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近年來河南畜牧業持續較快發展,不僅保障了畜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有力推動了食品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畜牧業生產粗放經營模式依然存在,畜牧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一、河南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畜牧業生產方式粗放,集約化養殖水平低
畜牧業生產方式粗放依然存在,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專業場戶,生產隨意性比較大,往往是根據自身的條件隨意選址建場,畜舍簡陋,人畜混居,飼養環境缺乏基本的動物衛生防疫條件,不僅給動物防疫帶來很大困難,而且不能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綜合效益不高。同時畜禽糞便不能得到集中有效處理,肆意排放,污染環境。
畜牧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較薄弱,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困難。由于投入不足,高效、生態、集約型生產等關鍵技術的集成和研發能力受到制約,科技創新能力較弱,自主培育畜禽優良品種的能力不足,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基層科技推廣機構和技術人員不足,畜牧業現代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慢,使用違禁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畜產品質量難以保障。同時,科技服務隊伍不健全,影響到畜牧業技術的推廣服務力度,給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疫病預防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由于大量的分散飼養,難以有效防止交叉傳染,重大動物疫病疫情隱藏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任務繁重,現有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將對畜牧業生產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
(二)宏觀調控乏力,產品市場體系發育程度低
目前,我國畜牧業的相關法規還不健全,對畜牧業生產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作為行政管理部門的畜牧局,仍缺少或根本不掌握任何經濟的和行政的調控手段。一旦出現畜牧業生產或產品市場的波動,政府只能通過多部門之間的來回協調,采取一些短期的或非規范的調控動作,加上某種優先保護城市消費者的傾向,難以同時保護好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往往給中間經營者可乘之機。
經過多年的改革,畜產品的集市貿易和批發市場迅速發展,但高效的畜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并未形成,畜產品及其相關產品市場都還不具備及時提供真實市場信息的能力。由于市場體系不健全,種類不全,設施簡陋,交易行為不規范等原因,市場自我調節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流通環節的競爭機制也不可能充分展開,導致流通環節的費用過高。產業體系不夠完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較少,名牌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鏈條短,組織化程度不高,產銷銜接不緊密,外向度低。
二、加快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方向
(一)加快推進生豬、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產業優勢集聚區建設
在京廣鐵路沿線等生豬傳統產區,通過加快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技術,大力發展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進一步鞏固提升優勢地位;在防疫條件好、土地潛力大、人口密度低的豫西、豫南淺山丘陵區,高起點建設集約化規模養豬場,形成生豬產業隆起帶。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精深加工,著力打造優質生豬產業化基地。在豫西、豫南淺山丘陵區和黃河灘區,加快發展肉牛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肉牛屠宰加工,著力實施優質肉牛產業化工程。在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奶業發展基礎好的沿黃灘區和豫東、豫西南“一帶兩片”區域,重點發展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加快良種奶牛推廣改良步伐,全面推行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提升乳品加工產業層次,著力實施奶業產業化工程。在豫北豫東肉雞、豫南水禽等傳統主產區,大力發展肉禽集約化生產,擴大加工企業規模,著力實施優質肉禽產業化工程,促進肉禽產業快速擴張。在豫東槐山羊、豫西南伏牛白山羊、豫北小尾寒羊和太行黑山羊集中產區,積極推廣雜交改良等先進適用技術,適度發展規模養殖,著力打造優質肉羊產業化工程。
(二)大力開發飼料資源,發展飼料工業
在飼草飼料綜合開發利用方面,重點推動飼料加工、優質牧草基地和飼草飼料技術研發工程中心建設,確保畜牧業投入品的高效安全。圍繞五大優勢集聚區,加快構建現代飼料產業體系,加強小麥型配合飼料、非常規飼料資源等重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生態飼料產品,重點把鄭汴飼料主產區打造成全國高科技飼料生產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加大秸稈資源的開發力度,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微貯技術,提倡秸稈過腹還田;大力開展人工種草,重點在黃河灘區、淺山丘陵區種草。同時,要注重調整種植業結構,建立飼料用糧生產基地,開發蛋白質飼料資源,加速飼料工業的發展。
(三)加強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和畜禽防疫體系建設
圍繞提高畜禽良種生產能力和質量水平,建設一批高等次畜禽繁育場,加強南陽黃牛、郟縣紅牛、淮南豬等地方優良家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堅持引種與育種相結合、保種與利用相結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促進外來品種本地化、地方品種國際化、雜交改良商品化。加大品種資源保護力度,建設優良地方品種種質資源庫,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生產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種繁育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不斷提高重大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預防控制、應急反應、可追溯管理、依法監管水平,建立起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配套、運轉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實現動物防疫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四)建設畜產品精深加工體系
引導國內外畜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圍繞優勢集聚區,進一步優化畜產品加工業布局;鼓勵大型規模養殖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圍繞皓月、科爾沁等肉牛加工龍頭企業,建設與加工能力相配套的養殖基地。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引進開發應用高新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力度,不斷培育和提高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重點開發符合消費結構變化、市場潛力大的新產品,推進畜產品加工業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轉變,大力推動優勢企業和產業密集區規模快速擴張。
(五)加快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手段,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業標準體系,重點制定產地環境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投入品的使用、生產技術規程、管理規范和檢驗檢測方法、包裝標準、貯藏和運輸標準以及其他相關標準,為畜牧業標準化提供技術支撐;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重點建設省、市、縣監管機構和企業(包括養殖、加工、畜產品批發市場)四級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質量追溯網絡,提高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健全省、市、縣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完善檢驗監測手段、提升檢驗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建立質量評價體系,擴大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的規模,積極開展畜產品及投入品質量監測檢驗,健全畜產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機制,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六)建設科技支撐體系
圍繞優勢集聚區建設,建立與國家配套的產業技術體系,重點建設現代畜牧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功能研究室、綜合試驗站。組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術推廣機構和生產企業,圍繞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大科技瓶頸、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開發利用,在良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畜產品加工儲運、健康養殖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加強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創新技術推廣機制,提高科技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
(七)促進生態畜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農牧有機結合,大力推廣秸稈青貯、秸草飼料加工等實用技術,積極推進綠色畜牧、循環畜牧發展,逐步形成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良性循環體系。大力應用生態環保養豬法、畜禽養殖干清糞工藝等技術,積極推廣畜禽清潔生產,引導規模養殖企業尤其是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畜禽排泄物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加大畜禽養殖排泄物的治理力度。充分利用生豬、奶牛標準化改造等資金,搞好養殖排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探索區域性養殖廢棄物綜合治理模式,實現變廢為寶、綜合利用。
作者單位: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