農民中間造成一種“真空”狀態,這是改革的意外后果?!?2〕

由此,在研究這段時期農村集體行動時應將稅費改革、鄉村關系、文化背景等諸因素納入同一分析框架,關注集體行動發生的新特點,進行典型性分析。余成普根據引發因素和目標指向的不同對集體行動做過一個簡單的四分法,歸結起來主要是兩類:一是共同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二是私人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 (見表一)①文章基于其研究個案和寫作方式的考慮,用的是“群體行動”一詞。本文此處仍沿用學界更為常用的集體行動術語。。其文認為,共同利益目標指向的集體行動的發生機制無論是私人利益引起的還是共同利益引起的,相關的案例和研究都不鮮見,但是,對于由共同利益引起卻是私人利益目標指向的集體行動,從邏輯上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3〕一般來看的確如此,因為“純粹私人或個人的利益可以通過個人的、沒有組織的行動來增進,而且通常更為有效”?!?4〕既有研究案例也的確多由共同利益引起。然而,那種由共同利益引起、但卻是私人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盡管“從邏輯上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但現實中還是可能發生的,本文案例即具有此特征。

本文無意去驗證余文的研究模型是否完善或準確,而是藉著其研究模型的啟發,采用嵌入性單案例研究方法,通過對這一特定背景下發生的特殊案例進行“過程——事件”的分析,去發現其中可能“隱藏的文本”,并討論純粹私人或個人利益取向集體行動的發生機制。

表一 集體行動的一個簡單分類

二、案例的表象呈現

2007年7月某日,魯北小河村,②遵從學術規范,本文對所涉及地名和人名等做了技術性處理。在人名處理上,將水費收繳方稱為S,抗繳方稱為K。村臨時負責人S1③S1,男,時年39歲,身體強壯,皮膚黝黑,過去經常與人打架,人稱“黑司令”,曾因盜竊、販賣假鈔而入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帶領十多人的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到各家各戶上門收繳水費。④此處的水是指農業灌溉用水,而非人畜飲用水。水費的收取并不順利,因為除了大部分村民拖延不交,還有一些村民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小聯盟,采取了輿論造勢、聯合村民簽名拒交等手段來阻抗水費收繳工作。最后雙方坐到了談判桌前。談判過程中收費一方處于被動局面,但到了最后階段,抗繳方的幾個核心成員先后以不同方式表示自己要繳納水費,有的甚至當場把現金拿了出來。從旁觀者看來,這對抗繳水費的村民是一次功虧一簣的妥協或失敗,但從那些抗繳村民骨干的表現來看,這個結局似乎很自然,甚至正是他們所期望的。這是發生在取消農業稅之后的事情,小河村之前從沒給政府出過“難題”,但他們為什么會在取消農業稅、負擔更小的時候采取這樣集體性的抗爭,為什么又在占據有利的形勢下選擇了“放棄”?

(一)小河村概況

小河村位于魯北平原,全村人口四百余人,人均耕地少,村民以做生意或外出打工為主。在經濟欠發達的魯北地區,小河村的經濟狀況相對要好,生活水平高于相鄰幾個村落。村北約1公里是東西走向的省際公路,村東不遠處則是南北走向的鄉間公路,然而在兩條公路與村子之間卻仍然是土路,一到下雨天便泥濘難行。至于沒通公路的原因,村民的解釋是“沒有正經人管事”。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該村對公共設施、林地等進行了變賣,后來除了幾十畝“機動地”外已基本沒有集體財產。全村時有黨員8人,但村內沒有支部也沒有村支書。①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K1曾長期擔任村支書,后因村內矛盾辭職后小河村便沒有了支書和支部。對在鎮政府上班的朋友的訪談結果是,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包村干部或其他政府工作人員代理書記一職,但小河村黨員稱不知情,并且已有多年未有組織活動。到后來,小河村更是既沒有村兩委辦公場所,也沒有正式村委人員,一般是鎮上臨時指定一個人來做事,也就是做“收稅、收費、下通知”之類的事情。小河村兩委事實上呈癱瘓狀態。受此影響,小河村的灌溉用水也開始成為難題。事實上在村南1.5公里處就是大沙河,河水來自黃河,但由于大沙河與村之間的溝渠不暢,往常需要不斷疏浚、維護,隨著村民外出打工、做生意現象漸多,田地荒蕪,溝渠荒廢,灌溉成本上升。村內矛盾糾紛的增多更使這一問題凸顯,全村也呈現了村莊價值生產能力較弱的“原子化”狀態?!?5〕

