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桑曲珍
摘 要 在21世紀的新形勢下,為了充分認識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特殊關系,通過長期深入實踐與探索求新,開拓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工作與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 思想道德建設 培養道德素質 西藏高職院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On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ibet
GASANG Quzhe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epartment, Tibe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hasa, Tibet 850000)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long-term in-depth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innovative, pioneering ideas Tibetan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 the new ideas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train moral quality; Tibe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21世紀存在許多機遇和挑戰,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新的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思考,有利于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工作的改進和創新。作為一名西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迫切性,對新形勢下西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分析,同時對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推動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1 新時期的思想道德危機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以來,整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性變遷和史無前例的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對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這些變化都在影響著西藏高職院校的學生,成為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表現在:
1.1 混亂的道德意識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在的大學生一個顯著特征是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某些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相對淡薄,大學生精神空虛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中,能看到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從事的崗位和職業、個人生活和思想狀況,一直在渴望“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為了找到大學生不良道德行為的源頭,筆者最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也和一些網友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究其原因大概有四點。
第一,無知心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
第二,從眾心理:“大家都這么做了,所以我也這么做”。
第三,僥幸心理:“做不道德的事不會受到懲罰”。
第四,反叛心理:“對社會和周圍的人有反叛心理”。
1.2 道德行為缺失的體現
西藏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對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具有重要性。通過日常的學生活動和走訪學生宿舍,得知學生道德行為缺失的具體表在:(1)功利性強,缺乏理性;(2)學習不認真,弄虛作假;(3)強調自我,忽視他人;(4)渴望完美的愛情,但戀愛道德和性道德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加強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引起學院的關注。
2 不良道德行為的根源
2.1 存在不健全的道德觀念
在道德觀念上學生缺乏正確引導和認識的錯誤,與西藏高職院校學生的不良品德、錯誤道德觀念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對是非好壞的認識渠道,主要是通過社會、家庭及學校的各種評價,以及日常生活的親身體驗。而在學校學習生活中,他們往往缺乏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精神,“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同時在對社會及他人方面,缺乏奉獻精神。
2.2 學生缺失的道德人格
在大學生實踐活動當中,能充分體現學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其中包括外界因素:社會不良文化環境的影響、學校開展道德教育欠缺的影響。內部因素:家庭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缺失的影響。在種種問題出現后筆者認為社會、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者們要很好地反思,才能為學生塑造道德人格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為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從而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系,共同為塑造大學生健康的道德人格付出努力。
2.3 學生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薄弱在青少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比如有些學生說“有的時候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好,但是就是管不了自己”。例如:學生知道逃課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時也是對老師不尊重的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每次在各種誘惑下,又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逃課。意志薄弱能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就是清楚是非善惡,但卻明知故犯。而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網絡信息發達造成的很多學生性格缺陷與偏激,這些都是當前阻礙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3 加強高職院學生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3.1 靈活變通的教育方法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以真誠的心和情感啟迪學生。思想不成熟、社會閱歷少、分新事物能力差都是普遍存在于西藏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如對這一群體采取生硬教育,反而會造成學生逆反心理,只有采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方式,尋找更多的思想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效率,達到理想的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效果。
3.2 思想政治創新素質教育
為了讓學生適應知識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法律基礎、道德意識方面,以及個人求職就業、人際交往、日常生活問題等方面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加強塑造我院學生的完整人格,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創造能力。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工作者應針對學生的內心世界,深入了解學生, 從他們的思想、政治、生活、學習和就業的問題入手,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同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存在的問題相結合起來,教育和服務同步,加強實踐教育,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自己所扮演角色當中,提高西藏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工作的效率。
3.3 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問卷活動
心理問題已成為大學生健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對周圍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都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適應度。對于大學生來說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習及品德的良好發展,為孩子今后樹立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到關鍵的作用。2010年對我系247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出現的問題令我們吃驚,學生對問卷做的答案出現不同程度。按心理健康評分標準,心理健康同學約占總人數2%;心理問題大致屬于健康范圍的約占總人數的6.8%;心理已有一些障礙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34%;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36%;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21%。從上例可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不少,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教師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是否得當;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和學生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方式改革勢在必行。
當下,為社會、為西藏培養合格的、健全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戰,努力做好西藏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小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 宋瑞.西藏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2.
[3] 張宏,王運來,王艷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分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9).
[4] 喬萬敏.鄭明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北京:高教育出版社,2011.10.
[5] 廖深基.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