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具代表性的三模式:以阿里金融的 “電商”模式,以民生銀行的“圈鏈金融”,以泰隆銀行的“零售金融”模式。
國內還會出現完全不同于以上三種模式的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模式,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面前,有什么是不可能?
第3期 欄目 資本 事評 圖 字 數
需美編配圖 張 數 對美編配圖要求
作者姓名、單 位、職 務、職稱、聯系方式 文/澤巖 來稿原字數
圖片作者、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
欄目編輯 擬排版數 2 擬放頁碼
小微金融三種模式的優劣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國內還會出現完全不同于以上三種模式的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模式,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面前,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微企業似乎一直處在中國金融市場的“夾心層”:既不像國有企業享受政府隱性的信用背書,又不像大型民企具備雄厚的資產實力,與金融沾邊的算下來主要還是結算服務。在過去的時間里,筆者長期關注和研究如何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但眼看著這一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難解決了。
在筆者和同業高管的交流中,很多銀行機構的負責人將此問題歸咎于國內全面征信體系的缺失,以及小微企業經營的不規范,但在筆者看來,關鍵點還在于如何全面、高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日常工作中,筆者注意到,目前已有相當數量的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開始逐步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紛紛研究并提出了不少針對小微金融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模式是: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 “電商”模式,以民生銀行為代表的“圈鏈金融”,以泰隆銀行為代表的“零售金融”模式。
但同時,這三種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不足,分析其不足對其他已經或者正準備嘗試做大小微業務的銀行機構來說,借鑒價值很大。
讓我們先看阿里金融模式。
以網絡數據分析模型為骨架,阿里巴巴、淘寶和支付寶中沉淀的海量客戶交易和信用數據為血液,引入在線視頻資信調查和云計算技術,這套系統成功地將客戶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并由此自動為大部分客戶完成貸款審批。相比于銀行動輒上千元的貸款操作成本,阿里金融單筆操作成本僅需2.3元,平均不到10秒就有一筆貸款放出,準入門檻近乎為零,更實現了7×24全年無休的信貸服務。
從筆者超過15年專門為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經驗來看,“快”已成為阿里金融的亮點,而其短板是“全”。例如,憑借既往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并不一定能把握客戶的全部真實情況,通過虛擬網絡較難掌握客戶綜合信息,這會削弱阿里金融的風險把控能力;同時,業務開展局限在阿里集團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這一閉環中,模式難以被其他金融機構所復制,很難為網絡平臺之外的小微金融市場主體服務。同時,這一模式受困于資本金的限制,無法通過吸收低成本的存款進行業務擴張,限制了阿里金融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其次,再看民生銀行模式。從“商貸通1.0”到“小微金融2.0”,民生銀行對一圈兩鏈中的中小企業大膽地采取批量營銷、集群授信的模式,通過聯保聯貸的方式弱化個體的信用風險,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影響,實現了信貸業務的工廠化、低成本運作。借助信貸工廠的批量化輸出,轉型三年多的時間內,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已突破3000億元,累計信貸投放超過8000億元。
誠然,“批量化”模式能夠降低貸款投放的成本,提升行業客戶服務的專業能力,但由于“團體”取代了“個體”,導致客戶的黏性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受利率、服務等同業競爭的影響。此外,集群授信模式的風險與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關聯性,也使得民生銀行承受了較大的資產質量壓力,比如鋼貿行業的劇烈動蕩。
最后,讓我們看一下泰隆銀行模式。泰隆銀行認為客戶的人品和經營前景是小微企業貸款中需要首先了解、確認的信息。在零售銀行模式下,泰隆銀行實行“一對一”服務,并將服務從業務合作延展到客戶的事業和生活,由此建立起比一般業務往來更深的感情維系,獲得了較高的客戶忠誠度。
同樣,在“做細”的同時,泰隆銀行雖然解決了信息獲取的全面性問題、降低了信貸風險,但也給自身帶來成本的壓力。例如,同樣的投放金額,阿里金融由計算機可在幾分鐘內自動投放幾十筆,成本不過百余元;民生銀行一次操作的批量貸款也能完成;但泰隆銀行可能要分十幾筆,甚至幾十筆才能完成,難以實現規模經濟。依靠“人海戰術”的泰隆銀行,如何破解效率提升難題,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銀監會于2013年9月5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小微企業服務方式。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國內還會出現完全不同于以上三種模式的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模式,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面前,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作者系小微金融服務研究專家、金融機構資深高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