(二)水費事件的過程與結局

灌溉成了難題,但在水費的繳納方面,2006年之前卻并不棘手。稅費改革前,②山東省農村稅費改革步伐落后于全國總體進程,自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農業稅。水費的收取是和農業稅、三提五統等稅費合在一起,村民最關心的是繳納的總額而非具體項目,何況很多村民并不知曉具體收了哪些項目。稅費改革后情況有了變化,2006年的水費便是作為單獨一項來收取的??梢韵胂蟮氖?,村民們對此表示了異議和抵制。由于強行收取會背負罵名,時任村臨時負責人在收取時“表現不力”,并在年底被免職,而更換S1作為村臨時負責人。如前述,S1在收費時同樣遭到村民的質疑和抵制。人們既對收費的合理性進行質疑,更對補收2006年的水費表示不滿:

當時我就問了他一個問題呃,我說為啥要交水費呢,咱又沒用黃河水!這個費交不著啊!S1說:沒用黃河水那是咱村自己的事兒啊,人家黃河水可是放過來了。我說你放過來管啥用啊,我又沒用,沒用水憑啥交錢啊。還收去年的呢,都過去的事了你憑啥收?!(資料編號2007070902)

S1領著包村干部及管區③屬鄉鎮的下一級,派出機構,一般將幾個行政村統籌管理,稱為一個管區。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四處催收,但收效甚微。需要說明的是,村里有幾戶人家是S1不著急去收的,他們不會給S1出“難題”,而是或明或暗地支持,這幾戶分別是S2、S3等。但與此同時,反對的聲音開始出現。

1.反對者的出場:抗繳一方

村民K2、K3、K4、K5、K6等人是最早采取行動的,他們幾個平時關系不錯,相互間走動頻繁。在水費問題上他們獲得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鎮政府為促進水費收繳工作,允許各村留取20%的份額,這將可能被S1得到;另一個信息則是,本縣一鄉鎮某村與小河村情況相似,也是沒有使用黃河水灌溉,他們抗繳水費,最后使得鎮領導帶領村鎮干部負責看護溝渠,挨家挨戶給澆了一遍田地!這個消息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和啟示,他們也決定效仿,以不讓S1得到這個好處并爭取解決小河村以后的灌溉問題。村民們很快知道了這兩個信息,他們對前者反應并不強烈,甚至已然習慣,但對第二個信息頗感興趣,似乎本村也可以實現那樣的結果。很快地,抗繳水費一方的骨干成員就有了十多個,他們首先采取的策略是,聯合簽字以保證參與者不得擅自繳納水費,并且發動更多的村民拒交。

抗繳水費一方的行動消息很快傳到S1那里,他也相應加大了水費收取攻勢。此后幾天,收繳水費人數增多,氣勢加大,一度多達十余人。與此同時,其更加頻繁地通過村大喇叭加大宣傳力度打“攻心戰”:

S1:……必須得交,不交不行!這是上面的任務。你那些在背后亂嘀咕的,你不用想啊,你抗不住,你別想好幾戶串通著不交,我都知道你是誰啊,你自己小心點!我也不是想找仇家,這就是這么個事,我也不說難聽的,你都快點交上啊!等也白等啊!(資料編號2007070801)

但遇到的問題是,村民們多采取了“弱者的武器”,以躲避等方式來消極抵抗。同時,抗繳方也采取了更加公開的方式,在村口大樹下、水灣邊等村民容易集中的地方公開宣傳他們的認識和主張:

俺們幾個都沒交啊,咱不交這個,這又不是皇糧國稅,那個不交不行,那個是違法的事兒,但這回這個不一樣啊,這不是稅啊,他這不該收的費就是亂收費啊,中央正在管這個了,到時候咱一告他們 (指鎮政府),就得把他這個官帽給擄了去,咱都不怕這個。……都不用怕啊,你別看他們呼啦啦一大幫子人,光嚇唬膽小的土老百姓呢,咱們又沒犯法,他不敢咋著咱啊!這個不該交的費不用怕啊,他們不敢抓人搬東西,他們要是說話不好聽都不行,我直接不讓他們進門,我不允許你進來你就是私闖民宅!我打折你腿都沒事!(資料編號2007070901)

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熱烈地談論著那個“成功”的村莊,讓那些猶豫的村民看到希望。后來,他們采取了對收繳方更為明顯、更為直接的破壞行動。如在收繳方開始工作前他們就開始行動,提前到收繳方欲進入的村民家里轉一圈,說一些如:

“我們都還沒交,不要聽他們在喇叭里吆喝,那是騙人的,其實交上的沒幾戶,都不交他們就沒法啊,別理他們就行。” “我們給‘小么哥’①小么哥,齊魯電視臺方言民生類節目《拉呱》的主持人,節目以新聞、文藝一體化的方式表現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內容以曝光、調解糾紛居多,在山東農村地區廣受歡迎。打電話了,過幾天就來曝光”

