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美景如畫,氣候沁心宜人,地質多樣復雜,物產豐富多樣。60多年來,云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始終做到急農民之所急,憂農民之所憂,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驕不躁踏實走,在努力為農民“定制”服務的過程中,實現了供銷合作社的真正價值。
1951年3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決定成立“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事業指導處”。
1954年7月
云南省合作社聯合社第一屆社員代表大會在昆明召開。
1958年2月
云南省合作社聯合社第二屆社員代表大會在昆明召開。
1958年8月—1986年3月
云南省供銷合作社與省商業廳“三分三合”。
1999年
云南省供銷合作社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改革改制工作。
2004年底
云南省供銷合作社明確提出發展“兩社一會”的目標和工作重點。
2008年5月
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全省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推進“二次創業”的戰略目標。
2008年7月
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賦予供銷合作社實施“鄉村流通工程”建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搞好社有資產管理三項職能。
2011年3月
云南省供銷合作社提出“培育供銷龍頭企業、建設兩個服務體系”,打造全新供銷合作社的戰略舉措。
2014年1—6月云南省供銷合作社經濟指標
完成經營總額400億元,同比增長18%;
銷售總額335億元,增長21%;
銷售化肥362.6萬噸,同比增長10%;
農產品采購74.56億元,增加80.4%;
新發展合作社353個,完成全年任務的58.8%。
2014年云南省社提出,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要樹立“抓合作社建設立社,抓社有企業發展強社”的理念,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把全系統建成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提供規模化服務的主體之一,建成各級黨委政府掌控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要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快農業保險制度建設,用好涉農資金整合政策,充分釋放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應;二要審慎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牢記一個底線,無論怎么改,不能改垮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能改少耕地,不能減少糧食產量,更不能損害農民利益;三要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供銷社體制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四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扶貧開發進程;五要開展好統籌城鄉試點,推進建立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六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創新基層管理服務,健全農村社會治理機制。同時,要加快推進農村流通體制、農村民生保障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充分發揮農民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的主體地位。
省社同時提出四項落實舉措:一是消滅全省58個沒有社有企業的空白縣社,組建云南種業集團公司,搭建化肥、籽種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供給平臺;二是發展城市社區消費合作社,創新發展農村公共管理合作社,夯實合作經濟組織基礎;三是加快“新網工程”和“鄉村流通工程”建設,進一步鞏固完善農資、農村日用消費品等配送體系;四是深化社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財政投入資金變為社有股金工作。

陸良縣供銷合作社1954年8月正式成立;1957年至1975年先后與縣商業局、縣服務局等單位“三合三分”,1975年6月之后機構一直延續至今。2006年以來,陸良縣供銷合作社創造了社有資產從1.16億元到2.6億元的佳績,實現了年商品經營總額從1.8億元到12億元的跨越。2014年上半年,全系統完成商品購進總額58231萬元,其中農副產品購進完成1670萬元;完成商品銷售總額59244萬元,其中商品零售32828萬元。全系統購進各種化肥45411噸,銷售各種化肥41704噸。
陸良縣供銷合作社把化肥賒銷作為服務“三農”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形式和載體,拿出了操作性極強的《陸良縣供銷社化肥賒銷管理辦法》,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對轄區群眾建立必要的信用等級評定和管理體系上,按照A、B、C、D四個標準進行等級劃分,對信用等級好、還款能力強的人家,就進行大額賒銷;對信用等級較差、還款能力弱的人家,就適當進行控制,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市場風險。據統計,陸良縣供銷合作社系統每年化肥賒銷量占全年化肥銷售量的1/4(2.5萬噸)左右,賒銷金額超過2500萬元,自2007年來,6年時間相當于向農民提供了1.2億元的小額無息貸款。

