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筆鋒
摘 要 如何上好寫作課已成為當前困擾廣大初中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題,而這種情況在農村初中更是突出。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如何才能做到呢?針對學生寫作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必須認清新形勢,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和閱讀積累,運用靈活多樣的作文評改方式,才能切實提高作文水平。
關鍵詞 農村 作文 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Essay
LI Bifeng
(Gangxi Guigang Qintang District Zhangmu No.1 Junior School, Guigang, Guangxi 535000)
Abstract How to teach writing courses have become troubled by the major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currently a major problem, and this situation is even more prominent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Students should be close to the actual teaching of writing, so that students easy to write, ask students to tell the truth, the truth, the truth, do not tell lies, empty words, and clich閟. How can we do it? For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students' writing,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 believe that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writing must recognize the new situation and start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writing from the culture interest in writing, focusing on student life and practice reading accumulation, the use of flexible composition assess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Key words rural; essay;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在農村執教初中語文二十多年了,每當提及作文課,常常聽到一些教師同行唉聲嘆氣,抱怨學生根本就沒有寫作興趣,交作文很敷衍,甚至不了了之,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儼然成了最薄弱的環節。然而,作文教學卻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作文教學不成功,意味著語文教學的失敗。因此,筆者認為初中語文老師很有必要對當前農村作文教學現狀進行剖析,在作文教學的思想、方法、方式上進行深刻反思,研究對策,探索出一條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新路子。
1 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主要問題
1.1 學生課外閱讀量太少,缺乏積累
豐富的閱讀積累不但會在內容、構思、語言方面對學生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古有名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使學生在寫作面前不犯悚,最根本且有效的做法就是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大量閱讀,閱讀是“源”,寫作是“流”,只有大量閱讀才可能做到“思如泉涌”。可是,目前初中學生的作文現狀卻是:閱讀時間和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村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當中,由于大多數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們主要是靠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以及其他親人扮演 “代理家長”的角色,代為照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農村留守孩子, 一方面那些“代理家長”不懂得該給他們買什么樣的課外書籍,另一方面有的家庭受經濟條件限制根本買不起,而有的學生即使買了也沒有好好地研讀,真正能夠自覺參與課外閱讀的初中生是越來越少了。
沒有閱讀積累,語言詞匯就貧乏,思想、情感就更貧乏,而貧乏是語文學習的硬傷,所以,在作文課堂,學生常常會因覺得沒有什么可寫而提不起興趣。因此,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而且要讀精品,依托豐厚的積累,才能切實解決好作文源頭的問題。
1.2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對生活缺乏觀察和體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濃厚的興趣是學生搞好學習的前提和動力。然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依靠老師逐步引導和慢慢培養的。如果用傳統的眼光來看,一堂作文課無非是學生寫作和教師批改兩個環節,教師閉關在校園教作文,學生在教室里“閉門造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周而復始地寫,學生越寫越沒勁,久而久之,厭倦情緒就上來了。隨機調查發現,初中生害怕寫作文的學生比例已經逼近65%,加之當前其他科目學習任務普遍較重,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因壓力大所造成的精神緊張、枯燥無味、冷漠、厭倦等負面情緒渲染下,學生寫作興趣全無,教師期待自己的學生出爐一篇好文章是難之又難呀!由此看來,要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當務之急是設法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1.3 學生體會不到作文水平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屢被打擊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簡化成“指導、習作、批改”三步曲,更重要的是,就是這三步曲,也沒有完全落實好,現實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批改環節,一些教師只要看到主題正確都給及格分,沒有嚴格區分高低優劣,所作的評語也往往是一些無關痛癢的“通用版本”,這使得很多學生拿到作文瞄一下分數便放到一邊去了。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曾經提過“效果律”,其意思是既要重視成功的強化作用,也要關注失敗的強化作用。因為,嘗試了成功的學生,會以更高的熱情去追求更進一步的成功;而品味了失敗的學生,則一般難以保持原有的熱情,如果是連續失敗嘗不到成功的滋味,最終他們的學習熱情勢必喪失殆盡。在寫作中,如果學生經常處于失敗的境地,于是懼怕和厭煩心理就占據了上風,以此心態來寫作,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