之類的話,以此方式給該戶村民壯膽。這種做法比較有效,同時讓收繳方感到很無奈,抗費一方既沒有發放宣傳材料也沒有與收繳方正面沖突,他們采取這種“串門兒玩”的方式,使水費收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停滯狀態。

2.談判桌上有文章

水費收繳工作陷入困境,幾天后,先后有包村干部、管區主任等多次到抗費精英家里進行游說、勸服,沒有效果。后來抗費方提出條件是要與鎮領導見面。最終副鎮長來到小河村,并到了事先約好的K3家里。談判開始并不順利,因為村民們堅持事實上沒用黃河水和“沒用黃河水就不該交水費”,使得談判陷入僵局。但后來抗費方逐漸把話題轉向對S1、S2等人的不滿上,如認為S1這種人“不地道”,不該做村負責人。副鎮長于是接著拋出問題,即為什么小河村用不上水?主要責任還是小河村自己的問題,要選出個好班子。對此,抗費方大多表示了認同。副鎮長也表示了對小河村目前狀況的關心,和對以后選舉出好班子、治理灌溉溝渠等方面的支持。于是抗費方K2、K3等人先后表態:有了領導的關心,村里的事就好辦了,同意這次先把水費交上,下次選出個好班子。此后的發展不言而喻,在得知事情的結局后,其他村民莫不順利把錢交上。水費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綜觀整個事件的過程尤其是最后的結局,存在著許多問題令人費解。從抗繳一方的角度來看,明明是形勢大好,為什么卻又做出了讓步?為什么談判的焦點從是否該交費轉到了村班子上?他們這次抗爭的焦點和目的究竟在哪里?水費事件的背后另有隱情。

三、村事糾紛:水費事件背后的復雜線索

(一)小河村的無治狀態

肖唐鏢曾對“什么人在當村干部”做過一個比較詳細的分析,認為解放初期重家庭出身和政治積極性,后來注重發展經濟和致富能力,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在村干部人選上看重的則是“能否鎮得住地盤”?!?6〕與此相似,小河村兩委主要干部情況是:在村支書一職上,從上世紀80年代至1997年都是K1在任,但自1997年他與S2打了一架后元氣大傷,被迫辭職,而其他黨員均不愿涉足此職位,因為“沒啥好處,卻太危險”,于是小河村中再無村支書,同時黨支部也處于癱瘓狀態。在村主任一職上,S5(S2的長子)在1989-1996年期間任職,正是在這段時間村里的林地等公有資產被變賣,其行為引起村民不滿后,其父S2設法任此職務為其“擺平”。但到2000年后基本也處于空缺狀態,甚至一度連臨時負責人都沒有,一些大的矛盾恩怨也在此期間發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沒有其他村民有能力以及對這些職位有意愿嗎?賀雪峰認為,村干部的任職動機大致有二:第一是經濟動機。一般來說,能否獲得經濟收益取決于以下兩種情況之一種:一是村集體經濟是否發達,發達的村集體經濟不僅可以保證自己報酬的兌現,而且可以通過掌握集體經濟的權力來獲取灰色收入;二是當村干部是否是一個相對有較高收入的職業,可以及時兌現的相對較高的村干部報酬,使村干部職位成為具有足夠吸引農村能人來競爭的位置。第二是社會動機,比如考慮當村干部可以帶來的面子、榮耀和為自己人做事以及實現自己過去的志向等等?!?7〕小河村的集體財產已所剩無幾,經濟吸引力不大,而由于村干部職位已逐漸演化為負面角色,所以非經濟吸引力更差。

(二)近年的主要矛盾糾紛

1. “就打你這個‘蘆花雞’”:S2與 K1的矛盾

S2在村中口碑不好,村民評論其“為人不地道,連一家子的 (指同族)都坑”。其子S5曾擔任村主任一職多年,正是在任職期間其變賣了村里的林地、水泵等集體資產,并為自家圈占了多塊宅基地。K1與S2年齡相仿,曾多年擔任村支書,因年輕時氣盛好斗被起綽號為“蘆花雞”。K1在與S5共事時二人之間便因經濟、權力等問題而矛盾不斷,但因S5家族比較強勢,所以S5是事實上的“一把手”。在1995年左右S5變賣集體資產時,二人因收益分配等問題而矛盾升級,K1遂被完全架空權力之外。失勢后的K1非常不滿,多次揚言要將一些事情“抖摟 (揭露、說)出去”,雙方的矛盾加劇。

