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遂群
中原經濟區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不僅關系著中原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其中勞動力素質的高低,是中原經濟區建設興衰與成敗的重要因素。
提升素質適應建設需求
中原經濟區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勞動力問題。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大省,農業現代化必然會從農業中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但農業勞動力的素質與非農領域的生產發展不會自然相適應,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的培訓來提升農民的非農化素質,以適應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需要,達到融合。
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科學化,中原經濟區建設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以有效地促進生產效率提高,也必然需要具備較高科技素質、掌握大量科技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
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三化協調發展”,是由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經濟轉變,由傳統的鄉村社會向現代的城市社會轉變。由于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將解放出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向非農產業轉移。中原經濟區建設為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也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創造了就業機會,拓寬了農民就業的空間。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是有效實施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將農村人口壓力轉變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實現農村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中原經濟區建設給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農民的非農化素質,可以促進農民實現有效就業。較好地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且運用于生產之中,使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影響著農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質較高、具備職業技能的農民,具有順利轉崗就業的優勢,在轉崗就業中比較容易實現從事高層次產業且收入較高的工作。因此,通過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增強他們創業和就業的能力,是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多舉措構筑培訓體系
提高農民非農化素質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站在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優化人力資源的戰略高度,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構筑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訓體系。
一是文化素質。適應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需要,堅持從基礎抓起,從新生勞動力的素質教育抓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保障更多的農村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
二是科技素質。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特別是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要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以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訓和科技推廣。發展農民職業教育一定要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導向,發揮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等科技資源優勢,引導其與龍頭企業、行業協會、中介機構聯合組建培訓基地,形成上下貫通、聯動互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師資過硬的全方位、立體式科技培訓體系,營造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星火燎原之勢,讓更多的農民有機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非農化勞動力。
三是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好中原經濟區,必須努力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首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農民的頭腦。要通過運用新聞媒體、各類社會宣傳陣地和活動載體等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使廣大農民得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引導他們解放思想,開闊視野,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文化輿論和社會風尚,激發他們發展經濟、開拓市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切實加強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設,使其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承接,與中原經濟區建設需求相聯系。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教育。大力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引導農民破除迷信,崇尚科學,徹底擺脫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觀念束縛,樹立與現代精神文明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切實改變農村的各種陳規陋習,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現代生活方式,以不斷提高農民的文明程度。再次,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不斷加大公民道德教育力度,盡快使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并結合各地實際,建立和完善鄉規民約、文明守則等約束機制,使其貫穿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的各個環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弘揚勤儉節約、扶貧濟困、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農民講文明、講禮貌、講誠信、助人為樂。積極倡導鄰里和睦、相敬互助,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提升農民的非農化素質,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四是法律素質。提高農民法律素質,既是我國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通過不斷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營造一種人人學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圍。增強民主法制觀念,促進勞動者用法律武器來保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是身體素質。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充分挖掘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在體能上的巨大潛在優勢,使廣大農民以強健的體魄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首先,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增強農民體質。全面實施億萬農民健身工程,廣泛開展以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和體育科普知識活動,鞏固擴大農村體育陣地,以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體需求。其次,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構筑農民健康保障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認真抓好農村衛生防疫工作。深入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普及各種科學健身的醫療衛生知識,不斷優化農村人居衛生環境,降低農民發病率。再次,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后續勞動力質量。廣泛開展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活動,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習慣,營造清潔衛生的生活環境,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升華。
六是現代網絡技術應用培訓。增加對廣播電視基礎設施的投資,保證村村有條件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網應增加那些對當地適用的生產技術知識節目,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加快農村用戶入網的步伐,使得農民能夠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和科技知識。第三、提高電話普及率和電腦普及率,增強農村人口與外界的聯系,提高他們利用信息的能力。
七是市民素質教育。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進入城市或者轉變成城市居民的人數日益增多,需要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市民素質教育,樹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公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以新的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現代城市生活。
八是市場觀念教育。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破除計劃經濟、小農經濟的思想,牢固樹立起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增強發展意識;破除單一固有的舊觀念,樹立自主創業、多元就業的新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樹立先就業、后擇業觀念;破除好高騖遠、追大求全觀念,樹立有活干、有合法收入就是就業的觀念;破除老守田園的舊觀念,樹立走出去闖天下的新觀念;強化農民參與市場、規模效益、規范化理念、社會化協作、一體化經營理念,提高經營管理能力。
此外,還需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大力實施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建設中原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配置河南省內外勞動力資源,提高向周邊地區輸出人才和勞動力的集約度和輻射度。
作者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