2 提高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效果的幾個應對措施
借鑒優秀老師的好做法,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特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作文教學嘗試,收效不錯。
2.1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寫作的真諦,消除寫作畏懼感
信心是搞好寫作的前提,在作文教學中,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而要讓他們真正自信起來,就必須讓他們對寫作本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事實上,寫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說真話,用自己的眼睛看社會,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未來,然后把這一切真城地袒露出來并記錄下來的這么一個過程。基于這樣的認識,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打消對作文的畏懼感,并逐步養成關注生活、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的好習慣。
2.2 善用褒揚,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老師的每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力量,相反,教師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否定態度,也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作文教學同樣如此,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具有一雙慧眼,密切關注學生寫作過程中點點滴滴的進步,不要吝嗇贊揚的語言和手頭的分數,把握得好,這些因素就會成為學生進步的階梯,相信在老師積極的關注與持續的贊揚聲中,學生一定會揚起自信的風帆。此外,老師還要從鼓勵、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閱讀報刊出發,點亮興趣的星火。只有當學生對他所學的內容發生興趣時,他才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而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
2.3 深入生活,加強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創作的靈感與激情總是來源于生活。課余生活多姿多彩的學生在下筆時一般會是思如泉涌,而過于沉靜的學生則往往會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教師就要注重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自然、關注社會、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對于農村學生而言,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在學習之余,多找機會參加勞動,尤其是星期天和寒暑假。農忙時節,老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農業生產勞動,體驗田間勞作的勞苦,品味莊稼收獲的喜悅!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事物,用心體會事物背后蘊含的豐富意義和細膩情感,學會多角度看問題,站在草木石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感受生活的真諦,長久積累下去,教師將會在寫作課上看到一篇篇由學生自己出爐的原生態精美大作。
寫作素材積累的另一個途徑是加強閱讀。初中階段的學生記憶力強,老師要抓住這個時機,引導他們背誦唐詩宋詞、名言警句,多讀名著,多做筆記,摘錄經典段落,分享優美篇章,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的激情和興趣,積累寫作材料,為寫好作文夯實基礎。杜甫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積累寫作素材方面很有指導意義。
2.4 錘煉語言,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扎實的語言表達功底,如果把文章的內容比喻為思想的載體的話,那么語言文字表達則是文章的外衣,因此,必須抓好學生的語言訓練與積累。為了積累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勤翻字典,平時閱讀雜志、書報或者聽廣播看電視都應該有意識地記下一些精美詞語,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多動筆,堅持寫周記便是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的好方法。寫作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用成語、名言、詩詞,靈活變換句式,采用多種修飾藝術來精確表情達意。文字表達駕馭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依靠學生在平日練筆中有意識地錘煉語言,日積月累,語言必將會流動起來,文章必定會活潑而且有靈氣。
2.5 建立多元化的作文質量評價體系
傳統的作文批改基本上是由教師來完成,這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質量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并且融入教師太多的個人喜好,如果完全以教師個人對作文主題和要求的理解,作為評判學生作文優劣的標準,這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受個人喜好和定勢思維的影響,教師往往會下意識地把那些與自己的思維或觀點相符的評定為優秀作文,相反,則可能被判定為差等作文,這種作文評價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封閉了學生的觀點,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有必要改變做法,從教師批改過渡到指導學生批改,把批改權與學生共享,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批改過程中得以更大的進步,從而把多元的作文質量評價體系建立起來。
作文教學再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多想辦法,切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寫作的真諦,讓他們消除對寫作的畏懼感,同時善用褒揚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引導他們深入生活,加強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我們的學生寫作水平必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聰尤.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學反思[J].廣西教育,2012(10).
[2] 黃泉靈.淺談開放式課堂教學生機與活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