1997年夏天,K1在路過S2家門口時,被S2時年12歲的孫子用臟話詛罵。K1追趕至其家中,卻被聞訊出來的S2一家毆打,并被質問“為什么跑到家里來鬧事?竟然背后里打小孩子,就打你這個蘆花雞”。事情發展到最后是兩家人打起了群架。但S2人多勢眾,將K1一家打得鼻青臉腫并把其家里的東西砸得一片狼藉。此時,混亂的小河村竟無人愿意和敢于出面勸架,只是事后才出來收拾殘局。此事讓K1深感窩囊而多日臥床不起,只是這種村內糾紛也很難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兩家從此結仇。

2.“差點兒出人命了”:S2、S3與K4的矛盾

事情起因于養殖肉雞的銷售方面。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村民大規模養殖肉雞,這種雞吃得多、長得快,一般50-55天出籠,提前出籠則重量不合格,拖后出籠則吃飼料多但增肥慢,會影響收益,因此保障銷售渠道很重要。2000年夏天,當地肉雞市場行情大跌,但那些已經上籠的雞卻必須喂下去,于是出現“賣雞難”問題。村民K4托人聯系了某販運商,但是,在販運商開車進村后卻一時沒找到K4家門,問路時被S2了解情況并領到自家。聞訊趕來的K4與S2發生爭執,最后以折中的方式兩家各裝一半,但也因此結下了怨恨。此后兩家又發生過幾次爭吵。矛盾的爆發出現在2000年秋天,K4的二兒子在某次販雞①“賣雞難”風波過去以后,有一些村民不再養殖肉雞,而是改做了販運生意。時與S5、S3發生了摩擦,最后雙方動了刀子,結果“楞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S2的兩個兒子一個被捅中大腿,一個被捅到腹部腸胃,后動手術并住院數月,而K4父子則僅受輕傷。事后雙方均設法調動關系去“擺平”,最終的處理結果是:雙方均有過錯,K4賠付S2幾千元的醫療費。

3.“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關于S1

自2000年的“差點兒出人命”事件過后,S2在村中的形象、地位大跌。S2等人也比以往低調了許多,隨著年紀增大,他在一些事上轉向了幕后操作。如前文所述,小河村的干部職位對能人、“正經兒人”沒有吸引力,但仍有村民愿意擔任,只是由于S2家族比較強勢,得不到其家族“刺兒頭”S2的支持,一般人很難如愿。自S2轉向幕后,先后默許、授意了S3、S1等幾人來擔此職務。S1家境較差,其家族里“光棍子好幾個”,其本人也是三十多歲以后才結婚。此人曾以愛惹事、能打架而出名,后因偷盜和販賣假鈔被判刑,出獄后的S1表面形象大為好轉,“愛說愛笑,嘴很甜”,但是更加地“手腳不干凈”,以間接方式欺壓村民的事漸多,自2006年底開始擔任村臨時負責人后更是如此。一些弱勢家族的村民大多不敢和S1正面沖突,“惹不起,躲得起”,因為眼前損失點沒什么,如果真的把他得罪了,那個損失可能更大。

(三)水費事件之前:賣土與“打了村里女人”

前述的矛盾糾紛已逐漸嵌入小河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無治生活的常態,村民們對此也已基本適應。但適應不等于接受,在這種無治生活的背后其實怨恨正在積蓄,只是在未積蓄到一定程度或者尚未有突破口的時候而呈一種表面的靜態。劉能曾對中國鄉村爆發集體行動的條件因素做了一個理論模型,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怨恨水平及其歷史凈平衡”?!?8〕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這一點也可以找到依據,雖然中國人是講求克己復禮、忍讓互容的,但也并非是一味退讓,倘若對方“給臉不要臉”、欺人太甚的時候,當自己無端蒙受冤抑、遭受輕賤的時候,這種克己復禮就可能變成忍無可忍、拼個魚死網破。前文提到過K1與S2的矛盾糾紛,其實自那以后兩家之間的摩擦仍然不斷,只是更多時候K1均采取了忍氣吞聲的做法。不過K1的這種軟弱并沒有被村民恥笑,反而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同情。在這種無治的混亂狀態下,小河村其實在形成著一個怨恨的“氣場”。〔19〕

怨恨的一次集中釋放發生在2007年春天,這也為此后的水費事件埋下了伏筆。當時,S1、管區副書記S4和幾個村民在村北溝渠上測量并撒上了白灰線。第二天,他們雇傭挖土機和翻斗車來進行施工,但被匆匆趕到的K1老婆及兒媳婦阻止,雙方發生了爭吵:

“我問他們:你們這是干啥呢?咋把灰線撒到俺地里來了?S1說:嬸子,我這忙著還沒顧得上和你去說,咱不是澆不上地嗎,把這個大溝挖挖就好了,這是個規劃啊。我說你規劃也不能把俺家地挖了啊,那不中!S1說以后再給你從別處補上來。我說那也得先讓俺把麥子收了,再說這是全村的事兒,人家都同意嗎?這時候管區副書記說:你這個村民不要阻撓開展工作,剛才都說了這是個規劃,能因為你個人耽誤全村的事兒嗎!于是就吵起來了。后來我坐到那個挖土機的大鏟子斗上,說你要挖先把我挖了吧。副書記就過來推搡我,把我推到柴火垛上,把我臉都劃破了。后來知道我小手指頭也折了,當時著急沒覺出疼來,俺兒媳婦就趕緊回去叫人了……”(訪談對象K1老婆,資料編號2007092202)

S1挖溝的真實目的是賣土,當時鎮政府搞開發區需要土方,而小河村離建設工地較近,具有地理優勢。因為管區副書記S4說話較難聽,并且“打了村里女人”,惹火了村民,于是被眾多村民追打。S4跑掉后,在一些村民的鼓動下約有七、八十口男女老少到了鎮政府,將大門圍了起來要求交出S4。幾番交涉勸阻不成,最后鄉鎮書記出面說他跑掉了,但保證一定要找出他并按相關政策處理,于是村民乃逐漸散去。

四、私人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何以可能

(一)村莊精英的行動邏輯:內部矛盾的外部解決

小河村水費事件的發生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既是部分人不得已而為之的反應,也是部分人蓄意而為另有所圖的行動,而正是后者使得這次事件最終得以發生并具有了意義上的典型。可以認為,小河村的集體行動之所以戛然而止、“功敗垂成”,原因在于這次事件從根本上是一種假意抗爭,①這主要是對事件中領導者而言的,因為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才使得該事件得以發生。就事件中的普通參與者來說,并不排除其具有真實抗爭意圖的可能。因為精英主導著該事件的發生和走向,所以,此處可以用假意抗爭來概括整個抗繳一方的特點。因為此次水費事件雖然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是一種抗爭,但其內在的意思表示卻并非如此,抗爭的目標所指與實際的利益取向是不同的,所以,這是一次假意的、另有所圖的抗爭。這次抗爭的指向,似是針對鄉鎮政府,是對不合理政策的一種反抗,但實為針對小河村內部的村事糾紛,是為了打壓自己的“仇家”或是以后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人。水費事件是村內矛盾的一次集中體現,作為抗繳方而言其矛頭指向都是一樣的,即通過抗繳水費來打擊S1、S2或S4,但其內在的意圖卻并不盡同,大多有自己的“小算盤”在里面。在抗爭的精英群體中,除了少數幾個屬“路見不平式”,〔20〕其他的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怨恨釋放。這主要是指K4、K1及其弟弟K5。K4一直是抗繳一方的積極者,K1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次行動,但“人人都知道K5是為了給他哥K1出氣”。K5時年43歲,一直做皮貨生意,生活條件優越:

“你說我為啥管這個啊,還不是為了俺哥嗎,你說他這好幾個事兒多么丟人啊,俺都覺著抬不起頭來!我要是為了我自個我才不管這個呢,為了這個我耽誤多少天啊,我一個人才交多么點水費,我賣皮貨一天也比這個掙的多。關鍵是這不是一碼事,太欺負人了。這不正好K2、K4他們都想弄,就弄起來了?!?訪談對象K5,資料編號2007092203)

二是經濟利益。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的主要是K6、K7、K8等人。他們近一、兩年內或者有蓋新房的打算,或者是想多承包一些土地,但是先例已經告訴他們,屆時S1、S2等人很可能會借機敲詐。若因此而產生經濟方面的損失,會讓人感到極不光彩,“在村里很窩囊”。能通過抗繳水費而打擊S2、S1,或者把他從這個臨時負責人位置上“搞下去”,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三是權力企圖。這主要是指K2和K3兩人。對K2來說,他一直對村干部職位抱有想法,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都快到了結婚年齡,他擔心屆時S1會在一些事項上刁難他,這在農村是常有的事情。K3的情況則是,他近幾年來一直在鎮上經營包子鋪,但是效益并不理想,尤其是出過兩次車禍后身體狀況較差,所以想在村里找點事兒干,因為“總比閑著玩兒強”。此外,一個在當時尚待確定的說法是:他們對村干部退休金懷有想象。①當時的一個傳言是,若村干部能持續在職五年以上,則退休后可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在該縣,一些鄉鎮正在進行試點。訪談中有多位村民提到了這一點。在雙方最終談判時,K3在大部分時間里均保持沉默狀態,而K2更是在談判陷入僵局時首先提出“既然鎮長都來了,不管怎樣水費要拿上”。因為他們不想把事情搞大,那樣不僅不好收場,而且對自己的“小算盤”不利。談判是在K3家里進行的,他事后稱“談判是在我家里,我不交不好”,這樣的解釋不無道理,但其實談判地點的選擇是K3主動提出的。從以上幾點都可以看出這次假意抗爭中的權力期待因素。