通過數十年的努力,陸良縣供銷合作社在全縣11個鄉鎮(街道)139個行政村(社區)村村都設置了銷售點,網絡遍布壩區山鄉。從2008年開始,陸良縣社籌措1500多萬元資金,對老舊商店、鋪面進行更新改造,創辦了村級便民超市160個、綜合服務社245個,每個店面貨物品種不少于400個,為廣大農村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緊接著,又以建設連鎖經營網絡為方向,打造以縣社直屬豐源農資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基層社為骨干、基層網點和農資超市(農家店)為終端的強勢經營網絡,227個農資連鎖經營網點覆蓋了全縣所有村委會和人口較多的自然村。
陸良縣供銷合作社經過多方爭取,落實到40萬元的各級財政補助資金投資興建召夸鎮客運站。召夸鎮客運站先是在一片質疑聲中破土動工,最后又在一片表揚聲中建成使用,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認為這是一件便民利民的舉措。繼召夸鎮客運站建成投入使用后,陸良縣社又在爭取項目資金的基礎上,自籌資金480萬元,相繼啟動了板橋鎮、活水鄉、芳華鎮3個鄉鎮客運站的建設工作。4個鄉鎮客運站的成功興建,從根本上解決了18萬人的出行難題。現在,所有大小客運車輛進站后,按發車路線統一停靠,做到了車進站、人歸點,乘客乘車方便,車輛行駛快捷,徹底告別了鄉鎮客運以街為站、亂停亂靠、阻塞交通的狀況,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佳和廣場開業。

種養殖基地及加工車間。


祥云縣供銷合作社成立于1952年4月,近年來經歷了從資不抵債到資產過億的曲折發展歷程。2014年上半年,實現經營總額87684萬元,同比增長27.1%;銷售化肥19940噸,農副產品購進3.63億元,同比增長57%;匯總利潤實現1047萬元,同比增長5.22%;上繳各種稅費475萬元,同比增長27%。全系統持股企業資產總額達14092萬元,社有資產達5381萬元。
近年來,祥云縣供銷合作社以“開放辦社、改革活社、龍頭強社、網絡聯社、服務興社、和諧立社”為目標,以“新網工程”、“鄉村流通工程”為載體,按照“四進村、五個有”的目標,大力發展“兩社一會”。一是進一步明確職能職責,設立“四股、一室、一中心”,核定編制11人,現有干部職工12人;二是改制重組了云南驛、下莊、劉廠、沙龍、米甸、禾甸、馬街、東山等8個基層社;三是組建了祥云供銷華源社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祥云供銷新恒信農資配送有限公司、祥云供銷榮珍日用消費品配送有限公司、祥云供銷經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祥云佳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祥云雙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6個有限責任公司;四是加盟了企業祥云縣龍豐農資科技有限公司、祥云縣龍云經貿有限公司、祥云縣辰宇經貿有限公司等5個企業;六是成立了祥云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在全州實現了“四個率先”的目標:一是率先依法注冊了祥云供銷華源社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二是率先成立了佳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三是率先組建了民通供銷集團公司;四是率先成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截止到2013年底,組建縣級配送中心4個,鄉級配送中心5個,農村綜合服務社(便民超市)271個,服務網點達755個;組建莊稼醫院7個;發展協會5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31個,注冊資本金8.37億余元,從業人員達1.22萬人,帶動農戶11萬余戶。農村綜合服務社(便民超市)履蓋了全縣136個行政村,基本形成了以縣級配送為龍頭,以鄉鎮骨干為中心,以村級服務為終端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祥云縣全系統呈現出五大轉變:一是由低迷滯后向深化改革創新發展轉變;二是由消極等待和得過且過向服務“三農”助農增收轉變;三是由“線斷、網破、人散”向構建農村新型流通服務體系轉變;四是由消極狀態向重樹形象的高效團隊轉變;五是由匯總虧損向扭虧增盈、提質增效、跨越發展轉變。實現五個新突破:一是在推進基層社改革,完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上實現新突破,二是在推進社有企業改制,打造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三是在發展“兩社一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上實現新突破;四是在實施“鄉村流通工程”,培養流通專業人才上實現新突破;五是在創新經營機制,建立鄉村新型流通業態上實現新突破。