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蕓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海濱學校 天津 300280)
“低碳”、“碳足跡”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的熱門用語。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CO2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理念,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盡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健康綠色的生活習慣,是更加時尚的消費觀,是全新的生活質量觀。[1-2]
如何讓小學生參與到“低碳”行動中,讓他們理解“低碳”的含義,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他們所熟知的生活出發,通過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對比、探究,從而真正了解低碳、做到低碳生活。以下介紹以“一碗淘米水”開展的教學實踐。
洗潔精在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學生們往往不了解它的成分和制作工藝,以及它是否會危害到人的身體健康,尤其對青少年兒童是否有不良影響。同時,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丟棄的淘米水含有哪些成分,這些成分有什么作用,去污功效如何。這些都需要通過調查研究來確定。
通過調查洗潔精化學成分及制作流程,使學生了解長期使用洗潔精的危害;通過調查家庭使用洗潔精的情況,讓學生分析每年每個家庭的洗潔精用量,以及由此導致的資源消耗情況;通過查找淘米水的成分和作用,并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淘米水的清潔效果;通過對比模擬澆花試驗,來驗證哪種物質更適合人類使用,以達到節約資源,低碳環保的目的;通過活動探究,提高學生的調查、分析和總結能力,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與合作的精神。
2.1.1 組建團隊
在活動之初,對四年級的學生進行學習動員,組建科技探究團隊。
2.1.2 查找資料
學校具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有利于學生及時查找資料。在計算機老師的配合下,首先解了洗潔精的成分、制作過程,然后再了解其替代品淘米水的成分、作用等。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對洗潔精和淘米水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們利用網絡查找資料的能力。
2.1.3 分組交流,制定行動計劃
將學生分成 6個小組,制定統一的行動計劃如下:①調查洗潔精的成分、制作流程、原料的來源,并整理完善。②調查家庭每天洗潔精的用量,換算成每年的用量,每個小區的用量,計算并記錄。③查找洗潔精的危害和真實案例。④查找資料,咨詢家長、老師或科技人員,尋找洗潔精的替代品。⑤調查淘米水的成分,分析其去污原理,了解各成分的作用以及淘米水的應用。⑥家庭試驗,對比洗潔精和淘米水的去污效果。⑦對種類相同的 2盆植物進行澆灌實驗,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進行分析。
按照行動計劃,各個小組根據不同分工積極進行調查取證工作。學生首先計算出家里 1天洗潔精的用量,然后統計出 1年的用量;再對小區業主進行走訪,調查小區內業主的數量,進而計算出所在小區1年內洗潔精的使用情況。由于各個小區業主數量存在差異,因此學生的調查結果也略有不同,從 6,000到 30,000瓶不等,學校附近的 5個小區1年洗潔精的使用總量為 73,115瓶,數量驚人。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們的實踐調查能力有所提升,同時同學們也知道了用數字和事實證明科學的道理。
為了驗證洗潔精對兒童及青少年成長是否有不良影響,同時驗證淘米水是否能夠成為洗潔精的替代物,開展對比試驗如下:
實驗1:洗盤子試驗
為了驗證淘米水的去污效果,某學生通過洗盤子試驗證實,兩種物質的去污效果相似,不分勝負(如圖1)。既然如此,如果再確認淘米水比洗潔精安全穩定,就可以用它替代洗潔精了。

圖1 洗盤子效果對比實驗Fig.1 Comparison of dish-washing effects

圖2 學生記錄的植物成長日記Fig.2 A student’s Plant Growth Diary
實驗2:澆花對比試驗
在對比實驗過程中,某學生為2株植物的成長過程做了觀察日記,見圖 2。實驗效果很明顯,澆灌洗潔精的植物最后沒能存活。
此外,多個同學做的類似試驗也證明,用洗潔精澆灌的植物都會經歷發黃、枯萎、死亡的過程。而與之相對比,淘米水澆灌的植物卻健康成長。這說明,與洗潔精相比,淘米水對于植物是沒有毒害的。至此,對學生的科技教育已大部分完成,從澆花實驗中,學生學會了科學實驗的基本原則:動腦、動手能力的統一。
為了讓更多人使用淘米水,學生們思考著不同的宣傳方式。如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每天中午的廣播時間由班里的播音員向同學們宣傳淘米水的相關知識。參加活動的學生們還積極主動制作低碳環保宣傳畫、手抄報等,將他們的作品粘貼在班級的宣傳板上。課間時,經過樓道的學生會來參觀這些作品,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本次活動,做到了學生全員參與、分工明確、合作探索。每個學生通過記錄與總結,都在認真思考著自己活動中的收獲、快樂、遺憾。同時,教師制作評價表,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自評、互評、組長評、指導老師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為以后的學習活動指明正確的行動方向。
本次科技活動針對如何利用淘米水,組織學生們查找了洗潔精的化學成分及制作流程,調查了家庭使用洗潔精的情況,并對洗潔精的成分和危害做出分析,同時查找淘米水的成分和作用,用試驗的方法檢驗淘米水的清潔效果。通過宣傳活動,號召每個家庭盡量減少或避免使用洗潔精等含有化學成分的清洗劑。通過本次活動,學生的調查、分析和總結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時也提升了環保意識,并培養了創新與合作精神。
筆者認為,小學階段正是創新的起步階段,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尤為重要,而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的有機統一則是提升科學素質的關鍵。因此,小學階段的科技教育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發揮想象,并將想法付諸實踐。
[1] 張一鵬.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J]. 中外能源,2009(4):12-15.
[2] 楊鮮蘭. 低碳生活的價值追求與建構[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21-25.
[3] 楊云輝.關注探究活動實現有效學習[J]. 小學科學:教師,20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