上面三種類型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抗繳方的每個村民都可能有自己更深層的算計,但是,他們相似的一點是,都想把以前內部的矛盾通過這次外在形式來解決。在這次事件中,他們反抗的是水費,但針對的是S1,他們不滿的是鄉鎮政府,但打擊的是S2或S4(見圖一)。

圖一 “水費事件”中的矛盾沖突示意圖

在面臨治理危機的中國鄉村,“沖突已成為當下農村的突出問題”,〔21〕沖突發生的原因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村民、村干部之間的糾紛,也有對鄉鎮政府的反抗,但如小河村一樣以通過對鄉鎮政府的表面反抗形式來解決內部矛盾的似乎并不常見。在既有的田野案例和學術研究中,農民的反抗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斯科特所說的“弱者的武器”,這些武器共同的特點是很少或不需要相互協調和事先計劃,所使用的是不明確的表達和非正式的網絡,常以個人為行動單位,避免與權威有正面的對抗;〔22〕二是上訪,尤其是成規模的越級上訪,李連江和歐博文的“依法抗爭”〔23〕和于建嶸的“以法抗爭”〔24〕均對此作了分析。但是,在本文的水費事件中,這幾種解釋框架均不適用。因為在這里的抗爭或反抗是一種假意抗爭,是另有所圖,其表面矛頭所指向的問題都不是真問題,假意抗爭的真實矛頭指向其實在于解決內部的矛盾,只是選取了這種矛頭對外的方式而已。簡言之,小河村水費事件中的矛盾糾紛其著力點在于內部,只不過是鄉鎮政府為此提供了一個公開化的平臺。

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在談判的最后,抗繳方會逐漸轉變自己的立場去附和鎮領導的觀點,并承諾交上水費。站在他們的角度看,這是合理的,尤其是站在K2、K3的角度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這次事件中另有所圖,他們一方面想打擊S1和S2,同時更有對此職位的期待,他們要把這件事情“問題化”,〔25〕但又不能“過了頭”以致使自己處在與鄉鎮政府完全相反的立場,所以,在談判中他們同樣要“踩線而不越線”,不能把事情做到極端,畢竟,雖然S2等人被打擊了,但職位最終還是“鎮上說了算”。而他們理想的結局是,通過這次談判既讓鎮長“知道咱村的情況了”,又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或“忠心”。

(二)普通村民的行動邏輯:無成本付出與可能收益

劉能認為,“政治機遇結構”變量和“對成功的預期”變量構成了潛在參與者“參與的理性計算”變量,其中,“政治機遇結構”變量指示了參與所可能付出的成本的界限,而“對成功的預期”變量則指示了集體行動帶來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據此,在判斷集體行動的參與時存在著四種可能的局面,其中一種可能便是“假想的無成本、收益未知”情況下潛在參與者會選擇“參與”?!?6〕在小河村水費事件中,普通村民的要求很明確,那就是希望不交水費,減少經濟支出,所以,他們的選擇也很簡單,那就是參與,只不過這種參與的方式比較特殊,即“不作為”。

對普通村民而言,這其中最主要的仍然是參與的成本收益問題,普通村民的成本付出幾乎為零,他們只需要采取“弱者的武器”,盡量延遲交納即可,這是一種“不作為”的作為,而無論事件的結局如何他們都不會損失什么。在收益方面,倘若最后村莊精英們抗繳成功,則普通村民可以共享收益——這里并不存在“搭便車”現象,因為普通村民的“不作為”即是對抗繳一方的“支持”與“配合”——即便最后不成功,對普通村民而言也沒什么損失,畢竟這種水費的數額并不算大,何況前些年一直是在交納的。所以,在成本、收益的權衡下,這種“不作為”成了眾多普通村民的選擇,除此外的選擇都將是不經濟的。

(三)誰為抗爭提供了機遇

不同空間、不同時間里發生的集體行動其動力機制和核心要素很難一致,“影響社會運動產生和發展的因素之間不存在一種非歷史性的、一成不變的聯系”?!?7〕在本案例中,水費事件之所以能夠發生,除了整個社會、村莊所提供的一個特殊背景外,“機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塔羅認為,與斗爭緊密相連的更多的是集體行動的機遇,而不是人們所遇到的持久的社會或經濟的因素?!?8〕在小河村的水費事件中,機遇的出現源自于鄉鎮政府。

