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友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 天津 300457)
中小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從小培養他們愛科學、懂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自建校以來,筆者所在學校就一直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先后成立了化學松鼠會等一系列科技社團,IT同盟會就是眾多社團之一。作為 IT同盟會的輔導老師,筆者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打造快樂、高效、開放的科技教育課堂,為此不斷進行教育實踐與探索。
2010年開始,學校加大科技教育力度,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由科研室領導負責,聘請各學科骨干教師擔任科技輔導員。要求每個輔導員成立自己的科技社團,每年定期舉辦科技周活動,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在這種情況下,筆者組建并成立了第一個信息技術科技小組,也就是IT同盟會的前身。通過向學員征集、同行請教、組內教研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2010年下半年,信息技術科技小組正式命名為“IT同盟會”。
IT同盟會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為今后成功的人生做準備”為宗旨,以培養學生“愛科學、懂科學、會科學”為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同盟會成立之初,由硬件發燒友、FLASH動畫創作組、DV短片創作組3個組構成。截至2014年,IT同盟會已經發展成了5個分社,圖1為IT同盟會組成結構圖。

圖1 IT同盟會組成結構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IT Alliance
IT同盟會的會員全部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基礎自愿報名,擇優錄取。每個分社都有詳細的招募細則及選擇標準,供學員自己判斷。每學期根據學員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招募。招募過程按照嚴格程序進行,保證每一個想加入的同學都能夠加入,保證每個學員都能夠正確選擇自己活動的方向,在 IT同盟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會員活動形式靈活機動。一般除周二下午7、8節課為全校固定社團活動時間外,平時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也為學員開放,學員有問題可以隨時來與輔導教師交流。此外,活動形式靈活多樣,一般是以分小組、分層次活動為主。將各組的學員依照興趣、愛好、知識層次進行分組,每組 2~4人。在活動中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為主,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能力,教師在活動中起引路人和答疑解惑的作用。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如何才能高效完成科技輔導任務呢?筆者認為科技輔導員首先要認清自身角色,有別于一般的科任教師。一名科技輔導員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完成科學探究與實踐。其次,科技輔導課堂要有別于一般的課堂,必須大膽開放。教師要扮演好引導、促進作用,切忌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構建開放式課堂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①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利用媒體技術取代一般授課。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和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和年齡特征,筆者在輔導 IT同盟會的學員時,充分利用了局域網、互聯網、QQ 群、微博、微信等平臺。在輔導中,筆者將整段講授時間掌握在10,min以內,其余時間則利用局域網引導學生閱讀課程資源,并指導其實踐探究;或者利用小組互幫互助、溝通協調,完成學習。對于課下遇到的問題,學員可以通過 QQ與筆者單獨交流;對于共性問題,通過QQ 群、微博、微信隨時交流。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行之有效。
②激發興趣,釋疑解難。據問卷星網站上對中學生科學興趣的調查,50%的同學對學校開展的科技小組沒興趣,78%以上的人認為是進入中學后被老師剝奪了興趣。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在不斷喪失呢?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起來。筆者認為,該放手的一定放手讓學生去做、去想,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萍驾o導課的授課地點、方式、內容都可以讓學生來挑選。當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一定要及時跟進,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幫助,防止因為受到挫折而喪失興趣。
例如,學??萍贾芷陂g每個社團都需要制作2塊展板。其他社團往往以老師為主體,每天忙忙碌碌但效率不高。而 IT同盟會則指定一名同學擔任該項目負責人,由負責人去挑選組員,筆者只是告訴會員展板的總體思路和想法,至于如何布置、創意設計都交給學生大膽去做,沒想到2小時的時間就制作出令其他社團老師連聲稱贊的成品。由此可見,激發學生興趣,大膽放手是非常必要的。
③鼓勵創新,活動開路。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創新能力又是青少年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輔導學員進行動畫創作和 DV短片制作時,筆者堅持以活動貫穿始終,以創新為主線,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打破常規,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結論、見解,大力提倡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創新思考。正是基于這樣的開放課堂,在筆者學校第二屆科技活動周中,共收到動畫、短片作品156件,為歷年最多,作品的創作質量較以往也大有提高。圖 2為學生動畫作品截圖。

圖2 學生動畫作品截圖Fig.2 Diagram of a student’s animation work
中學生科技活動中,要重過程輕結果。平時,要多注重活動細節,引導學生善于積累資料,將每次活動的關鍵點拍照或者錄影,引導學生學會記錄數據、記錄觀察點等。對每次活動最好都要求學生將資料保存,以便于后面的反思和總結,從中找出問題和不足。
評價與反思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科技活動亦是如此。只有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反思,才能使學生不斷獲得改進的空間。結合國家、市、區級對中學生科技活動的有關要求,筆者為 IT同盟會的學員設計了自評、互評、群眾投票3種評價方式。
自評是在每次科技活動結束的5分鐘內進行,由教師設計并提供科技活動調查表。
互評是由同組的同學交替為對方評價,主要評價對方在同組中的參與程度、溝通、協調能力、動手實踐表現、組內貢獻等。
群眾投票,是利用網絡投票系統,將學生創作的作品放到校園內網中,全校同學可以點播,然后利用投票系統評價。這樣,既可以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也使科技活動的成績更加公平、公開、公正。圖 3為學生作品投票結果統計圖。

圖3 學生作品投票結果統計圖Fig.3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voting result of students’ works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這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現實。因此,作為一名科技輔導員,必須要不斷加強學習,才能勝任自身的角色,否則就要被時代淘汰?!懊麕煶龈咄健保霂С鰞炐愕膶W員,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自己需不斷充電。
科技輔導工作要想應付交差也很容易,然而要想真正做好這項工作,則要看教師的責任心和職業精神。因此不能將科技輔導與平時教學區別對待,而是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實踐科技輔導工作。
[1] 調 查 問 卷 [EB/OL]. http: //www.sojump.com/jq/1335112.aspx.
[2]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牛靈江.創新之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活動輔導與研究[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