一是時任村鎮干部傳統粗暴的工作方式。稅費改革前,在上級政府硬性任務的壓力下,許多地方政府軟硬兼施,采取各種辦法征收稅費,如“拔釘子戶”、成立“小分隊”等?!?9〕這雖然不是最合理、合法的方法,但卻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隨著稅費改革的開展以及現代傳媒信息的發達,農民的認識有了改變,權利意識逐漸增強。這需要村鎮干部在工作方式上要有相應的變化。但在這次水費征繳中,村鎮干部仍然沿用過去的工作方式,如在“大喇叭里罵人”、“十幾口子往家里闖”、“還叫上警察嚇唬你”等,這不僅沒有實現順利征繳的目的,反而進一步激起了村民的厭惡和逆反心理。

二是時任村鎮干部尚待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在村民的認識里,收水費是因為用了黃河水,所以,“沒用黃河水就不該交水費”,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據筆者查閱相關文件并咨詢有關專家后得知,即便沒用黃河水也是應該交水費的。在《山東省黃河防汛條例》、《濱州市實施<山東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細則》等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農業灌溉用水“暫不征收水資源費”,而所征收的水費主要是用于防汛、河道治理等方面。在水費事件的談判中,除副鎮長曾提到過“大江大河的治理不得花錢嗎”并被村民以“那是國家的事兒,你這是收的用黃河水的錢”而反駁后,其他村鎮干部均無人再提及此方面。筆者無從得知他們忽視或遺忘這一事實的具體原因,但少了這一水費征收的重要依據,他們便把自己推到了“理虧”、“亂收費”的境地上。

三是特殊人物的出場和行為。在春天的賣土和打女人事件中,管區副書記S4是“主角”,他在村民的評價里是一個極為負面的人物。這次的水費征繳中,S4仍然是主要的負責人,而他在村口大喇叭里的喊話以及在征繳過程中的官僚習氣更是讓不少村民氣憤不已??梢哉f,S4的個人因素增加了水費征繳的難度,這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以上因素的交互影響和勾連,既為抗繳方提供了更多的話語主動權,也構成了此次行動的機遇。于是,在抗費精英的另有所圖下,他們開始了假意抗爭,使得這次集體行動得以可能。

五、結論與討論

共同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大致路徑是,參與人員共同利益受損和行動積極分子動員,然后發起集體行動,其目標指向是共同利益。對于私人利益取向的集體行動,盡管大多數理性主義學者認為其要么是例外、要么是不可能,但余成普通過對一個醫療糾紛案例的研究來證明了其可能及具體發生機制,他認為怨恨的生產和對怨恨的解釋、其他途徑的不可行或想象的不可行、有成功的先例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么采取集體行動,而強關系的介入使得私人利益 (微觀)和集體行動 (中觀)連接起來,集體行動成為可能。

與余文研究的不同之處在于,本文案例中的集體行動是私人利益取向、但卻是由共同利益引起的。盡管“純粹私人或個人的利益可以通過個人的、沒有組織的行動來增進,而且通常更為有效”,〔30〕故這一類集體行動“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小河村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域中還是發生了。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看到,這一特殊類型集體行動的發生機制除了具有如怨恨的生產和解釋、有積極的領導者、有成功的先例等共性原因外,還具有其特殊的引發因素。

首先是事件發生的特殊背景。自2000年以來的農村稅費改革及農業稅的最終全面取消,使得基層政權的性質從“汲取型”到“懸浮型”,〔31〕鄉鎮財政從“向下要”到“向上要”,〔32〕鄉鎮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微妙。在這種背景下,再強行收取“無理無據”的水費,勢必激起農民的強烈反應。其次是村規民約等傳統約束力量的式微及新整合機制的缺失,這使得村莊內的怨恨漸增進而增加了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再次是該集體行動成本的低廉,這使得行動的選擇更為容易。小河村雖然是一個農村社區,但大部分村民并不以務農為生,這次交納水費的額度并不算大,不至于將村民逼到“活不下去”的地步,該集體行動發生的導火索更多是基于村莊的面子考慮。對抗費精英而言,他們物質成本的付出很小,何況此次行動的背后主要是為了私人利益的謀取或私人矛盾的解決;對普通村民來說,他們只要選擇不作為便可以配合、支持此次集體行動。所有這些,均使得該集體行動的發生在成本上不存在障礙。最后,機遇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此次集體行動中,鄉鎮政府的工作方式、特殊人物的出場等都為此次集體行動提供了機遇,這使得行動的發生顯得更為“有理有據”。

與城市業主維權、村民集體上訪等這些較為常見的集體行動一樣,本文的引發因素也是由于共同利益,但其不同在于,本文案例中的集體行動是十足的私人利益取向的。該事件的引發因素是由于共同利益——水費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村莊的“面子”,但這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上的表現,其實行動的實際取向卻是私人利益的——從行動的一開始,作為行動領導者的精英便有著或同或異的私人利益考量,有著各自的算計。而正是借由“內部矛盾的外部解決”這樣一種假意抗爭和斗爭策略,他們領導了這次集體行動的發生,并主導了集體行動的走向,從而使得這次行動具有了不同于以往集體行動特點的典型性。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行動個體間的博弈,小親族在其中也具有明顯影響。而由于研究身份的限制,在對收費方的訪談上稍顯欠缺,好在這并未影響到對整個事件的呈現。農村稅費改革已經塵埃落定,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當前正如火如荼,離開了農村稅費改革這樣的特殊背景,這種類型的集體行動是否還會發生?這是值得進一步關注的。

〔1〕〔27〕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0

〔2〕〔8〕曾鵬,羅觀翠.集體行動何以可能——關于集體行動動力機制的文獻綜述〔J〕.開放時代,2006,(1).

〔3〕〔20〕于建嶸.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于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J〕.學海,2006,(2).

〔4〕〔19〕應星.氣與中國鄉村集體行動的再生產〔J〕.開放時代,2007,(6).

〔5〕陳柏峰.“氣”與村莊生活的互動——皖北李圩村調查〔J〕.開放時代,2007,(6).

〔6〕郭景萍.集體行動的情感邏輯〔J〕.河北學刊,2006,(2).

〔7〕〔26〕劉能.怨恨解釋、動員結構與理性選擇——有關中國都市地區集體行動發生可能性的分析〔J〕.開放時代,2004,(4).

〔9〕何艷玲.“中國式”鄰避沖突:基于事件的分析〔J〕.開放時代,2009,(2).

〔10〕王國勤.當前中國“集體行動”研究評述〔J〕.學術界,2007,(5).

〔11〕項繼權.鄉村關系行政化的根源與調解對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4).

〔12〕〔31〕周飛舟.從汲取型政權到“懸浮型”政權——稅費改革對國家與農民關系之影響〔J〕.社會學研究,2006,(3).

〔13〕余成普.私人利益取向的群體行動何以可能〔J〕.開放時代,2007,(5).

〔14〕〔30〕〔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M〕.陳郁,郭宇峰,李崇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

〔15〕賀雪峰.農民行動邏輯與鄉村治理的區域差異〔J〕.開放時代,2007,(1).

〔16〕肖唐鏢.什么人在當村干部——對村干部社會政治資本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6,(9).

〔17〕賀雪峰.面子、利益與村莊的性質——村支書與村主任關系的一個解釋框架〔J〕.開放時代,2000,(11).

〔18〕劉能.中國鄉村社區集體行動的一個理論模型:以抗交村提留款的集體行動為例〔J〕.學海,2007,(5).

〔21〕趙樹凱.鄉村治理:組織與沖突〔J〕.戰略與管理,2003,(6).

〔22〕〔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鄭廣懷等譯.譯林出版社,2007.

〔23〕李連江,歐博文.當代中國農民的依法抗爭〔A〕.鄉村中國評論 (第3輯)〔C〕.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24〕于建嶸.當前農民維權活動的一個解釋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4,(2).

〔25〕應星,晉軍.集體上訪中的“問題化”過程〔A〕.清華社會學評論〔C〕.鷺江出版社,2000.91-93.

〔28〕〔美〕西德尼·塔羅.運動中的力量:社會運動與斗爭政治〔M〕.吳慶宏譯.譯林出版社,2005.95.

〔29〕孫立平,郭于華.軟硬兼施:正式權力非正式運作的過程分析——華北B鎮定購糧收購的個案研究〔A〕.清華社會學評論〔C〕.鷺江出版社,2000.

〔32〕馮猛.后農業稅費時代鄉鎮政府的項目包裝行為——以東北特拉河鎮為例〔J〕.社會,2009,(4).

(責任編輯:謝蓮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无码'专区第一页|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在线观看无码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久久国产乱子| 欧洲亚洲一区| 911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欧美啪啪精品|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区在线播放|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狠狠干欧美|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久久a级片|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热99精品视频|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伊人|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97国产在线播放|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91|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 无码日韩视频| 91免费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